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患者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病理诊断高度恶性13例,低度恶性5例,潜在恶性7例.术前超声表现:(1)部位:肿瘤位于胃部7例,小肠11例,大肠4例,肠系膜3例(2)大小:9例肿瘤直径<5cm,16例肿瘤直径≥5cm,肿瘤大小与病理分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3)形态: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9例,呈分叶状6例.(4)回声:呈不均匀低回声18例,呈低回声中伴有不规则的液性无回声区3例(其中2例伴点片状高回声),呈均匀回声4例(5)生长方式:肿块以膨胀性生长为主20例,小肠和大肠间质的检出病例明显高于胃部,但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特征无特异性(6)单发多发:单发肿瘤18例,多发肿瘤7例.术前超声检出肿瘤25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19例,不符合6例.结论超声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的检出,肿瘤直径≥5cm、外生性生长、回声不均匀是胃肠道间质的重要超声征象.

  • 标签: 超声检查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上艾滋病合并小肠间质较为少见。本例艾滋病合并小肠间质伴肝转移患者因"腹痛半个月"就诊,腹部影像学检查示右中下腹部有团块,肝穿刺病理检查示梭形细胞间质转移首先考虑。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和伊马替尼靶向治疗,后因经济原因未继续治疗。

  • 标签: HIV 小肠间质瘤 肝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内镜及双镜联合的手术方式治疗5~10 cm胃间质(GS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20年2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完成手术治疗及随访116例5~10 cm GST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组38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B组39例行腹腔镜下手术,C组39例行腹腔镜内镜联合切除术(LECS);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三组术前、术后3个月胃肠功能,胃肠功能采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估;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三组GIQLI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C组高于A、B组(P<0.05),但A、B组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但A、B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D、腹腔镜手术单独应用比较,LECS治疗5~10 cm GST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胃肠恢复,并发症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胃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道间质多层螺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6月19例胃肠道间质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平扫均匀等密度7例,密度不均匀3例,低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1例肿块边缘强化,中心为大片低密度5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的良恶与肿瘤大小、有无坏死、CT强化性相关,即肿瘤越大,中心有低密度坏死,CT多呈不均匀强化者,多为恶性。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的定位、定性、良恶鉴别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细胞瘤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26例中单例,其中胃17例、小肠6例、直肠1例;多发(胃及肠系膜)2例。有3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全部病例并对比手术后病理或内镜检查病理结果。结论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对于胃肠道间质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表现 多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胃癌和胃肠道间质(GIST)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其诊断及治疗较成熟,但胃癌合并GIST同时在一个消化器官发生则十分少见,占恶性肿瘤的0.25%。其诊疗目前缺乏规范性,贲门黏膜内癌合并极低危GIST在临床上更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影像学发现并行手术治疗的该病患者。

  • 标签: 贲门 黏膜内癌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并评价胃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的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并通过病理科确诊为胃间质的36例患者的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下,胃间质在胃壁不同层次内的发生部位得以清晰的显示。所检查的胃间质中均为单发,且胃体及胃底部为多发位置,并可以从体的大小(直径)、轮廓边界、回声情况及RI(阻力指数)、血供情况等指标对良性、恶性及交界性肿瘤进行鉴别。结论在胃间质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的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口服超声造影 彩色多普勒 胃间质瘤
  • 简介:我院神经外科自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与放疗科合作,采用192Ir后装治疗机行脑胶质术后间质内放射治疗,取得良好近期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29~68岁,平均38.1岁.

