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随机收治的160例肝胆手术之后持续进行静脉自控镇痛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之上,采用镇痛护理、饮食调节、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并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80例患者当中,有50例表现出较好效果,26例表现出一般效果,4例没有明显效果表现出来,总有效率高达95.0%,对照组的80例患者当中,有40例患者效果明显,22例患者效果一般,18例患者没有明显效果,总有效率为77.5%,该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2.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肝胆手术之后,采取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治疗方式,在护理的过程中选择采用镇痛护理、饮食调节、心理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肝胆手术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 临川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行肝胆手术后开展静脉持续自控镇痛患者中所实施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抽取时间区间段为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护理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各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参照组患者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行肝胆手术后开展持续静脉自控镇痛中,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效果显著,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不适,减少了不良反应事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肝胆手术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 护理
  • 简介:我科2006—12至今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预防膀胱痉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8例,年龄52~84(平均68)岁,伴高血压47例,糖尿病2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5例,肾功能不全3例。128例均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尿道留置F18~20三腔气囊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

  • 标签: 前列腺切除术 膀胱/病理生理学 痉挛/治疗 镇痛 病人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科手术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科手术术后患者88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PCIA,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研究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的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情况,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PCIA平均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h、12h、24h、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PCIA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择期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入组,根据患者入组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5例,分别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以及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比疼痛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4h、8h、12hVAS疼痛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疼痛VA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控镇痛,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少恶心呕吐。

  • 标签: 老年人 关节置换术 自控镇痛 舒芬太尼 布托啡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老年患者行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组和硬膜外组,各28例。静脉组行静脉镇痛干预,硬膜外组行硬膜外镇痛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结果两组手术后0h的疼痛(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6h以及24h硬膜外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硬膜外组的血清皮质醇、血浆内皮素以及白细胞介素-6等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镇痛方式,镇痛效果显著优于静脉镇痛方式,均能够减轻对于患者的应激反应,硬膜外镇痛方式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静脉 硬膜外镇痛 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同时联合无线镇痛系统硬膜外持续给药,观察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足月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蛛网膜下腔注射2.5μg舒芬太尼(1μg/ml),平卧位后接硬膜外镇痛内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体75ml,首次5ml,自控5ml/次,持续5ml/h,锁定20min,每小时最大剂量15ml。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余过程同研究组。镇痛参数、运动阻滞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等使用无线镇痛系统记录。结果研究组的PCEA用药量、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运动阻滞、疼痛评分、满意度、恶心呕吐、眩晕、瘙痒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鞘内给药联合无线镇痛系统应用于镇痛分娩,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稳定,总体不良反应更低,无线监控获取镇痛数据快速准确,主动处理问题及时,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给药 镇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对于生产过程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到2016年12月到我院进行生产的110名孕妇分组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共55人,对这部分孕妇不做镇痛处理;观察组共55人,对这部分孕妇给予一定的分娩镇痛措施。对这110名产妇的生产过程及产后并发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对比结果。结果经数据分析发现,对照组的剖宫率要明显高于后者,同时这部分产妇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概率也相对较高。结论给予分娩镇痛能大幅度的降低剖宫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分娩镇痛手段可以被大范围的推广到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镇痛 分娩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和鸡尾酒疗法对初次单侧TKA术后镇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方医院收治的52例行全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西药对患者进行超前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鸡尾酒疗法进行镇痛。对两组关节静息痛(VAS)评分、活动痛评分(VAS)、关节活动度评分(ROM)以及镇痛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明显96.15%(25/26),对照组总有效率80.77%(21/2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息痛(VAS)评分、活动痛评分(V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前镇痛和鸡尾酒疗法对初次单侧TKA术后镇痛与关节活动度改善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镇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超前镇痛 鸡尾酒疗法 初次单侧TKA术 关节活动
  • 简介:摘要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过程。临床将分娩分为三个时段,即为三个产程,第一产程为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为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为胎盘娩出期。在分娩过程中,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由于不同原因的作用,使得产妇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故实施分娩镇痛管理至关重要。现下,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分娩镇痛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在临床中,分娩镇痛管理并没有进行统一定论。故本文研究,主要开展产程中分娩的镇痛管理研究,为临床提供一份参考。

