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环孢素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 150例患有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 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施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施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环孢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晨僵时间为( 2.01±0.23) h,关节压痛为( 12.4±3.2)个,关节肿胀为( 7.6±2.9)个,血沉为( 41.27±30.81) mm/h , C反应蛋白为( 20.06±13.64) mg/L ;对照组患者的晨僵时间为( 2.98±0.56) h,关节压痛为( 21.3±4.5)个,关节肿胀为( 14.1±4.6)个,血沉为( 70.24±32.11) mm/h , C反应蛋白为( 45.32±12.45) mg/L ,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67%( 2/7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 3/75),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在施甲氨蝶呤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环孢素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环孢素 甲氨蝶呤 风湿免疫疾病
  • 简介:摘要免疫性型不育是引起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通过西医的检测手段可以进行确诊,但西医进行治疗时方法较单一,没有确切的疗效,副作用较大;而通过中医进行对症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受孕率。中医治疗免疫性不育有自身的优势,较西医药治疗更经济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免疫性不育 中医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下脱敏治疗对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490例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并依据患儿的临床情况,将其分成低龄儿童组、脱敏治疗时长组、个体化剂量调整组及多重过敏疗效评估组,记录患儿在首诊、治疗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的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总用药评分(TMS),并计算症状药物联合评分(CSMS)。结果共有374例(76.32%)患儿完成了本次研究。其中低龄儿童用药组中,≤3岁组与>3岁组在用药12个月后的CSMS(2.20±1.61、2.50±1.78)、TNSS(2.80±2.32、3.60±2.71)及VAS(3.50±1.16、3.90±1.43)显著低于首诊时的评分CSMS[(4.50±1.44、5.30±1.32)、TNSS(6.20±1.89、7.50±2.19)、VAS(5.40±2.33、5.90±1.61)];此外,在脱敏治疗不同时间组中,完成36个月脱敏治疗患儿,仅在3年组中,评分分别为TNSS(0.90±0.97)、VAS(1.30±1.19)和CSMS(1.70±1.28),完成24个月脱敏疗程患儿在2年组和3年组的评分分别为TNSS(2.10±0.95、2.00±0.97)、VAS(3.00±1.56、3.10±1.68)、CSMS(3.10±1.15、2.90±1.19),完成12个月脱敏治疗患者在1年组、2年组和3年组中评分为TNSS(3.20±1.27、3.10±1.41、3.20±1.41)、VAS(4.50±2.11、4.70±2.19、4.50±2.17)和CSMS(4.20±1.39、3.70±1.32、4.10±1.39);脱敏治疗疗效不佳患儿在进行个体化增量后6个月(即治疗后12个月)达到与对照组相近的评分,即4号4滴组、4号5滴组和对照组的评分CSMS(2.90±1.56、2.90±1.88、2.40±1.69)、TNSS(4.70±2.98、3.90±2.77、3.80±2.45)和VAS(4.20±1.29、4.50±1.62、4.20±1.14);多重过敏患者脱敏2年后最终达到与单一过敏患者相近的疗效,单一过敏组、合并1~2种过敏原和合并3种以上过敏原组评分分别为CSMS(2.30±0.50、2.10±1.01、1.90±1.01)、TNSS(3.50±2.62、3.70±2.62、3.20±2.82)和VAS(4.50±1.00、4.10±1.57、3.80±1.54)。结论脱敏治疗在低龄儿童用药、多重过敏等方面均可发挥疗效,部分患儿在剂量调整后获得更好疗效。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儿童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肝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备受关注。多学科相关专家撰写了《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的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对把握适应证、加强监测和及时而有效地处理不良反应、制定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等进行了指导,以期为临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免疫节点抑制剂 多学科诊疗
  • 作者: 范瑾 穆秀颖 郭晓燕 郭云天 甄诚 宋彦宁 王福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北京 100039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北京大学三○二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39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 100015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39,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肝脏作为一个消化器官,具有代谢、合成和解毒的功能,同时也是一个免疫器官,在维持抗感染、自身免疫稳定及抗肿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肝脏具有独特的免疫学优势,其免疫细胞可维持肝脏的免疫稳态并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多种免疫治疗方法已经被用于治疗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试验中。现对近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免疫 治疗 肝病
  • 简介:摘要颅脑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脑转移往往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差、生存期短。传统手术和放疗对于治疗人群有选择性,常规化疗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颅脑,靶向药物则需要筛选基因突变人群,因此均具有局限性,且治疗效果也欠佳。近年来兴起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脑转移中初见成效,与其他方式联合治疗的效果也在不断探索中。笔者对近年脑转移患者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及治疗进展进行回顾,就免疫治疗及其联合其他治疗在脑转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总结。

