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麻素受体(CBR)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导了内源性大麻素或外源性大麻类似物的胞内信号转导,广泛参与心血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CBR主要包括经典的1型及2型大麻素受体,以及新型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其他G蛋白耦联受体。该文综述了CBR的结构及组织分布特点,以及CBR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糖尿病心肌病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受体,大麻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儿童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代谢异常罹患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儿童青少年,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持续非肥胖、肥胖恢复、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组,并按照基线与随访时点是否为肥胖分析比较不同肥胖持续状态儿童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不同肥胖持续状态与心血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11 379人(男童占49.6%)。随访2年间,人群新发肥胖率为3.2%(95%CI:2.9%~3.5%),肥胖恢复率为4.4%(95%CI:4.0%~4.8%)。新发肥胖组和持续肥胖组的SBP、DBP、TG、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高于持续非肥胖组,而肥胖恢复组的SBP、LDL-C和非HDL-C的增加值较低(均P<0.05)。此外,以持续非肥胖组为对照,持续肥胖组和新发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各项异常及心血危险因素聚集(异常个数≥2)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而肥胖恢复组在大部分心血代谢异常发生风险与持续非肥胖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发肥胖和持续肥胖均可增加心血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而肥胖儿童恢复为非肥胖后上述风险则可有效降低。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肥胖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血超声检查,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结果和不同程度疾病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反流速度。结果:通过对6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心血超声检查,共检测出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单下肢血栓9例(14.52%)、双下肢血栓11例(17.74%)、髂静脉血栓11例(17.74%);重度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为(71.95±2.26)mmHg、三尖瓣反流速度为(5.59±0.37)m/s,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反流速度,P<0.05;并且中度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反流速度,明显高于轻度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反流速度,P<0.05。结论:肺动脉栓塞患者接受心血超声检查,能够积极发现三尖瓣反流的情况,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可以诊断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类型。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心血管超声 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血疾病诊断中血脂检验的应用效果与准确性。方法:随机纳入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收治20例心血疾病患者建立研究组,纳入20例健康体检者建立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进行血脂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血脂指标情况,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血脂检验心血疾病患者准确性。结果:研究组患者TC、TG以及LDL指标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

  • 标签:   血脂检验 心血管疾病 准确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在为心血疾病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的实验时间由2019年12月起并截止于2020年12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疾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1:1原则实现患者的分组,其中A组(n=44)患者的护理方法为人性化护理,B组(n=44)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局部肿胀、睡眠障碍、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局部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心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的血液透析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接诊的90例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疾病患者,运用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实验组(n=45)。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比较在综合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对比。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住院时间(6.32±2.14)d,明显低于对照组(11.23±1.23)d,(P

  • 标签: []综合护理 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管 血液透析 要点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与骨健康促进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并于2019年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基线尿酸水平及高尿酸持续状态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心血代谢异常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共8 807名研究对象(男童4 376名,女童4 431名)纳入本研究,基线年龄(11.1±3.3)岁。调整混杂因素后,尿酸第三、四分位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39倍(95%CI:1.11~1.75)和1.56倍(95%CI:1.19~1.81),尿酸第二、三、四分位发生高LDL-C的风险是第一分位的1.88倍(95%CI:1.16~3.05)、1.98倍(95%CI:1.23~3.17)和2.25倍(95%CI:1.42~3.57);尿酸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高血压和高LDL-C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7%(OR=1.17,95%CI:1.97~1.27)和27%(OR=1.27,95%CI:1.11~1.45);尿酸水平每增加10 μmol/L,高血压和高LDL-C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1%(OR=1.021,95%CI:1.011~1.030)和2.9%(OR=1.029,95%CI:1.013~1.046);按性别分层分析,男女童之间结果基本一致。调整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新发组和持续异常组高血压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32倍(95%CI:1.09~1.60)和1.50倍(95%CI:1.05~2.16),高T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90倍(95%CI:1.38~2.60)和2.96倍(95%CI:1.58~5.52),高LDL-C的发生风险是持续正常组的1.78倍(95%CI:1.26~2.51)和2.84倍(95%CI:1.60~5.03)。结论儿童高尿酸水平及持续高尿酸血症,可增加高血压、高TC及高LDL-C的发生风险。保持正常尿酸水平有助于心血疾病的早期预防。

