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案管理对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年-2018年接收的76例仍然存活的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随访模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随访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干预半年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频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在采取两种不同模式的管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和服药依从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可明显的提高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防控HIV/AIDS的意识,降低了HIV/AIDS的传播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个案管理 男男性行为 HIV/AIDS患者 行为方式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息肉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胃息肉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5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内镜报告、病理诊断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查等,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胃息肉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探讨。结果155例胃息肉患者中,年龄介于30~70岁之间有132例,占比为85.16%;其中115例为单发,占比为74.19%;经过临床检查和分析共发现234枚息肉,息肉出现在胃窦与胃体占较大比例;息肉直径小于1.0cm的患者有125例,占比为80.65%;炎性息肉有104例,占比为67.10%;大部分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等不良情况。结论胃息肉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多数患者的息肉直径均在1.0cm以下,且常见息肉为炎性息肉。针对胃息肉患者行以内镜下治疗不仅具有良好效果,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因此针对未出现内镜下治疗禁忌症的胃息肉患者,可以在首次接受内镜检查时接受切除术治疗。

  • 标签: 胃息肉 临床特征 治疗决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各科急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常见急诊患者疾病谱的流行的流行趋势及不同季节各科急诊疾病的构成。方法对2006-2010年接诊的病历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的分类体系,不同类别疾病的就诊高峰,发病时间。不同年龄组及危重病人构成进行统计.绘制图表,分析各个疾病谱是如何构成。结果急诊病人排在前5为的是急性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占94.45%;男女比例为1.62∶1;年龄组中以30-39岁组最多,其次为40-49岁组;急诊病人以10.11.12.1月最多,7月最少。结论了解了疾病谱的流行趋势和构成可增加我们国家的病人的存活率,降低病人的死亡率,也能体现我们国家的医学技术和医疗水平。

  • 标签: 疾病谱 分析 调查 规律
  • 简介:摘要探讨急诊科急性腹痛病人诊疗策略与决策。为了提高急性腹痛病人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急诊科医师应熟练掌握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医学知识及诊疗技术,建立合理的特殊的急诊医学临床思维策略和科学的处理程序,为急性腹痛病人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

  • 标签: 急性腹痛 临床诊疗 策略与决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对护理行为规范的要求越来越严,病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旨在对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规范行为,从保障护患合法权益,强化护理人员业务知识、技术操作、法律意识、服务态度培训、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完善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运用技巧化解风险等方面,以期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 不规范行为 防范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导医工作以提高护理工作管理水平,使患者满意。方法充分发挥导医护士的导向、咨询、宣传、健康教育等作用。结果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缩短了时间,并了解和掌握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结论通过进一步完善导医工作,提高了就诊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社会认可度。

  • 标签: 导医护士 就诊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淮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为在该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研究对象,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及丙肝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54%;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共231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2.42%,年龄较小、一年内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干预服务、最近一年接受HIV抗体检测者,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共183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6.94%;HIV抗体阳性22例,阳性率为5.47%。结论淮安市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低,存在知识和行为相分离的现象,可能会成为艾滋病向普通人传播的桥梁,应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扩大检测,加强HIV阳性MSM的随访干预,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流行。

  • 标签: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行为 知识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问题与相应解决策略。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8例呼吸内科患者资料,对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论应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通过护理干预,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问题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下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医生(P<0.05),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1±3.24)分、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符合率为96.25%、患者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89.64±5.21)分、62.50%和88.75%(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构建可以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更加准确的界定患者的护理级别,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分级护理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临床常规检查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而探索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指导临床检查。方法随机抽取210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3600例临床常规检查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检查过程中误差形成的原因,对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归纳总结,发现引起临床常规检查出现误差的因素主要分为仪器、试剂、样本和操作人员四大类,其各占总数的0.42%(15/3600)、0.39%(14/3600)、0.25%(9/3600)、0.5%(18/3600)。结论检验误差易误导临床诊断,影响疾病的治疗,通过加强仪器的保养和维修、试剂和样本的管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可有效减少检验过程中误差的产生,从而准确得出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

  • 标签: 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杀行为患者的抢救措施,进一步提高自杀行为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96例自行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6例自杀行为患者治愈115例(58.67%);死亡81例(41.33%)。结论溺水与自缢患者需现场心肺复苏;自杀行为出现后、及时就诊和应用特效解毒剂;血液灌流;综合抢措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自杀行为 患者 抢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护理中行为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行为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行为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方法2009年5月~2010年1月对我市常住户籍儿童的抚养人进行抽查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存在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干预。结果本文入组研究的儿童进食频率最高的食物依次是米饭、蛋类、蔬菜和水果;仅50.82%(370/728)的儿童表现为不挑食或偶尔挑食;91.76%(668/728)的儿童除正餐外还进食各类零食,其中61.68%(449/728)的儿童主要以水果为主;62.77%(457/728)的儿童可以做到在固定的位置上进餐,不随便离席,但边看电视边用餐及边玩边吃的行为较为普遍。52.34%(381/728)的儿童在幼儿园里进餐比在家里表现好,有19.78%(144/728)的儿童经常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餐厅进餐。针对上述不同饮食行为问题;经过9个月的积极干预及随访,干预组9项饮食行为问题的综合评分由(19.73±0.12)分明显下降到(14.31±0.22)分(P<0.05)。而对照组的9项饮食行问题的综合评分在T0~T4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T1~T4各时间点的9项饮食行为问题的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P<0.05)。结论合理的饮食行为干预可改善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交互式干预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干预方法。

  • 标签: 儿童 饮食行为 问题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官兵口腔保健行为方式及其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根据军官,士官,义务兵的编制比例,等比随机抽取抽取986人调查口腔保健行为方式。结果刷牙的次数、时间、时机、方法均没有达到健康的刷牙标准,官兵对口腔疾病及其原因不了解,不重视,没有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结论加大对官兵口腔保健行为的教育和指导,培养官兵良好的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能力。

  • 标签: 军事人员 口腔保健 刷牙 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