  • 标签: 肿瘤转移,脑/免疫疗法 肿瘤转移,脑/放化疗法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等。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可显著改善AIH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在规范我国AIH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2021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最新进展制定本部指南,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AIH诊治水平。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 实践指南
  • 作者: 尚士洁 陈大卫 安翠 王瑞阳 吴萌 于金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济南 250012,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济南 25001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免疫实验室,济南 250117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济南 250117,山东省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71100,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济南 250117,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免疫实验室,济南 250117,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免疫实验室,济南 250117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热门话题。无论是Keynote189研究还是Keynote407研究均证实在肺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人群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201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免疫联合放疗产生放射远隔效应的个案报道引起肿瘤界强烈关注。2017年公布的Pacific研究结果将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适应证从晚期扩展到了局部晚期。同年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Keynote001二次分析结果提示放疗可能会介导免疫记忆效应,但其产生机制、时间窗等问题目前尚不清楚。随着近年来PEMBRO-RT研究及我们团队多项工作的结果,放疗联合免疫治疗(iRT)的各种细节日渐成熟。在临床工作中iRT涉及肺癌的全程治疗,但不是大杂烩和乱炖,需进一步优化和梳理。本文就iRT的原理、临床实践的疗效以及对具体细节的探索进行讨论。

  • 标签: 肺癌/放射治疗 肺癌/免疫治疗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生存期短,预后极差,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取得了突破进展,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打破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单一治疗局面,而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策略更显示出优效性,深刻改变了肝癌围手术期的治疗格局。本文重点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肝癌围手术期应用场景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就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方案在肝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盘点。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辅助疗法 免疫联合治疗 转化治疗 系统治疗
  • 简介:摘要放疗通过免疫和非免疫途径杀灭肿瘤细胞。根据吸收剂量的高低,放疗的免疫激活作用包括肿瘤微环境激活效应、免疫激活效应和免疫(次)消融效应等。放疗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免疫治疗也可以放大放疗对宿主免疫的激活作用。放疗剂量分割模式对免疫诱导效应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立体定向放疗在激活干扰素效应、诱导远隔效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8 Gy×3次的分割方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立体定向放疗方案。针对转移性肿瘤,一些新的放疗模式得以探索,如混合照射、单一病灶照射和多位点照射等,以充分发挥免疫诱导效应,改善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本综述围绕放疗免疫效应最新进展,介绍立体定向放疗新模式,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改善免疫联合放疗的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免疫疗法 远隔效应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过去十年迅速发展,并成为最具有前景的肿瘤治疗之一。但ICI打破了机体的免疫平衡,降低了T细胞耐受性,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IRAE可以累及全身多脏器,包括内分泌、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系统等,临床症状均不特异,尚无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预测因子出现。轻度的IRAE可以通过停药缓解,严重的IRAE需要积极治疗,一线治疗为糖皮质激素,激素效果不佳可考虑免疫抑制剂,但目前最佳免疫抑制剂选择尚存争议。本综述概述了IRAE的流行病学及可能机制,以及一些有潜力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并介绍了几种免疫治疗相关脏器毒性及管理方法。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 简介:摘要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一线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但患者预后差异较大,残障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免疫治疗成为近年研究热点。笔者现围绕单克隆抗体层面、免疫调节剂层面及细胞因子层面治疗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GBS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 免疫调节剂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吸烟为主要高危致病因素,其生长迅速、转移率高,预后较差。