  • 标签: 儿童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代谢异常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心血影像领域。本文将着重介绍AI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诊断和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即分别从技术应用层面及心血疾病临床研究方面,介绍目前AI技术在心血影像领域中的最新进展。最后,对AI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其在心血影像领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并对AI技术在心血影像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 标签: 人工智能 心血管影像 计算机辅助诊断
  • 简介:摘要我国心血疾病人群有3.3亿人,农村地区不仅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也高于城市,提示我国亟须加强心血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而且重点在基层农村地区。心脏康复是目前指南推荐的心血疾病慢性期最佳的治疗方案,基层医院应是心血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的主要场所,是心血疾病管理成败的关键环节。制定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心脏康复指南,将有利于心脏康复在基层的推广普及,《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对指南的特点进行介绍,并阐述在基层推广心脏康复存在的障碍和策略。

  • 标签: 指南 冠状动脉疾病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心血疾病患者时将风险管理应用其中,此方案的效用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有60位心血疾病患者参与其中,研究开展时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为期一年。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全部参研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30人。A组作为研究组,在护理时进行风险管理,B组作为参照组,仅接受临床传统护理手段方法。对比两组的发生突发危险事件的概率、因此产生的医患纠纷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接受态度。结果:A组患者在干预管理了风险事件后,有效预防了危险事件的发生,减少医患纠纷,患者对护理的接受态度相对好于B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对患病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时制定策略预防管理风险事件,能够使降低发生突发危险事件的概率,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接受态度,拉近医患关系,减少纠纷,临床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重点分析血脂检验对心血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文中共择取我院2020年1月-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电图技术在心血疾病诊断方面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60例心血疾病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首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然后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然后对比分析采用常规心电图以及采用联合检查之间的差异和不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联合检查的阳性率更高,两种检查方案对房扑、房速、室速、窦房传导阻滞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疾病的血液透析护理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12个月在我院收治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病的患者60例作为探究对象,对照组(30人)和探究组(30人),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常规护理,探究组进行血液透析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治疗效果情况和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探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探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功能衰竭合并心血管病 血液透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期合并心血疾病的妇产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针对100名患有妊娠期合并心血疾病的产妇进行研究,将产妇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各有50名产妇,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妇产科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妊娠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出现胎儿窘迫、剖宫产和宫缩乏力的概率分别为(4%、16%、2%),均分别低于对照组(20%、3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妊娠期 心血管疾病 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趋势进一步加深,全球心血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心血疾病已成为造成居民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生长分化因子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中的应激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生长因子受体,激活ALK4/5/7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通路,在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起到保护心脏。有研究证明,高水平GDF-15与心血疾病的死亡率正相关。在心肌肥大、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中,GDF-15的表达明显升高,心血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生长分化因子 - 15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心血疾病采用胸部X线平片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心血疾病患者40例,均进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与心血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并对胸部X线平片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胸部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80.00%,心血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7.50%,P>0.05。胸部X线平片特征主要包括:左室增大、右室增大、左房增大、全心增大、肺循环异常、心血钙化等。结论:对心血疾病采用胸部X线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观察心血钙化、胸主动脉异常等情况,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胸部X线平片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心血危险性对高血脂患者行分层处理,根据分层结果进行治疗,分析疗效。 方法 对高血脂患者进行研究,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经抽签法分组,各为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心血危险分层为治疗依据,比较血脂水平和心血危险分层。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血脂指标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高血脂 心血管危险分层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心血疾病的护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联系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展开评价,做好经验总结,提升慢性心血疾病护理效果及质量。方法:以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血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区间为2020年1月份——2021年1月份,总计选择的患者例数为68例。之后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4例,前者采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后者单纯地采取了社区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结果:通过采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取得的护理效果更佳。从数理统计结果来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慢性心血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进行有效地运用,突出护理的全面性,以改善患者病情,提升心血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心血管疾病 社区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诊断之际采用心血超声,探析其应用效果。方法:总共筛选出58例经由肺灌注扫描、心电图以及CT检查且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为准确诊断患者的心室功能,对其均使用心血超声,比较检查结果。结果:经由检查分析后可知主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以及右心房上下径等出现异常的患者共有7例,出现三尖瓣反流的患者有42例,且患者的病情越重,其肺动脉收缩压以及三尖瓣的反流情况越不佳。结论: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诊断数据与结果,应加强使用心血超声,不仅具有较多的优势,而且还能够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临床诊断 心血管超声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