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集的淋球菌耐药性,为淋病防治提供策略。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临床分离培养的100株淋球菌,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析淋球菌耐药性,判定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highly tetracycline resistant Neisseria gonorrhoeae,TRNG),同时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筛查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enicillinase producing Neisseria gonorrhoeae,PPNG)。结果PPNG阳性率为46%(46/100),TRNG阳性率为35%(35/100)。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率分别是95%(95/100)、88%(88/100)、97%(97/100)、16%(16/100);头孢克肟和头孢曲松未见耐药菌株,低敏率分别为11%(11/100)和4%(4/100);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和低敏菌株。结论广州市淋球菌临床分离株普遍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耐药,治疗淋病的首选药仍是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淋球菌耐药监测应定期进行。

  • 标签: 淋球菌 最低抑菌浓度 抗生素耐药性 PPNG TRNG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提高门诊用药合理性。方法:于2020年02月--2020年11月,对本院门诊纳入的680例药物治疗患者进行观察,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相关表现。结果:680例门诊药物治疗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00例,占比29.4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年龄>60岁占比高于其他年龄阶段;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抗感染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循环以及消化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特点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门诊用药治疗患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测,确保合理、正确用药,以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门诊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学校是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地,因此,学校除了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做好学校卫生监测,为师生创造健康的活动环境,提高校园的美观性,在卫生监测工作中,其范围包含了教室、餐厅、宿舍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等,为能够保证全校师生的卫生安全,就应当确保上述要素符合卫生要求,定期对师生开展卫生检查,保障师生的身体卫生与心理健康。本文探讨了当前学校卫生监测开展的现状,并对学校卫生监测工作进行分析,进而列举了卫生监测工作应当注意的要点,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 标签: 学校 卫生监测 现场检测 技术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以及失败原因。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治的100例接受视频脑电图监测治疗患儿,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对患儿进行随机序号分组研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患儿50例为对照组,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患儿50例为研究组,对两组患儿最后护理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出现不良状况几率50%,相较于对照组患儿不良状况几率74%要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6%,要明显高于满意度为78%的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结论:对视频脑电图监测患儿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不良状况出现的可能性,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 临床护理措施 不良状况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食源性疾病监测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80例,2018年200例,2019年210例,2020年220例的食源性疾病检测的患者,找出在2017年到2018年中食源性疾病检测的问题找出,并在2019年,2020年实施针对性对策。比较四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生物标本检测,漏报率以及首次审核通过率的情况。结果:四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生物标本检测,漏报率以及首次审核通过率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食源性疾病监测 问题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2016-2020年泉州市流感监测结果,研究我市流感病毒流行特征规律,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2016-2020年泉州市10657例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进行病原检测及分型。结果 2016-2020年共检测10657例ILI,核酸阳性率为14.36%,H1N1、H3N2、Bv、By构成比分别为27.64%、31.57%、26.60%、14.18%;各年度间阳性率及其型别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干预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康复医疗中心诊断和治疗的48名高风险脑瘫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观察组得到了标准的治疗和护理,而观察组得到了基于标准治疗和护理的早期干预,并比较了这两个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0.83%。观察组平均每月治疗天数为(6.0±1.0)天,对照组平均每月治疗天数为(14.0±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干预 脑瘫高危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为改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提高依据。方法:将我疾控中心于2017年-2020年检测的121个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其检测资料共 484 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对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以及合格率进行检测。结果:2017年-2020年水质监测合格率为25.83%,合格水样共有125份,合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年度合格率存在差异,P

  • 标签: 农村 生活饮用水 监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落实先天性监测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漏报,提高出生缺陷监测的质量,并探索有效和准确的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和2019年1月~2020年1月两个阶段当地医院的原始数据,按照当地妇幼保健院制定的统一质量控制要求,在辖区内与监视医院有关部门按原管理标准进行监督操作,并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进行监督操作,比较工作前后的出生缺陷漏报率。结果:出生缺陷漏报率从最初的14.3%下降到0%。结论:根据当前的质量控制要求,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来有效减少出生缺陷漏报情况的发生。

