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多种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患儿提出多种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了2007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首次小儿热性惊厥患者,其中140例女,180例男。年龄在3.5个月-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2岁±0.4岁)。体质量在3.3kg-22.6kg之间。其中,128例呼吸道感染,52例婴幼儿急诊,60例肠道感染,9例麻疹,10例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对上述患儿进行3-6a的随访,调查患儿的复发情况。将热性惊厥复发的儿童作为观察组,没有复发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儿童进行性别,体温,首次热性惊厥年龄,生活环境,热性惊厥发作的具体情况,就诊环境,围产期损伤,合并症,病史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80例患儿复发,复发率是25%,热性惊厥复发的时间是0.25a-3a,热性惊厥的复发与性别,体温,首次热性惊厥年龄,生活环境,热性惊厥发作的具体情况,就诊环境,围产期损伤,合并症,病史等原因有关。而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5个主要因素是年龄,体温,生活环境差,异常围产史,复杂型惊厥。结论在首次治疗热性惊厥患儿的时候,要及时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降温治疗。同时进行多种复发因素的评估与预测,加强对有复发危险性的儿童的观察和治疗,必要时,可以进行间歇性的短程用药,从而防止多次热性惊厥复发对于患儿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和后遗症。

  • 标签: 小儿 热性惊厥 复发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效果作用。方法  将我院进行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6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

  • 标签: 小儿高热 惊厥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高热惊厥15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时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患儿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时间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惊厥消失时间、平均抽搐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比对照组18.6%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热惊厥 小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患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资料,对复发患儿进行分析。结果9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有41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5.6%。患儿年龄、体温、家族史、惊厥发作持续时间、惊厥类型及退后脑电图异常是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降低小儿热性惊厥的复发率应以预防为主。

  • 标签: 热性惊厥 小儿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症状与护理 价值。 方法 选取 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 100 例 小儿高热惊厥 患儿 ,以就诊时间单、双月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的血钾及血钠水平,以及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血钾水平及血钠水平无差异( P > 0.05 ),护理后,研究组血钾水平、血钠水平、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而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 0.05 ) 。 结论 结合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症状表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其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临床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将 72 例高热惊厥患儿纳入本次实验 ,将病历号为单数的 36 例纳入常规 组 (接受 常规护理),剩余 36 例纳入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 + 健康教育) ,统计、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常规组, 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5.56% 低于常规组的 19.44% ,( P< 0.05) 。 结论 在常规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高热惊厥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可有效防止患儿发生各种不良事件 。

  • 标签: 高热惊厥 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不同急救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粗采用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采用急救加护理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措施效果就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措施效果(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措施效果(60.00%),P

  • 标签: 高热惊厥 急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烧伤并发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45例治愈,5例死亡。惊厥时间在1min内控制者42例,在2~4min控制者5例,3例惊厥反复发作6~11h,随烧伤病情好转症状消失,2例死于败血症所致中毒性脑炎。结论在正确处理烧伤创面的同时,及时抗休克、抗感染治疗,预防高热,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可有效防治小儿烧伤惊厥

  • 标签: 小儿烧伤 惊厥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相关的因素。方法以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及首次发作时的体温、发病季节、原发病。结果6个月-4岁为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普发年龄段,其中男性患儿较多,大多数发作于第三季度,且发作时,体温≥39℃;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与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相关的因素有患儿的年龄、性别及首次发作时的体温、发病季节、原发病。结论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相关的因素有儿的年龄、性别及首次发作时的体温、发病季节、原发病。因此,为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应依据以上相关因素开展针对性措施。

  • 标签: 小儿 热性惊厥 首次发作 相关因素
  • 简介:1病历报告病例1:患儿8岁,男性,体重23kg,营养状况一般,既往无惊厥史。因右肱骨髁上骨折拟在病房治疗室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选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前药鲁米那钠50mg、阿托品0.3mg肌注。患儿意识清楚,稍显紧张。麻醉前EKG示实性心律,HR109bpm,SpO298%。

  • 标签: 利多卡因中毒 惊厥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肱骨髁上骨折 石膏外固定术 病历报告
  • 简介:摘要: 惊厥属于小儿常见急症之一,多因高热等所致神经功能紊乱,患儿主要症状表现以阵发性抽搐、局部肌群强直等,少数合并意识功能障碍,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均造成不良损害。一旦小儿高热惊厥后未得到及时救治护理,容易引起脑部缺氧性损伤,危急生命安全。因而,重视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至关重要。本文简述小儿高热惊厥后急救、护理措施,目的在于缓解患儿病发后症状表现,提高救治护理质量,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小儿 高热惊厥 急救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经临床确诊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其余2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24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6%,23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组20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80%,19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6%,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肠道感染 相关热性惊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经临床确诊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其余2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24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6%,23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组20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80%,19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6%,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肠道感染 相关热性惊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0例小儿惊厥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结果300例小儿惊厥患儿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惊厥是常见急症之一,婴幼儿多见,系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常引起窒息、外伤。因此及时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供给足够营养,加强高热、皮肤护理和安全防护,密切观察病情对痊愈出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导致小儿惊厥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小儿惊厥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从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小儿惊厥患者共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无惊厥的患儿共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温、贫血、脑电图异常等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性分析,总结导致小儿惊厥的危险因素。结果惊厥患儿的年龄较低,入院体温较低,其脑电图异常比例高,贫血比例高,低钠血症比例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性分析发现,低钠血症、贫血、脑电图异常、低年龄为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小儿惊厥临床危险因素较多,需要积极进行控制和预防,减少惊厥对患儿产生的损伤。

  • 标签: 小儿惊厥 临床因素 预防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