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城区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和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保健工作现状进行分析。 方法:对二零一九年5月—10月之间,来我院进行住院观察和分娩的283名城区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进行了筛查,并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于二十四小时内完成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的接种工作,同时于接种结束以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283名城区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表达的孕妇为36名,在针对这些孕妇分娩的38名新生儿(其中有二对双胞胎)于分娩之后的二十四小时内,都完成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及时接种比例做到了百分之百,其中,有三十六名新生儿于二十四小时内就同时完成了首剂乙肝疫苗与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联合接种,及时接种率达到了94.74%;对另外247名经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检测结果为呈阴性的孕妇所分娩的249名新生儿(其中有二对双胞胎),在其分娩后二十四小时内接种的新生儿有243名,其中按时接种比例为97.59%,但其中有六名新生儿未能按时完成接种,因为这些新生儿都有早产、新生儿窒息和分娩时身体重量过轻等客观原因。结论:通过筛查发现,城区孕妇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筛查以及对婴幼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保护的工作体系相对健全,且婴幼儿首剂乙肝疫苗的按时接种率也较高。

  • 标签: 城区孕妇 乙型肝炎 便面抗原携带率 筛查 新生儿 首剂乙肝疫苗 及时接种 保健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前列地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研究对象:70例PPHN患儿;分组: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划分为甲组(PS+HFOV+前列地尔治疗)与乙组(HFOV+前列地尔治疗)各35例,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P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高频振荡通气 前列地尔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PS)联合布地奈德防治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记录两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T0)、第1剂用药后2 h(T1)、第2剂用药后2 h(T2)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呼吸机应用时间,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统计BPD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氧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时PaCO2水平较T0时降低,PaO2水平较T0时升高,且观察组T1、T2时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pH值均较T0时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时IL-6、IL-8、TNF-α水平较T0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P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导管未闭、败血症、肺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防治RDS患儿BPD,较牛肺表面活性剂单用获益更佳,患儿血气、炎症反应改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氧疗时间缩短,BPD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新生儿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布地奈德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A,SP-A)的变化及其对ARDS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ARDS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8例;对照组为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C16及SP-A水平,比较不同组以及亚组间血清CC16、SP-A水平差异。结果ARDS组血清CC16、SP-A分别为(59.35±3.67)mg/L、(75.38±6.27)mg/L,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26±1.32)mg/L、(18.15±2.69)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亚组间血清CC16、SP-A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亚组中CC16分别为(38.27±16.01)mg/L、(51.25±15.63)mg/L、(84.76±13.12)mg/L,SP-A分别为(47.02±7.18)mg/L、(73.12±7.98)mg/L、(96.45±12.50)mg/L。随着ARDS严重程度加重,血清CC16和SP-A水平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ARDS血清CC16、SP-A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未来可能作为新生儿ARDS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指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A,SP-A)的变化及其对ARDS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ARDS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8例;对照组为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C16及SP-A水平,比较不同组以及亚组间血清CC16、SP-A水平差异。结果ARDS组血清CC16、SP-A分别为(59.35±3.67)mg/L、(75.38±6.27)mg/L,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26±1.32)mg/L、(18.15±2.69)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亚组间血清CC16、SP-A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亚组中CC16分别为(38.27±16.01)mg/L、(51.25±15.63)mg/L、(84.76±13.12)mg/L,SP-A分别为(47.02±7.18)mg/L、(73.12±7.98)mg/L、(96.45±12.50)mg/L。随着ARDS严重程度加重,血清CC16和SP-A水平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ARDS血清CC16、SP-A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未来可能作为新生儿ARDS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指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8例NRDS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另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PaCO2指标、PaO2指标、pH值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和基于球谐函数点分布模型技术,比较分析内侧颞叶癫痫(mTLE)海马体积和表面局部形态的改变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66例mTLE患者[男31例,女35例,年龄17~48(28±8)岁],以及8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男38名,女42名,年龄19~46(27±7)岁],采集全脑结构磁共振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3DT1)数据。分别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测量海马体积,基于球谐函数形状技术测量海马表面形态改变,比较分析mTLE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海马萎缩模式;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mTLE海马形态学变化与病程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TLE组病侧海马体积明显减小(Z值:-1.55±0.57比0.38±0.58,P<0.001),并与病程呈负相关(r=-0.297,P=0.016)。表面形态学分析精细地显示,mTLE患者病侧海马萎缩主要发生在海马的头部、中部外侧和后尾部,其位移值与病程呈明显负相关(r =-0.336,P=0.006),并与海马灰质体积呈正相关(r=0.336,P=0.006)。结论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展示海马体积整体减小,而基于表面形状的形态学测量可描绘海马萎缩的局部形态学变化。