  • 标签: 出生缺陷 管理 监测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绍兴第二医院通过实施病例实时监测,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准确识别与评估医院感染能力,避免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方法通过实施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与预警系统,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建立组织框架,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发挥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医院感染及时性。结果2017年、2018年、2019年医院同期新发感染率从2.23%下降至1.31%;例次感染率从2.34%下降至1.37%;感染漏报率从13.82%下降至5.52%。全院ICU“三管”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从干预前的8.99%下降至干预后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P<0.05);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从干预前的5.95%下降至干预后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5);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14%下降至干预后的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疝修补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41%下降至干预后的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96%下降至干预后的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腰椎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63%下降至干预后的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全院多重耐药感染率从干预前的6.83%下降至干预后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01)。标本送检率干预前(87.49%)和干预后(88.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实时监测可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实现精确诊断和实时干预、反馈与沟通。结论前瞻性主动监测,即实时全程互动监控的模式,完成监测数据动态分析,促进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

  • 标签: 交叉感染 自动数据处理 医院信息系统 临床研究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2020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流感疫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29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2019—2020监测年度流感和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暴发疫情数据,对2019—2020年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流感和ILI暴发疫情的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大陆地区2019—2020监测年度共报告流感和ILI暴发疫情3 864起,其中流感暴发疫情为3 675起(占95.11%);南、北方片区在2019年4月至5月达到一个小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南方地区于7月至9月呈低水平流行,北方地区于6月至10月呈低水平流行。随后疫情呈上升趋势,南、北方片区全年ILI暴发疫情最高峰均出现在2019年12月(分别是1731起和467起),自2020年1月底开始,迅速下降至极低水平。除2019年8月外,该监测年度各月份南方片区流感暴发疫情起数均高于北方片区。各种类型学校共报告暴发疫情起数为3 804起,占比为98.45%,中、小学校为暴发疫情报告的最主要场所,共报告暴发疫情3 382起(87.53%)。结论2019—2020监测年度南方地区流感暴发疫情高于北方地区,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为暴发疫情的高峰期,应加强学校的流感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发生。

  • 标签: 流感 流感样病例 暴发疫情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病房区院内感染的腹泻目标监测实施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以儿科病区院内感染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院内感染腹泻发生率,发生原因,致病菌和感染时间等进行观察分析,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给予干预措施,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9年和2020年期间所收治的社区轮状病毒患者率和院内病例数并无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2019年后,我院实行干预管理,实施后,2020年我院院内腹泻病例和轮状病毒院感病例分别为1.00%和0.00%,与2019年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儿科 病区院内感染腹泻 目标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为了探究消毒监测技术对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文应用了采样检测的方式,依据相关医疗卫生消毒标准和规范,对某院口腔科室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医护人员手部、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灯以及蒸汽压力灭菌锅等方面进行了消毒监测,并现场采样对消毒效果分析评价。结果:通过采样调查以及实验检测后,口腔科室内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灯、口腔器械以及压力蒸汽灭菌锅的监测结果的合格率分别为58.3%、94.0%、97.5%、100.0%、90.0%、98.0%、94.7%。结论: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其中环境空气、紫外线消毒灯以及医护人员手部的消毒效果并不是很高,合格率相对较低,需要口腔科室进一步加强消毒工作。

  • 标签: 口腔诊疗器械 消毒 监测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大家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也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中大家所饮用的水资源也成为了群众所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农村饮用水关不但乎到居民生活质量,也间接性的反映出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准。

