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骨科手术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对88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 的患者的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对接受了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严密的术后观察, 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与药物防治,加强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结论 选择科学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有利于围手术期骨科康复的护理。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治疗下肢静脉(DVT)的健康教育体会。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80例采取保守治疗的下肢静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0例,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40例增加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用药依从性评分、INR达标率、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对进行保守治疗的下肢静脉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INR达标率,可减少出血发生。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保守治疗 健康教育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下肢静脉患者采取血管超声诊断方式,对于患者诊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下肢静脉患者以及健康体检人员共46名,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血管超声诊断,对比两组人员的检验结果情况。结果:两组检验人员腘静脉管内径指标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胫周围静脉内端、内侧腓肠静脉、股浅静脉、双侧股总静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舒张末期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下肢静脉患者采取血管超声诊断方式,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下肢静脉的形成情况,同时检验方式具有无创、可重复的优点,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当中。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血管超声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老年患者下肢静脉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所选病例是2021年4月到2022年5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老年下肢静脉患者共计有60例,为其实施超声检查,诊断标准为病理结果,分析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60例患者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67%,病理结果为100.00%,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数据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超声技术对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价值
  • 简介:总结下肢骨折早期发现下肢静脉的护理体会。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健康宣教。认为护理上需有新的病情观察方法,对脉搏减弱、血液高凝、血栓评分高的患者早期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是早期发现DVT的关键;建立一套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疾病的好转或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下肢 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骨折并发下肢静脉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骨折并发下肢静脉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静脉形成处管腔内可见实质性光团,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折并发下肢静脉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形成深静脉的影响和作用。方法:病例选取于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治疗的70例病患,将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预防护理干预的实验组预防有效率远远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效率,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满意度,两组之间数据差异较大,代表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静脉血栓 预防有效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静脉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2016年7月—2017年1月我院血管外科为15例(病程≤14天)下肢静脉患者在介入下施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15例均手术成功,未发生严重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AngioJet机械吸栓清除术,应用于急性下肢静脉成功率高,创伤较小,优质的综合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栓风险评估效果及下肢静脉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下肢静脉发生率低(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栓风险评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患者采取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护理,对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效果作用。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所接收的下肢静脉患者进行随机抽取60例,对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完善的治疗准备,在治疗后加强对穿刺部位、患肢与溶栓导管等肢体部位的护理。结果结合护理措施的采取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康复指导,5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转院。结论针对下肢静脉患者在静脉至关溶栓治疗中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最终能够更好的帮助病患恢复健康,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置管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3-2008来共收治30例下肢静脉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方法,从患肢的浅静脉给予尿激酶,充气的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于患肢大腿处。结果27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好转,有效率达93.3%,溶栓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死亡。结论采取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有效,而且容易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足背静脉 加压溶栓 肢深静脉 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栓塞症(VT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4月我院62例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术后VTE发生情况,并收集其基线资料,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下肢静脉曲张术后VTE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预防与护理工作的体会。方法:在2020年9月-2022年10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选取40例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记录并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研究组护理知识掌握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深静脉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率 预见性护理 护理依从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髂股静脉形成患者并发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233例急性髂股静脉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5例、女98例,年龄17~85(58.69±15.73)岁,行腔内治疗200例,行保守治疗33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按7∶3比例分为建模组163例和验证组70例。观察指标:(1)随访患者PTS的发生情况;(2)影响PTS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3)建立PTS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233例患者中发生PTS 81例(34.80%),其中接受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的200名患者中发生PTS 61例(30.50%),保守治疗患者发生PTS 20例(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χ2=11.32,P=0.010)。建模组与验证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深静脉形成(DVT)危险因素、症状与体征的个数、合并疾病、DVT病程史、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PTS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X1)、BMI(X2)、亚急性及慢性DVT史(X3)、静脉曲张史(X4)、症状与体征个数(X5)、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X6)是急性髂股静脉DVT患者PTS的危险因素(比值比=2.46、1.14、3.44、4.33、1.28、0.24,95%可信区间为1.06~5.67、1.04~1.25、1.38~8.59、1.71~10.97、1.01~1.62、0.08~0.69,P值均<0.05)。(2)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TS预测模型:logit(P)=-5.075+0.899X1+0.134X2+1.235X3+1.465X4+0.248X5-1.443X6,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结论男性、BMI、亚急性及慢性DVT史、静脉曲张史、症状与体征个数,以及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是急性髂股静脉形成患者PTS的危险因素。针对急性髂股静脉形成患者PTS风险建立的预测模型,为DVT患者提供个性化的PTS风险评估,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髂股静脉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颈静脉下肢静脉导管溶栓术(CDT)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法治疗深静脉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2例行颈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结果1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能密切配合治疗与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护理经颈静脉下肢静脉导管溶栓术(CDT)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法治疗深静脉患者的过程中,要求护士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感,给患者术前、术后提供优质的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深静脉植管溶栓法 下腔静脉滤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