  • 标签: 癫痫 内侧颞叶 海马 形态学 表面形态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燃料颗粒物(BMF)对肺泡巨噬细胞(AM)的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受体(SIRPα)、肺表面活性蛋白(SP)A和D的表达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BMF组和清洁空气组,通过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BMF暴露4 d、1及6个月大鼠AM的SIRPα、SPA和SPD的表达,采用荧光标记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三个时间点大鼠AM吞噬细菌的能力。结果BMF暴露4 d,SIRPα和SPD的蛋白与清洁空气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F暴露1个月SIRPα和SPD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73±0.64)和(2.01±0.78),BMF暴露6个月SIRPα和SPD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49±0.28)和(1.48±0.34),均高于清洁空气组(P<0.05)。BMF暴露1个月大鼠AM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FI相对比为(0.56±0.16)和(0.80±0.09),BMF暴露6个月大鼠AM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FI相对比为(0.67±0.11)和(0.76±0.16),均低于清洁空气组(P<0.05)。结论BMF诱导AM的SIRPα和SPD的表达上调,抑制AM的吞噬功能。

  • 标签: 生物燃料颗粒物 肺泡巨噬细胞 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受体 吞噬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效价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的乙型肝炎康复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时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抗-HBs阳性患者9例。根据基线抗-HBs水平分为2组,抗-HBs≥100 mIU/mL的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后未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抗-HBs<100 mIU/mL的患者在化学治疗前接受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开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每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DNA和HBV血清学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为惰性B细胞淋巴瘤,1例为膜性肾病。7例患者抗-HBs≥100 mIU/mL,未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2例抗-HBs<100 mIU/mL的患者予恩替卡韦(0.5 mg/d)预防性治疗。1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于第3程利妥昔单抗治疗时抗-HBs效价由基线的21.27 mIU/mL降至6.33 mIU/mL;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第4程治疗后抗-HBs效价由172.25 mIU/mL下降至57.76 mIU/mL;1例膜性肾病患者随访1年复查抗-HBs效价由141.47 mIU/mL上升至328.98 mIU/mL;其余患者的抗-HBs水平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HBV再激活,HBV DNA均为阴性。结论乙型肝炎康复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可能出现抗-HBs效价下降。高效价抗-HBs对乙型肝炎康复者HBV再激活可能有保护作用,此类患者可能不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乙型肝炎康复 乙型肝炎再激活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猪肺表面活性剂与咖啡因联合方案的效果。方法:将纳入的7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猪肺表面活性剂、猪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咖啡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血气指标均显著更优(P

  • 标签: 猪肺表面活性剂 咖啡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J2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取SD大鼠原代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进行研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获取大鼠单个核细胞(MNC),将MNC加入角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再用小分子化合物J2处理作为实验组,未进行小分子化合物J2处理的MNC及角膜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仅为角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角膜上皮细胞CD80的表达。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形态学参数,包括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粗糙度(Rq)、平均低谷高度(Rvm)及波峰至波谷的粗糙度(Rt)。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CD80的表达量分别为1.944±0.237、3.128±0.175及1.082±0.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31,P<0.01)。AFM观测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Ra值分别为86.75±12.60、120.23±12.11、61.94±10.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92,P<0.01);3个组Rq值分别为102.53±9.45、138.30±10.13、91.96±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1.85,P<0.01);3个组Rvm值分别为-42.21±14.22、-67.36±10.89、-32.18±19.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2,P<0.01);3个组Rt值分别为437.32±15.66、495.32±13.96、339.92±1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4.26,P<0.01);3个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MNC活化的S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呈CD80高表达,在小分子化合物J2作用后CD80表达减少;应用AFM可以观测到S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经MNC活化后更加粗糙,颗粒状突起明显增加,在小分子化合物J2作用后超微结构的改变有所减轻。(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08-613)

  • 标签: 角膜 上皮细胞 显微镜检查,原子力 B7-1抗原 移植物排斥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鼻腔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IPP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以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于2019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