  • 标签: 农村 饮用水 水质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西安市2019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监测西安市病原菌分布及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病原菌耐药监测数据。方法 常规方法培养分离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并应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方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度共分离出病原菌株30452株,革兰阴性菌株18692占61.38%,革兰阳性球菌10430株占34.25%,真菌1330株占分离率的4.37%,临床分离占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为43.01%,发现五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和0.50%,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0.30%和1.30%,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1.40%和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分别为58.30%和48.40%。结论 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现象较为普遍,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对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MRSA、VRE、碳氢酶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要进行重点监测,并且应与临床加强沟通,使得检验结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 标签: 2019年度 西安市 抗菌药物 耐药监测
  • 简介:摘要: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人体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随着大众对医药安全的认识逐步加深,我国的药品安全理念由被动监测转向主动监管。本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管理 问题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国克山病新发病例情况,掌握重点病区克山病病情变化,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全国部分病情未达标或历史病情较重的克山病病区县进行哨点监测,每个县选取病例较多且常住人口总计1 000人左右的2 ~ 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点,病区村全体常住居民作为监测对象,进行临床查体、十二导联心电图描记,对可疑克山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等,依据《克山病诊断》(WS/T 210-2011)确诊病例,同时随访在册病例。结果全国14个省份86个病区县监测哨点共检诊70 008人,检诊对象男女性别比为1.0 ∶ 1.2(31 720/38 288),共确诊308例克山病,检出率为44/万;其中慢型克山病68例,检出率为10/万,潜在型克山病240例,检出率为34/万。随访历史慢型克山病198例、潜在型克山病115例,随访死亡率分别为8.1%(16/198)和7.0%(8/115)。监测村新确诊29例潜在型克山病、5例慢型克山病。结论我国部分病情未达标或历史病情较重的克山病病区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克山病现症病例,且有新发患者,克山病防治工作仍不能放松。

  • 标签: 克山病 监测 检出率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西省孕妇碘营养状况,为孕妇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100个县(市、区,简称县),每个县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20名孕妇(早、中、晚孕期均衡),进行家庭食用盐盐样和尿样的碘含量测定。分析比较各设区市孕妇盐碘、尿碘水平以及不同孕期尿碘分布。结果共采集孕妇家庭食用盐盐样10 000份,盐碘中位数为24.53 mg/kg,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05%(9 705/10 000),碘盐覆盖率为99.80%(9 980/10 000);各设区市孕妇家庭食用盐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3.42,P > 0.05)。共检测孕妇尿样10 000份,尿碘中位数为175.58 μg/L,各设区市孕妇尿碘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8.80,P < 0.01);不同孕期孕妇尿碘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5.73,P > 0.05)。结论江西省孕妇碘营养处于适宜状态,但各地孕妇碘营养状况分布不均,需关注重点地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

  • 标签: 孕妇 盐类 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的结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aEEG检查的患儿,分析不同疾病新生儿患者aEEG异常发生率,aEEG异常表现形式,以及aEEG异常与临床异常情况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1 370例患儿中,aEEG异常308例,异常率22.5%。危重患儿异常率27.7%(240/868),非危重患儿异常率为13.6%(68/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P<0.01)。不同疾病aEEG的异常率前5名依次为惊厥57.1%(16/28)、小于胎龄儿48.8%(20/41)、窒息41.5%(49/118)、早产儿31.1%(92/296)、红细胞增多症29.7%(11/37)。aEEG异常的类型主要有背景活动异常229例(74.4%)、睡眠觉醒周期不明显139例(45.1%)和原始脑电异常117例(40.0%)。在308例aEEG异常患儿中,有异常临床表现者117例,占38.0%;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者191例,占62.0%。aEEG监测敏感性73.6%(117/159),特异性为84.2%(1 020/1 211)。结论住院新生儿尤其危重患儿aEEG异常率较高,且多数无相应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临床-脑电分离现象,提示对住院新生儿患者常规实施aEEG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脑损害。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的结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aEEG检查的患儿,分析不同疾病新生儿患者aEEG异常发生率,aEEG异常表现形式,以及aEEG异常与临床异常情况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1 370例患儿中,aEEG异常308例,异常率22.5%。危重患儿异常率27.7%(240/868),非危重患儿异常率为13.6%(68/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P<0.01)。不同疾病aEEG的异常率前5名依次为惊厥57.1%(16/28)、小于胎龄儿48.8%(20/41)、窒息41.5%(49/118)、早产儿31.1%(92/296)、红细胞增多症29.7%(11/37)。aEEG异常的类型主要有背景活动异常229例(74.4%)、睡眠觉醒周期不明显139例(45.1%)和原始脑电异常117例(40.0%)。在308例aEEG异常患儿中,有异常临床表现者117例,占38.0%;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者191例,占62.0%。aEEG监测敏感性73.6%(117/159),特异性为84.2%(1 020/1 211)。结论住院新生儿尤其危重患儿aEEG异常率较高,且多数无相应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临床-脑电分离现象,提示对住院新生儿患者常规实施aEEG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脑损害。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