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9例(48只眼),分为羊膜组(22只眼)和丝裂霉素组(26只眼)。羊膜组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丝裂霉素组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C,浓度为0.25mg/ml,时间2分钟,术后随访3-9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羊膜组副反应小,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丝裂霉素组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滤过泡渗漏、低眼压等。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植入术可有效地减少瘢痕组织形成,且并发症较丝裂霉素少,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丝裂霉素 生物羊膜
  • 简介:目的探讨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6例(1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术前三面镜下,间接检眼镜下仔细严格定位裂孔,术中肉眼下大致定位,全部行环扎并裂孔变性区外垫压,根据裂孔大小冷凝或非冷凝,尽可能安全放液,根据眼压,裂孔形态,部位选择注入气体填充物,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6例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4眼(87.5%),视力较术前提高12只眼(75%),不变3只眼(18.75%),不完全复位少量视网膜下液吸收缓慢1眼,再次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复位1眼(6.25%)。最好矫正视力0.1以上10只眼(62.5%)。结论手术前的仔细检查定位裂孔,环扎术避免遗漏裂孔及变性区均为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提供安全有效的保证,为眼科医师提供新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且手术时间较短,操作相对简单,疗效有明确的保证。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直视下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确诊的PDR合并白内障的56例(63眼)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合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7天最佳矫正视力:51眼(80.9%)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7眼(11.1%)视力无变化,5眼(7.9%)视力有所下降。术后随访2~24个月,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53眼(84.1%)术后视力提高,6眼(9.5%)视力不变,4眼(6.3%)视力下降。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高眼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腔再出血、晶体后囊混浊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术后视力恢复不佳主要与糖尿病黄斑病变以及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肾功能异常有关。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复方樟柳碱(compoundanisodine,CA)治疗急性视神经炎(opticneuritis,ON)的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44例(58眼)ON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基强的松龙治疗ON有效率为57.14%,甲基强的松龙联合CA治疗ON有效率为83.33%,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7947,〈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CA治疗ON的效果优于甲基强的松龙单独治疗组。

  • 标签: 视神经炎 甲基强的松龙 复方樟柳碱
  • 简介: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arane图书馆、PubMed(1966~2013)、Embase(1980~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3)中关于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7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比较,小梁切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水平和手术的成功率,但是8篇研究均显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能更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与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相比,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提高眼压的降低水平和手术成功率;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较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小梁切除术 开角型青光眼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确诊为DME患者79例(79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采用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于治疗后3月、6月时,记录2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及6月,观察组BCVA平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及6月,观察组CMT平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经处理症状消失,无后遗症。结论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具有明显改善视力、加快水肿消退,减少复发等作用。

  • 标签: 雷珠单抗 黄斑格栅样光凝 糖尿病黄斑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9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予全视网膜光凝术.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患者视力、眼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检查,眼底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及无灌注区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视力提高8眼,1眼无明显提高.术后眼压:5例患者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4例眼压控制欠佳,需要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其中2例使用一种局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另外2例眼压不能控制.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眼底3个月和12个月后行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消退,无水肿,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是一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视网膜光凝术 小梁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 简介: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11-01/2014-02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接受中西医药物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西医药物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眼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结果:视力水平:治疗后1wk;6,12mo,观察组的患眼视力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1±0.07vs0.27±0.04,0.52±0.08vs0.38±0.06,0.72±0.14vs0.54±0.08);眼压:治疗后1wk;6,12mo,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5.11±3.22vs22.32±5.34,18.64±5.08vs26.67±6.22,17.18±3.76vs22.42±4.32)mmH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治疗后12mo,观察组上方视野、下方视野、颞侧视野、鼻侧视野等神经纤维层厚度等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1±10.52vs78.64±8.24,88.38±12.12vs72.37±8.82,73.21±8.46vs60.25±7.23,75.35±8.13vs62.63±7.29)μm。结论:当归芍药散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助于促进视力水平的恢复、控制眼压、改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BEVACIZUMAB 玻璃体腔注射 小梁切除术 当归芍药散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6例(94眼)随机分成2组。A组48例(52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8例(42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对其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A组为3.85%,明显低于B组30.95%(P〈0.05)。随访12个月,A组功能性滤泡占84.62%,较B组功能性滤泡66.67%为多(P〈0.05)。以不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为手术成功标准。A组手术成功率92.31%,较B组69.05%为高(P〈0.05),矫正视力〉0.05的眼数A组为65.38%,明显好于B组30.95%(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晶状体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52例(59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结果59眼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ND:YAG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目的:分析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retinal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0例60眼病理性CNV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治疗)与对照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眼压(IOP)、CNV面积、BCVA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wk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wk时CMT、IOP、CNV面积及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能有效降低CMT及IOP,缩小CNV面积,显著提高视力。