  • 标签: 产程 分娩 镇痛管理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镇痛预防胸外科术后ICU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应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应用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镇静效果以及ICU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d、2d、3d、7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36.0%,观察组患者术后ICU综合征发生率为22.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SAS、CAM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提升镇静效果,且可降低术后ICU综合征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焦虑、谵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术后镇痛 预防 胸外科 术后 ICU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划镇静镇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我院ICU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静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计划镇静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计划镇静镇痛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镇静药物用量,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计划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麻醉技术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住院行会阴侧切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一组采用会阴局部麻醉(称局麻组),另一组不加干预(称传统组)。结果各年龄组分娩未造成会阴切口延裂为成功。2组效果比较局麻组总成功率84.7%,传统组成功率53.3%,2组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2组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尿潴留情况比较。2组对照局麻组产后尿潴留率为5.3%,传统组产后尿潴留率16%,2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采用会阴局部麻醉后行阴道分娩既能减轻产妇的痛苦,又能大大地减少会阴切口延裂,还能减少产后尿潴留,对母婴安全,操作简单。

  • 标签: 局部麻醉 分娩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阴道分娩镇痛中应用分娩球联合穴位按摩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阴道分娩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常规处理,研究组由专业助产士全程陪护,指导产妇合理应用分娩球,并给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第二产程Ⅲ级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Ⅰ级和Ⅱ级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镇痛中应用分娩球联合穴位按摩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分娩球 穴位按摩 阴道分娩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方法、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15年1月到17年12月在我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226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有11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患者的镇痛镇静不足以及过度情况发生率来看,干预组明显低对照组低。结论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 评估
  • 简介:现将我院收治微量用于氟尿嘧啶持续人化疗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4-2007年消化道恶性肿瘤155例,食道癌31例、胃癌61例、结肠癌63例,其中男99例,女56例,年龄33~77岁,一次连续使用72h,均选择手臂粗直的静脉并采用外周留置套管针输注。5-FU2.0/m^2注入一次性微量内,

  • 标签: 输注泵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肿瘤/药物疗法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用于镇痛和在临床麻醉中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90例患者,将90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为45人,对对照组患者的镇痛使用常规的吗啡类药物,实验组患者使用以舒芬太尼为主的镇痛类药物;在患者进行全麻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全面观察,记录患者的停药时间、自主呼吸的回复时间和清醒时间。并且对患者的疼痛视觉进行模拟评分。结果在手术之后对药物的镇痛效果实验发现,实验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的效果要优于吗啡类药物。

  • 标签: 舒芬太尼 静脉术后 镇痛 麻醉
  • 简介:摘要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过程。临床将分娩分为三个时段,即为三个产程,第一产程为宫口扩张期,第二产程为胎儿娩出期,第三产程为胎盘娩出期。在分娩过程中,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由于不同原因的作用,使得产妇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故实施分娩镇痛管理至关重要。现下,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分娩镇痛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在临床中,分娩镇痛管理并没有进行统一定论。故本文研究,主要开展产程中分娩的镇痛管理研究,为临床提供一份参考。

  • 标签: 产程 分娩 镇痛管理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的因素并加以总结。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5月由妇产科收治的146例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的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硬膜外剖宫产麻醉效果的成功与否,分为麻醉成功组和麻醉失败组,其中成功组120例;失败组2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在镇痛前以及镇痛30min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分娩镇痛持续时间、补救镇痛的次数、平均动脉压。结果在本次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中,失败率为17.8%;麻醉失败组的产妇在镇痛过程中的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补救次数明显多于成功组;两组产妇在镇痛持续时间、镇痛补救次数以及转行剖宫产时的平均动脉压在比较上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发现导致硬膜外分娩镇痛转行硬膜外剖宫产麻醉失败与动脉压的改变、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补救次数有关,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

  • 标签: 硬膜外分娩镇痛 硬膜外剖宫产 麻醉失败 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