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并探讨职业风险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且贯彻规范化的预防策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风险防护对策进行干预后,可促进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产生的危害明显减少。结论降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保障护理人员身体健康、重视职业安全防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室 职业风险防护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于行为安全的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某血液中心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职的8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为节点,对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实施前后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实施前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28.75%、工作满意度85%,实施后职业暴露发生率10%、工作满意度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护人员实施基于行为安全的综合干预可大幅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行为安全 医护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根据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建议。方法在2017年间,选取14所具有代表性的公立医院进行研究,对其管理人员的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其职业发展规划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需要加强公立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职业发展规划上的指导,其管理人员的对职业发展规范的相关意识相对较薄弱,公立医院里的对职业职称评定以及升级等的系统不够完善,不同岗位的职业发展规范管理力度也有待加强。结论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在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上多处于初步阶段,在多个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完善,并需要制定不同职业岗位管理人员的不同管理方法。

  • 标签: 公立医院 行政管理人员 职业发展 规划 管理
  • 简介:该文介绍了PDCA(管理中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法的内涵,质量管理体系中对PDCA的要求,及如何应用PDCA法持续改进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 标签: PDCA循环 质量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标分析并探究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通过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促进其工作的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过程中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而探究相关的防护措施。结果在医院检验科的工作过程中,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四大类,即检验科自身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医院应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性得到有效的提升。结论在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应该得到极大的重视,通过加强医院硬件建设、培养工作人员慎独精神、强化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等措施的实施,提升医院检验工作的安全性。

  • 标签: 医院检验科 职业安全防护 工作人员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内科护理中往往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采用合理的安全措施管理办法,准确的分析实际防止意外发生的方案,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入院治疗的200例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的发病率水平,其中100例为第一年的神经内科患者,另外100例为第二年的神经内科患者。第一年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的护理。第二年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和满意度水平。结果第二年的神经内科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相比第一年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结论经过有效的科学安全护理,逐步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意外发生率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保证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需要經过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这样不仅能提高个人的专业资质,还能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归纳总结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的特点,并根据特点对档案进行种类划分、整合。对于如何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档案科学管理和利用的方法,是现在的当务之急,在管理后,不仅要保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培训的科学化,还要保证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将其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能够对职业卫生培训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使培训水平得到提升。

  • 标签: 技术服务 档案管理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应用综合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的45名护理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综合管理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该管理模式对化疗药物操作防护流程予以规范,加大对化疗药物防护规范化培训的力度。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分析法分析我院应用综合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人员对化学药品基础知识及其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化疗药物污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实施前相比,综合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知识以及操作评分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化学药品污染周围环境以及护理人员的次数也明显减少,前后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在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应用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化疗药物污染事件的发生次数,提高护理人员化疗药物知识以及操作的掌握能力。

  • 标签: 护士配置化疗药物职业防护 综合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参照2006年国际病人安全管理目标(InternationalPatientSaltyGoals)1,我院ICU完善和改进了一系列有关患者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现将过程汇报如下。最终结论JCI评审标准突出强调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2。通过对《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ICU患者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并且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 标签: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防范措施 ICU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产妇因素、助产人员的配置、技术水平、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责任心、服务态度几个方面对于产房的管理进行综述,指出了产房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及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为产房管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预防并及时发现、准确判断和正确处理相关问题,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因素,提高产房的整体质量。

  • 标签: 产房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分析。方法选取12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护理,管理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用药安全管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数值进行对比。结果管理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用药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用药时,采取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用药 安全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予针对性安全管理措施,以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手术患者2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1例。在深入剖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后,发生1例坠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7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共出现4例接错病人、7例物品清点有误及4例坠床,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98%;组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经针对性护理后,非常满意107例、一般满意19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6.1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例、60例及8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深入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基础上,针对性给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机率,改善护理质量,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自身包含着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其对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危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意义更加重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重症护理安全和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内容包括护理无差错、无护理事故和无护理纠纷,即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一直被给予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没有医源性疾患发生,治疗效果较理想。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医疗意识的增强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相关要求也在提升,由此出现了很多医患矛盾和经济纠纷,产生了许多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导致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以实现对护理风险的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危急,且反复性强,从而产生风险的几率比较大,有效控制重症的护理风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重症护理安全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为提高护理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提供参考,以有利于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

  • 标签: 护理安全 管理 风险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血透室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后接收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83例实施安全管理之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后血透室护理出错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血透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对血透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安全管理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差错、护理风险和护理投诉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差错、护理风险和护理投诉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针对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患者有70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针对所有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各有3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是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而观察组患者是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针对两个组别的护理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与之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各项指标都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十分明显,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于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从根本上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率,使护理安全性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使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发生纠纷的可能性有效降低,这样的方法护理疗效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工作采取传统工作模式,根据安全隐患因素存在环节对观察组制定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管理措施。结果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后的观察组工作人员的临床满意度、及工作差错发生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也得到明显降低。结论在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其采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使得工作失误及职业暴露发生率得到降低,将更好的为医院临床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 标签: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
  • 简介:摘要医院统计信息可以为医院管理层和各部门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因此统计信息对于医院的科学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统计信息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为了保障医院统计信息安全管理的平稳、高效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医院统计信息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加强人员管理,加强系统维护和做好容灾备份工作三方面对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大数据时代 统计信息 安全管理
  • 简介: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课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实验室的增加以及不断的完善,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现状,提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实验室 安全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安全质量管理在门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门诊收治的患者216例,于2016年6月起实施安全质量管理强化措施,实施前后各108例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调查,并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前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3.70%(4/108)与实施后0.93%(1/10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率比较,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率98.15%(106/108)高于实施前87.96%(95/108),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质量管理措施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对降低门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应在门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安全质量管理 门诊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