  • 标签: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复方血塞通 康柏西普
  • 简介:目的:报道眼内抗生素注药成功治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后感染性眼内炎1例。方法:病例报道。结果:患者1例在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后被培养证实并发感染性眼内炎,发病90多小时后进行了玻璃体腔内联合抗生素注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能够有效减轻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后的黄斑水肿,但患者应该被密切随访以警惕非感染性或细菌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 标签: 眼内炎 玻璃体腔内注射 曲安奈德
  • 简介: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球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125例(133眼)患者随机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63例(67眼)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单纯球结膜瓣移植62例(66眼)治疗翼状胬肉,随访8-12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有4眼复发,复发率5.97%,单纯球结膜瓣移植组有5眼复发,复发率7.57%,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单纯球结膜瓣移植均能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相差不明显,但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术后相对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短,恢复快,异物感轻.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 球结膜瓣移植
  • 简介:目的:观察逍遥散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11/2017-11就诊于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患者106例13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67眼。两组均给予热敷、按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逍遥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干眼症症状、角膜荧光染色(FL)、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OLDVI)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量(SⅠt)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6%)显著高于对照组(67.2%),干眼症症状、角膜F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UT和SⅠt值及SQOLDV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眼压升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逍遥散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 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 泪膜破裂时间 泪液分泌量
  • 简介:目的:评估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玻璃体腔和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62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璃体腔(0.1mL/4mg)注射TA组31眼和球后(1mL/40mg)注射TA组31眼,注药1mo后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随访9mo观察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6,9mo4个随访时间点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后注射组并发症低于玻璃体腔注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同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更安全。

  • 标签: 曲安奈德 玻璃体腔注射 球后注射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激光光凝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时效和疗效。方法:收集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2009-01/2015-12下泪小管断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33例33眼行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B组34例34眼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两组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44.42±10.66min,B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30.06±6.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P〈0.05)。术后6mo冲洗泪道判断手术疗效,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5)。结论: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和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疗效佳。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鼻内窥镜 注气 5-氟尿嘧啶
  • 简介:1概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目前被认为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一种亚型或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以脉络膜异常分枝状血管网(branchingvascularnetwork,BVN)末端息肉样扩张灶(polyps)为特征的。

  • 标签: 脉络膜血管 息肉样 choroidal MACULAR degeneration branching
  • 简介:·Thisisacasepresentationofaverybizarreopenglobetraumawithanteriorsegmentforeignbody-fishinghookstuckinthecorneaandiris.Complicationsduetothiskindofeyetraumamightbeveryhazardousandwithseriousimpactonvisualfunction.Wearerepresentingourapproachandexperienceofthreestepmanagementofthiskindofeyeinjury:first-extracttheforeignbody,closeandreconstructtheeyeball,second-fightinflammation,andthird-restorethevisualfunctionbycataractsurgery.·

  • 标签: eye TRAUMA ANTERIOR SEGMENT foreign body
  • 简介: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半年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LASEK手术的109只术眼进行半年的跟踪观察,将术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三组,Ⅰ组(23眼):-6.00~-9.00D;Ⅱ组(56眼):-9.25~-12.00D;Ⅲ组(30眼):-12.00以上.对各组术后裸眼视力、HAZE、角膜曲率、回退率及眼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术后视力各组均比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2.术后HAZE发生率随度数增加而上升,且程度加重,但术后各组6个月时角膜混浊比第一个月有明显改善(P<0.01);3.术后各组回退率高,回退率随度数增加而上升;3.术后各组眼压与术前均有差异(P<0.001),术后各组第6个月时眼压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LASEK手术对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均有明显治疗作用,但对超高度近视预测性较差,HAZE发生率较高且回退率高.

  • 标签: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屈光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用冲洗式泪道探通联合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并记录的38例46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首先使用泪囊区挤压按摩及泪道加压冲洗法治疗,未愈者继而使用冲洗式泪道探通联合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术,术中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充满泪囊,术后追踪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46眼均经过泪囊区挤压按摩及泪道加压冲洗治疗,治愈17眼,治愈率为36.96%;29眼行冲洗式泪道探通联合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术治愈28眼,治愈率为96.55%;无效1眼。结论对于用常规方法不能治愈的新生儿泪囊炎,选用冲洗式泪道探通联合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术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泪囊炎 冲洗式泪道探通 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