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当代中国,中外文学艺术传统曾被视为“封资修”而遭到大规模扫荡,一些海外学者如余英时等人甚至认为,“文革”是五四反传统及与传统断裂的激进主义思潮发展到了顶峰。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在思想领域的任何活动,都不可能不以人类既有的传统作为前提和出发点,艺术同样不能例外。如果我们细心探究,就不难发现当时声称建立在“空白”之上的而又的“革命文学”同古典主义艺术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古典主义以欧洲17-18世纪的鼎盛而著名。但是,事实上古典主义并非只存在于西方,也不限于戏剧领域。其实,撇开“三一律”等较为狭窄的教条,古典主义基本原则甚至好莱坞电影的内在结构都与中国当代革命文学极为相似。

  • 标签: 文学评论 比较文学 中国 革命文学 古典主义
  • 简介:钱钟书先生认为,各国比较文学最先要做的工作,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来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当然,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也不例外,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在1980年代的中国出现,有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实践钱钟书先生所说的传播研究。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艾特玛托夫 中国 外国作家 外来文学 80年代
  • 简介:如同E.R.库尔提乌斯所言,“过去的文学总是活跃在现在的文学之中”,①在中国当代流行歌词中,我们不难看到同为歌词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身影”。近年来,已有人对这种“身影”表示了关注,如马树春的《流行歌词辞格的均衡美及其文化阐释》、宋秋敏的《试论当代流行歌词向唐宋词的诗意回归》、潘一禾的《流行歌词谁主沉浮》等文,分别从修辞、意境等方面探讨了当代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的艺术继承问题。但是,至今尚无人探讨当代流行歌词演绎古典诗词的模式,

  • 标签: 中国古典诗词 流行歌词 中国当代 文化阐释 继承问题 唐宋词
  • 简介:中国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土地叙事无疑是神话中的“女娲抟黄土作人”和《左传》中晋公子重耳逃亡途中受土的故事了。《太平御览》卷十八引《风俗通》日:“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於短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及庸者引缅人也。”①《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载:“(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 标签: 中国文学 生态文学 叙事 土地 三十年 《太平御览》
  • 简介:《江帆楼阁图》是李思训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中国美学的基本原理,就作品亲历美、含蓄美、人性美、和谐美、笔墨美的艺术特点,结合构图、笔法、墨法、色彩等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亲历美 含蓄美 人性美 和谐美 构图 线条
  • 简介:<正>艺术实践是美学理论的“物化形态”,美学理论是艺术实践的“观念形态”,二者形态各异,但又互为表里。从实践上讲,中国的古代艺术是以“”为主,“诗中有画”;西方的古代艺术是以“画”为主,“画中有”。从理论上讲,中国的古代美学以“言志”说”开端,发展为“意境论”;西方的古代美学以“摹仿说”开端,发展为“典型论”。前者从抒发主观的意志开始,最终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后者从再现个别的物象开始,最终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发,共同完善了古代美学的和谐理想。“摹仿”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拟、仿制,它是西方以再现为主的古典主义艺术所不容通避的理论问题。“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

  • 标签: 典型论 古典主义 个性与共性 物化形态 现实世界 意志
  • 简介:何谓“南洋情调”?要界定这个词的涵义,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异域情调”。所谓“异域”,通常是指外国或他乡;而所谓“情调”,是指感情的基本特征。在心理学上,常指感觉、知觉等情绪色调,即同感觉、知觉相连的情绪体验,如有些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特征,令人愉快、兴奋。情调又可指同某种生活方式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小资情调,异域情调。这里所说的“异域情调”,是针对一个书写现象而言的,就是作家相对于自己文化而言表现出的非常不同的情感格调,是对“他者”的自然、文化、风俗、人物等方面的描述和想象。

  • 标签: 中国现代作家 小资情调 南洋 想象 游记 光源
  • 简介:本文选择若干日耳曼学者为个案群体,即区分作为北大出身的冯至(通过纵向的时段线索)和清华背景的季羡林、李长之、杨业治等,来探讨现代中国荷尔德林接受史的一个面相,进而从荷尔德林的中国结缘讨论德文学科史的深层问题,强调学者学术趣味形成受到学术语境和生性选择的双重制约;学术传承的代际迁变、中外激荡氛围里的刺激成长和中国日耳曼学传统的初步建构的关系;中国日耳曼学的建构形成最终和本土问题引发的主体意识之形成密切相关。

  • 标签: 荷尔德林 冯至 季羡林 李长之 杨业治 接受史
  • 简介:意象在中国语言哲学语义表述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已经远远超过了语言学的层面,是时代精神的凝集,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升华。而中国绘画的语言与汉语文字语言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语言——不管是文字系统或图像系统,都最忠实、最直接地反映出思维模式的特点,它是中国绘画精神实质

  • 标签: 中国 水墨人物画 意象 自然观 “天人合一” 笔墨观
  • 简介:本文重点梳理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学科构建的过程,介绍学界对其所阐发的一般特质,揭示其所存在的主要困境,并与近二十年来的中国文论“失语症”讨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思考结合起来加以对照,尝试实践多角度、多边性的中国文学、中国文论的言说。

  • 标签: 少数民族文论 学科建设 中国文论 失语症 跨民族连带
  • 简介:中国壁画艺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上至秦汉时期的画像砖与画像石,下至元、明、清的道观寺院壁画,在两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山东武梁祠的汉代画像石、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寺壁画、新疆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陕西唐代的陵墓壁画、山西元代的永乐宫与北京明代的法海寺重彩手绘贴金壁画等数不胜数的艺术瑰宝。但由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原因,

  • 标签: 壁画艺术 中国当代 北京地铁 发展趋势 汉代画像石 敦煌莫高窟
  • 简介:<正>继《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出版后,又一套辉煌巨著《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的终审稿摆在案头.它精选了从上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十九个解放区的文艺理论、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诗歌、民间文学、说唱文学以及外国人士作品共2000多篇,作者千人以上.这是用血火浇铸的中国人民胜利的丰碑,这是在新中国的雏形——

  • 标签: 中国解放区文学 红军 札记 延安 作品 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