30多年来,SCLC的治疗进展缓慢,直至近年来免疫药物的出现,并在广泛期的患者获得了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分子分型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晚期肝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录2022年2月到2022年10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晚期肝癌病人46例,随访8个月,采用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23例患者设计为实验组,23例姑息治疗的患者设计为对照组。通过病例系统收集患者资料,通过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的病情资料。分析出两组的疾病控制率(DCR),病情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功能状态评分(KPS),Kaplan-Meier法用来分析两组生存现状。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干预后状态。结果:实验组疾病控制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0.0%(P<0.05);实验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实验组呈上升趋势,对照组曾下降趋势,具有临床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干预后可耐受。结论:从疾病的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功能状态评分升降趋势,实验组药物安全性来看,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肝癌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控制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晚期肝癌 靶向联合免疫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中晚期,错失根治性治疗时机,导致较差的预后结局。转化治疗为不可切除肝癌创造可切除机会,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型靶向药物、抗血管药物、免疫药物及多维治疗方案在肝癌治疗中带来更高的客观缓解率、更长的缓解持续时间,转化治疗成为肝癌临床研究的热点。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时代下肝癌转化治疗内涵不断拓展、转化策略不断更新,肝癌转化治疗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最新研究进展,基于以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为核心的系统治疗及联合局部治疗等手段在中晚期肝癌中的疗效,对新时代下转化治疗的定义与拓展、肿瘤学转化治疗策略等内容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不可手术切除 转化治疗 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在恶性肿瘤中高居第4位,其中我国每年胃癌死亡患者占全世界的50%左右。以手术治疗及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是目前公认的进展期胃癌标准治疗策略,但整体疗效仍不令人满意,亟需新的治疗手段。鉴于Checkmate649及Keynote062研究中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展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2021年CSCO胃癌指南推荐其用于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 CPS评分大于等于1或者5的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为免疫治疗在进展期胃癌中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及争议。因此合理化的设计进展期胃癌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及探索免疫治疗分子机制,能够进一步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

  • 标签: 免疫治疗 基础研究
  • 简介:摘要胆管癌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未经治疗的胆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24个月,手术切除和新辅助化疗有效性和持久性均有限。下一代测序发现免疫系统失调在胆管癌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针对侵袭性胆管癌自然进程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可能,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治疗和肿瘤疫苗等。笔者立足胆管癌免疫治疗的现状,综合阐述目前胆管癌免疫治疗策略的疗效和困境,展望胆管癌未来治疗前景。

  • 标签: 胆道肿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微环境 过继细胞治疗 肿瘤疫苗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等。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可显著改善AIH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在规范我国AIH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2021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最新进展制定本部指南,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AIH诊治水平。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一种累及眼外肌、眼眶脂肪或结缔组织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TAO的治疗是甲状腺相关疾病的难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糖皮质激素一直是治疗TAO的一线药物。随着近年来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快速进展以及对TAO发病免疫机制的认识加深,免疫靶向治疗有望成为TAO新方法,具有精准减轻眼部炎症反应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以下就其免疫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自身免疫 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抗肿瘤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但是免疫治疗耐药问题影响治疗疗效。因此,探索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及解决耐药问题至关重要。肿瘤微环境缺氧状态是免疫耐药的关键因素,缺氧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抑制免疫细胞杀伤功能,促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阻断缺氧相关通路可能成为克服免疫治疗耐药的突破点。通过总结缺氧状态诱导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有助于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关蛋白靶向药在免疫治疗临床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免疫疗法 抗药性,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