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孔孟有自己的生死观.他们将人的生死与“命”、(生死)祸福与“德”联系起来确立了“乐天知命”、“修身以俟之”的生死态度.以“德”取福的延伸就是生死以“义”的生死价值观.这种生死价值观最终决定于生死的目的.孔孟认为,人的目的在于“仁”,修德行义都来源于对“仁”的追求.

  • 标签: 生死 祸福
  • 简介:企业作为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和社会需求的有效供给的基本经济细胞,需要擢升其企业公民意识、关怀利益相关者以及尊重社会及其成员道德尊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以向社会传递一种获取企业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道德认同境界。

  • 标签: 企业 社会责任 道德 企业公民 利益相关者
  • 简介:通常来说,提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或者给出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目的是解释或解决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某一矛盾,正义问题或者说正义范畴的提出必定也是如此。对于"正义"范畴所蕴含的矛盾,很多思想家、学者早有提示。他们认为,权利和义务构成了正义的两种基本性质,也是我们考察正义概念的两个基本维度。

  • 标签: 权利正义论 人文社会科学 二维 传统 西方 社会关系
  • 简介:通过分析和梳理2006~2015年发表的档案学核心论文,本文从一般价值指标、主体价值指标、区域价值指标三个层面,勾勒出当前国内档案开放研究的价值坐标体系。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核心作者群表现出较强的务实性价值选择偏向;高校和档案局(馆)作为国内档案开放研究的主力军,在档案研究的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主流引导角色;学术人及学术机构以研究成果为中介或目标,在组织科学研发的过程中与多方发生联系,在彼此的交错互动中形成了复杂的伦理规范;区域研究力是档案学术研究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档案研究 价值坐标 学术伦理 区域研究力
  • 简介:一见义勇为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见义勇为是古今中外广泛认同的美德,对维护生命价值、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是,见义勇为在认定上面临严重的困境。这种认定困境既表现在见义勇为的概念在理论阐释上存在难点,又表现在见义勇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

  • 标签: 见义勇为 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生命价值 现实生活 困境
  • 简介:西方伦理学的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随其历史的演进而滚动式地拓展。在希腊罗马伦理学中。只有哲学视野(含存在论、认识论、人性论、生存论等视角)。在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中,神学视野(含神性论、神人关系论、灵魂论等视角)统辖哲学视野。在近代西方伦理学中,哲学视野是脊梁,心理学视野(以情感论视角为主)和神学视野为两翼,而其他诸视野——如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生物学的视野——充当侧肢。在现代西方伦理学中,哲学视野(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价值论等视角)、语言学视野(含语义学、语用学等视角)、心理学视野(在原有视角之外新增潜意识论、发生认识论、需要一动机论、环境一行为论等视角)和神学视野四强争雄的格局呈现出来,其他诸视野——生物学的、人类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视野——则扮演配角。研究视野和考察视角的不断拓展为西方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 标签: 西方伦理学 研究视野 考察视角 哲学视野 神学视野 心理学视野
  • 简介:罗尔斯的正义战争观,一是并未为其“民主的和平观”提供一种比较令人信服的证明,同时,他在证成其民主的和平观的过程中,在经验层面的论证方法和规范层面的论证方法之间进行较为随意的取舍,取舍的标准在于哪种论证方法有利于自己的论证;二是所使用的“法外国家”这一概念不甚恰当,对法外国家提出的战争理由并不是充分的;三是非常关注开战正义和作战正义,但是并未给予战后正义应有的重视,这也是当今关于正义战争观研究的一个普遍缺陷。

  • 标签: 正义战争观 法外国家 万民法
  • 简介:一积极推进武汉廉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廉洁武汉,是践行我们党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目标的实际举措。早在1947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要废除腐败制度,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廉洁政治建设。

  • 标签: 廉洁政治 城市建设 武汉 毛泽东同志 贪官污吏 政治建设
  • 简介:一个地区的市民公德意识代表了公民道德风尚和文明素养境界,标志着一个地区的软实力,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自从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之后,理论界就武汉市民公德问题进行了发掘、整理和再认识。学者们或者从政治学的角度讨论了公德与公共权力的二元互补,或者从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了公德对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

  • 标签: 公德意识 市民公德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武汉 2001年 文明素养
  • 简介:法律原则能否作为判决的依据取决于个案中法律行为所体现出的道德强度的程度,表现为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向下看”,准确判断在具体的个案中,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的违背程度;二是“向上看”,全面考察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法律规则对道德规则转化的法律原则是如何回应的。埃尔默“谋杀被继承人”继承案,如果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的违背是严重的,也是为整个法律体系所不容的,该案适用法律原则具有有效性;相比较而言,泸州“婚外同居”继承案,如果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的违背要轻微些,也为整个法律体系所容忍,该案适用法律规则具有有效性。

  • 标签: 司法判决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道德强度
  • 简介:2017年11月15日,本刊举行十九大报告专题学习研讨会,特邀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李民教授宣讲十九大报告,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社会主矛盾转变对我国道德生活的影响等论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专题学习 大报 湖南师范大学 党委书记 人类命运 道德生活
  • 简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开放程度也越发提高。在当今宗教升温和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而信仰宗教,寻求精神依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两亿多人。在新增青年教徒中,文化层次较高者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

  • 标签: 宗教信徒 信仰现状 大学生 湖北省 调查 社会开放程度
  • 简介:一些青少年道德失衡与传统美德教育失调调查报告翟康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培养当代青少年成为新时期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设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的社会氛围和成长环境。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信息视野扩大、经济意识萌发...

  • 标签: 传统美德教育 道德失衡 中学生 青少年道德 当代青少年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 简介: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基之所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传统文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本身构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路径这三个方面来厘清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 标签: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继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