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阳宫,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79年),晋藩王朱新扬、朱邦祚为纪念唐代道士吕洞宾兴建。清乾隆年间又加扩建。宫宇建筑精巧,布局独特,雕饰富丽,是别具一格的建筑群。馆内展出陶瓷、铜器、玉石、竹木、牙雕、石刻、书法、绘画、碑帖、刺绣、珐琅、漆器等10多个专题。这些展品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字学、工艺美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阳宫

  • 标签: 纯阳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提起,古今的好诗名句就会涌上心头。随之而来的是诗句的意境感染。生活在这个文化悠久的中华国实在是有幸得很。试看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短短的20字,反映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豪迈心情。这首格律严谨、对

  • 标签: 谈诗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盛唐时代 依山 当代汉语
  • 简介:<正>国画又称水墨画,其由来或可上溯到汉代。其时,佛教艺术渐兴,给缺乏实体感与细节描绘的古拙艺术带来新的生命力。到了隋唐时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入画,渐使"诗中有画、画中有"蔚然成风,王维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国画的

  • 标签: 画中有诗 诗人王维 诗中有画 中国传统文化 隋唐时代 以书入画
  • 简介:汽车尾气是全球变暖的重要诱因。一辆汽油发动机在1.4~1.6升之间的汽车,行驶1万公里就将产生1.8吨的二氧化碳。仅在中国,私人汽车每年就将产生至少1亿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年总体吸收二氧化碳总量的5%。而全球每年新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有不到一半被生物圈吸收,剩下的部分则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巨犬的保暖被笼罩在地球上空。全球变暖就在汽车尾气中加速进行。

  • 标签: 汽车尾气 电动车 二氧化碳 戒烟 植树造林工程 全球变暖
  • 简介:2017年6月17日。这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涸日。当天,中直机关青联常委、北京走进崇高研究院副院长廖理发出一条微信朋友圈——“存中央直属机关团工委书记吴侍松的带领下,40位志愿者奔赴内蒙高原上的张北县两天绿化植树。大家共同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林业局倡议:携手防治荒漠化,共建绿色家园!”

  • 标签: 绿化 防治荒漠化 心灵 中直机关 工委书记 直属机关
  • 简介:侄儿要去当兵了,着一身不太合体的军装来见我,说是来听大伯“训示”的,我见他一脸的稚气和掩饰不住的得意,就知道他并未懂得穿上这绿色的军装得意味着什么。30年前,我与他一样,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绿军装,满心都是憧憬和梦想地踏进了如火如荼的军营,在这里,我亲身经历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点一点地读懂了绿色军装的博大内涵。

  • 标签: 参军 绿色军装 军营生活 手榴弹
  • 简介:福州《盘》是福州民俗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它类似于其他地区的山歌对唱,是一种非常有趣而且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它具有自然和谐的民间艺术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是土生土长的朗诵诗歌,是吟诵体的"顺口溜"。《盘》还是旧时福州青年男女一种有趣的社交活动,他们用歌来自我介绍,赞美生活,倾吐衷情。《盘》中所唱的歌词,虽然未经文人墨客的推敲修饰,但却能表现出纯真坦率、缠绵朴实的感情,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盘"在福州话里有互相对答含意,故福州人把这种诗歌对唱的形式称之为《盘》。

  • 标签: 福州方言 民俗文化 乡土气息 艺术语言 文艺形式 自然和谐
  • 简介:居民搬迁是我县城市搬迁的重点和难点,因为云阳县新县城是由云阳、云安、双江三镇组合搬迁建成的,三镇居民搬迁涉及20个居委会,210个居民小组,6644户.22950人;2002年底要完成二期水位以下的1844户、7051名居民搬迁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过去我们主要采取统建房方式安置.矛盾多、问题多,政府费力不讨好,居民意见大,难以有效推进。

  • 标签: 云阳县 城市搬迁工业 重庆 移民安置工作 再就业
  • 简介:<正>曾景初先生赠我《绘画散论》和再版的《中国画》,并嘱“指正”。初版的《中国画》梓行在1986年,再版是在1994年。一本艺术理论著作得以在短期内能够再版,而且作者不掏腰包,上级主管未发再版指令,完完全全靠了作品自身的魅力赢得读者并再版,在近年的出版行业中实属稀见。

  • 标签: 景初 萤窗异草 作品自身 何怀硕 王梦白 理论著作
  • 简介:人一旦上了岁数,步入老年,朋友聚集,养生保健总是个热烈的话题儿。老友们三三两两地一起“侃大山”说生活,交流心得。嘿,这你一言我一语的,“养生经”还真不少咧!这“淡、、松”,就是老友归纳出的“三字经”——“淡”。“淡”者,淡雅;“淡”者,清淡……前者就是思想与胸襟方面的事儿。年岁老了,首先是要有“看淡”、“淡漠”的视角与思维。

  • 标签: “三字经” 养生保健 心得
  • 简介:中国的国度,优秀的诗作是国之精粹,民族之魂。中国诗作贯穿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过程。中国是盛世强音最优美的语言,国难之时是强烈的呐喊,诗品凝聚人品,人品铸就国魂,诗品赋予多娇山河以灵魂。中华诗词凝聚了中国各个时代的大雅正声。中国是相随着中华民族文化文明而起源的。郑康成《谱·序》曰:"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大庭轩辕.逮于高辛,其时有亡,载籍变蔑云焉。《虞书》曰:‘言志,歌咏言,声依依,律和声。’然则之道,放于此乎。"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曰:"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传说中的尧、舜、虞、商汤盛世都有颂扬当时的歌辞,《吕氏春秋》中说"有夏歌辞,实启风骚。"《三百篇》是春秋以前的作品,是中国纯文学之祖,其文学之价值堪称祖国文

  • 标签: 民族之魂 中华诗词 中国诗 诗言志 诗品 人品
  • 简介:<正>艾青活跃在中国诗坛上,已经整整半个世纪了。他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最多、经验最丰富而又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早在四十多年前,艾青就在他著名的《诗论》中说过:“一首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艾青的整个诗歌创作的胜利,当然也是他的美学的胜利。他的,是他的美学主张的实践。他关于的美学主张,他的美学,则是他的丰富的创作经验的结晶和升华。那么,他的美学,究竟包含着一些什么样的

  • 标签: 艾青诗歌 诗美 美学主张 诗歌创作 诗论 美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