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古以来,中国、书、画、印是不分家的。在这四种艺术形式中,尤以和画的结合最为紧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或据诗意作画,或据画意作诗,都是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层出不鲜。到了现当代更是佳作频出。但不要以为配画大都是花前月下、小桥流水,或是文人墨客间的闲情逸致。配画,照样可以诠释宏大的主题。譬如主题性画展或摄影展等。因此,配画,画中有,诗中有画,互相辅佐,又互相游离;从而相得益彰,又各显千秋,有着一定的重大意义。

  • 标签: 诗歌 中国画 摄影作品 视觉艺术
  • 简介: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成长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电影体现出来浓郁的传统美学内蕴,如追求意境之美、中庸和谐的美感呈现、朴素而简洁的审美理想与形式、象征与“留白”手法的运用、影像的精致唯美等等。这也是中国电影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标签: 诗电影 中国 传统 美学 内蕴
  • 简介:<正>谈谈十四行十四行(Sonnet又译作商籁)首创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提到十四行,人们就要推崇意大利的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Petrarca1304—1374)。他的《歌集》包括三百多首,大多是十四行和抒情

  • 标签: 十四行诗体 十四行抒情诗 诗歌 格律诗 意大利 白朗宁夫人
  • 简介:这些年来,陶纯一直心无旁骛踏踏实实地写着属于他自己的小说。在小说面前,陶是干净的、清白的,所以,陶敢于从容不迫地把好小说的气质描述为“平静的”、“纯粹的”,是“远处的一道风景”。陶的小说有一种整体上的平静,往往寓新奇于平淡之中,重意而轻形。在陶的小说中,很少有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情节,倒是常常能够感觉到他对过于浓烈的感情有意调和、稀释、化整为零,散布到小说的各个角落中去,放到字里行间,慢慢地浸润别人。陶的笔下,几乎没有坏人,大多是宽厚的、本分的善良人。他善于去发现和挖掘人善良质朴的本质中的动人之处,这是他个人性格、品行所致,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和文学理念使然。

  • 标签: 陶纯 小说 艺术风格 文学评论 美学追求
  • 简介:“返朴归真”的朴素美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绘画领域亦是如此。文章就绘画主题的朴素性展开论述,以古今中外绘画史上的一些画家及其深具经典朴素美的艺术风格为例证,充分说明主题的“”与“朴”,是体现整个绘画作品朴素内涵的重要条件。对当今绘画艺术创作的盲目性及荒诞性提出质疑,认为回归艺术美之最高境界——朴素美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主题 绘画
  • 简介:孙志男,1957年生于福州,祖籍山东烟台。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福建省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学会会员、福建省美协常务理事、福建省水彩画会秘书长。

  • 标签: 中国水彩画 室内 福建师范大学 协会会员 福建省 山东烟台
  • 简介:一这是一个纯美摄影艺术的标题,全赖对自然感觉的敏锐和理解的深度。看上去,车刚的大多数影作象西藏自然的一幅幅标本。粗犷的多,细致的少;深沉的多,典雅的少。然而,无论从感觉上或是逻辑上他都无比贴近于自然,他尊重自然,甚至几乎膜拜自然的程度——当然我指的是他的摄影艺术。

  • 标签: 摄影艺术 大众摄影 现代摄影 摄影作品 中国美术馆 系列作品
  • 简介:"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近年来似乎已成了"显学",在、词、曲,以至、赋的学术会上,每每要提到这个问题,作为专题的学术会,也许今天是第一次吧.参加者这么多,而且有许多中青年学者,是很使人兴奋的.

  • 标签: 诗乐 诗歌 《诗》 显学 学术 专题
  • 简介:继“吴冠中走进798”展览成功举办之后,北京798艺术区又将迎来开春的一次艺术大展——“罗尔人物画展”。该展于3月22日至3月31日在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展出,展览展出罗尔人物作品数十幅。此次“罗尔人物画展”是画家多年来在北京的第一次大展,

  • 标签: 人物 画展 艺术空间 吴冠中 展览 北京
  • 简介:一个领域的大家,其终日关注似乎都不在专业本身,说明一个问题,所谓专业本身的掌握,其多为技术性,而要使专业达到炉火青、出神入化的境地,仅技术性的成分万万不够。

  • 标签: 收藏价值 收藏家 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
  • 简介:<正>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时期,不仅诗歌成就达到无可企及的高峰,音乐舞蹈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文学与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其中又以诗歌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咏乐也因之成为唐人涉笔较多的一个题材,许多著名诗人都作有咏乐,而且产生了不少名篇佳作。这类大体可以分为咏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在诸多器乐中,数以琴入的为最多。而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唐代音乐史,便不难发现,琴这一

  • 标签: 咏琴诗 古代文学艺术 唐代音乐 诗歌成就 音乐舞蹈 名篇佳作
  • 简介:杜红的,并不专注于所谓的“女性意识”或军旅生活经验。她并没有像传统的军旅题材创作那样沉溺于场面的描画与豪情的抒发,而是注重内心独特体验的呈现和开掘。杜红的在对世界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进行勇敢探索的路途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思考痕迹,它通向的是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凭着对生活的热爱,负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和对宇宙表白感情的渴望,为世界默默地呵护最后一片隐匿的洁白。

  • 标签: 杜红 哲学风范 意象 内心开掘
  • 简介:<正>造成文学各种流派的许多因素之一就是艺术观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主义的艺术观是通过艺术来反映客观世界。人的思想意识是一面镜子,诗人举着这面镜子,让自然中的美丑善恶都照照镜子。莎士比亚也许可以算是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正式提出这种艺术观的人之一。他通过哈姆雷特对演员们的演技进行辅导,说出了这个观点。在这种现实主义的艺术观中,客观世界是表达的对

  • 标签: 意象派 现实主义 现代派诗 艺术观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 简介:我们应该从传统的艺术中继承什么?如何继承呢?我认为继承并不是单纯的模仿,不是依葫芦画瓢。要学习传统雕刻艺术一种精神,首先要学习前辈雕刻家们的勤劳朴实的精神,对石雕艺术的虔诚的态度。与其说雕刻是一种形象造型的艺术,不如说它是建立在理想与精神环境之上的心灵的产物。古代流传下来的每件珍品,都能感应到作者用生命创作的震撼力。认识石材,加工石材,这是需要真本事的,心情浮躁就不可能“巧

  • 标签: 雕刻艺术 寿山石雕 作品主题 葫芦 珍品 题材
  • 简介:八景作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景观,古往今来都是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宁夏作为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行政区,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所以探析其八景的创作对于宁夏地方特色具有极强的概括性。文章从宁夏八景发展的不同时期来探析随之而生的宁夏八景诗歌的历史创作。

  • 标签: 宁夏 八景诗 八景文化 探析
  • 简介:“兴”的本义为“起”,唐代于诗人、诗歌皆见之。汉、唐虽并称,而汉代重儒,唐推行进士制,文学重于儒学,由武后至唐玄宗,跨越了唐诗的初、盛唐发展,“文章之选”当有作用。“兴”又被释为“感发志意”,唐人所“感发”者具有特殊的涵义和指向,诗人“起”而作,“志意”也成为唐诗的基础与主要内容。孔子言“兴”,尚有“兴于,立于礼,成于乐”一说,唐人以“振奋之心”、“勉进之行”突破了传统的“中道”,发扬文苑精神,一改儒林传统,重情性不重德行,诗歌创作表现为极情尽致,乐而淫,哀而伤。

  • 标签: 诗可以兴 进士文化 感发志意 成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