  • 标签: 胶质瘤 放射治疗 ^192I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院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间质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良性9例,交界性6例,恶性21例;镜下观察肿瘤直径(12.35±1.42)cm,边界清楚,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食管、大肠、小肠;其中CD117阳性率97.22%,CD34阳性率61.11%,DOG-1阳性率94.44%,S100阳性率8.35%,SMA阳性率5.56%,desmin阳性率2.78%,CD117、CD34、DOG-1在胃肠间质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间质诊断中检测DOG-1、CD117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化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淋巴化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患者70例,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特征,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效果。结果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70例患者中,50例病情好转,16例好转后停用或减量激素后病情加重,继续使用激素后好转,4例后期合并严重肺部混合性感染及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淋巴化疗后并发间质性肺炎,与机体免疫失调及肺损伤等因素相关,行早期激素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间质性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判断进行探究。方法:从本院在 2015年 1月到 2018年 11月间收治的胃肠道间质患者中进行抽样,对其中 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情况。结果:在本次选取的 16例患者中,其中 10例为梭形细胞、 2例为上皮样细胞、 4例 2种细胞混合型,免疫组化免中的 CD117、 CD34、 SMA与 S-100蛋白的阳性率分别别为 93.75%、 75%、 18.75%、 12.5%。结论:在目前对胃肠道间质患者进行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过程中,在充分研读 HE染片后,免疫组化 CD117、 CD34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再结合 SMA与 S-100,能够更好的提升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 ;病理诊断 ;鉴别判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November 2018, 16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were sampled,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Results: of the 16 patients, 10 were spindle cells, 2 were epithelioid cells and 4 were mixed cells. The positive rates of CD117, CD34, SMA and S-100 were 93.75%, 75%, 18.75% and 12.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patients, after fully studying HE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CD117 and CD34 are the important basi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SMA and S-100, it can bett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and has a high promotion valu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理论进行研究指导,研究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7月,研究对象为该阶段内在我院检查的52名老年胃肠道间质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其中常规扫描的为常规组,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为研究组,分析比对两种扫描方式下患者疾病检查准确度以及研究组不同危险分级下的扫描强度对比。结果:研究组准确率为96.15%要明显高于常规组73.08%,检查效果更好,随着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增加,其扫描强度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胃肠道间质患者进行检查时,采用多层螺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道外间质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间质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分析,38例患者中肿瘤发病位置出现在胃部的有50%,位于肠道的有31.58%,出现在其他位置的有18.42%;其中出血症状占44.74%,腹痛或腹胀占34.21%,患腹部包块的有15.79%,其他症状患者占5.26%。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受肿瘤最大径、手术根治性及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与胃肠道间质患者1年生存率有影响,对预后影响较显著(P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特征 预后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对比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23月期间到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接受内镜或外科治疗的8612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胃间质的患者纳入试验,将肿瘤直径≤5cm的病例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内镜组和外科组各43例,外科组接受传统外科手术,内镜组接受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疗效评估进行对照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整块切除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内镜组患者手术并发症16.284.65%[1]低于外科组39.5320.93%、治疗后,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费用等手术相关指标均小于外科组、手术费用高于[2]外科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与外科组患者的肿瘤整块切除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粘膜下挖除术治疗胃肠间质不仅能优化肿瘤治疗术的手术指标,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优势显著,可予以推广。

  • 标签: 内镜治疗 外科 胃肠道间质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1型神经纤维病(NF1)是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估计在1/2500~3000,由神经纤维病中的多种突变引起。NF1患者发生神经、间质性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风险增加并时有报道。胃肠道间质(GIST)为特定的KIT-或PDFGRA-信号传导的间充质肿瘤,NF1伴发GIST患者中,绝大多数肿瘤发生在空肠或回肠.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GIST) 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 手术治疗
  • 简介:Ⅰ型神经纤维病(neurofibromatosistypeⅠ,NF—Ⅰ).也叫雷克林霍曾氏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50%的患者有家族史.发病率约为1/3000-1/4000.以异常皮肤色素沉着(咖啡牛奶斑)、多发皮肤结节及受累组织器官损害(神经、骨骼、内脏)为特征性表现,约10%-25%患者可有消化系统受累表现如出血、穿孔或肠梗阻等.

  • 标签: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胃肠间质瘤 文献复习 多发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