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增长迅速的机动车保有量成为大气污染的一大“元凶”。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1月6日表示,许多大中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已成为细颗粒物的首要来源。陈吉宁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亿辆,其中汽车有1.9亿辆。北京31.3%、上海29.2%、杭州28%的细颗粒物来自机动车。

  • 标签: 机动车保有量 大中城市 污染物排放量 大气污染 环境保护
  • 简介:通远堡,顾名思义,通达致远之地.这份称谓实不为过--她毗连本溪,与鞍山、辽阳为邻,沈丹铁路、沈丹公路由此踏歌而过.上个世纪90年代被国务院定为全国试点建设小城镇,成为丹东北部第一重镇.让自沈阳方向进入丹东地域的人们,顷刻间便感受到了丹东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迅猛变化.笔者在此表述的是通远堡初级中学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发扬团队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改革,使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名列凤城地区前茅的几束札记.

  • 标签: 凤城市通 初中教育 地方凤城市
  • 简介:齐燕滨先生的诗,我过去读过不少。这是一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步入诗坛,颇负诗名的诗人,他当年的诗作《大直街抒情》,我至今还有很深印象。应该说,写诗是燕滨先生的副业。他身负公职,

  • 标签: 诗歌创作 城市 诗选 现代派诗歌 七十年 诗情
  • 简介:如果在题材、主题范围内稍加考察,人们不难发现90年代农村小说的一种创作倾向: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说侧重于展示农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的处境,描绘在城市文明冲击下的乡村文化的状况。我们权且称这部分小说为“贴近现实的农村小说”。

  • 标签: 农村小说 守望 创作倾向 处境 描绘 文化思考
  • 简介:摘要我国城市结构升级功能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提出迫切需求。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功能提升的任务非常艰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已刻不容缓。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成都市民对城市文化的了解以及发展方向的预期,并针对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总结出政策因素对文化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的影响。

  • 标签: 文化产业发展 城市形象塑造 CIS战略
  • 简介:摘要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为例,就其民族治理工作展开相应的成就、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 标签: 城市民族工作 石井街 困境 对策
  • 简介:在阿布司南的个人简历中,总是会特别提到他出生于藏东(康)卡瓦格博神山脚下,这似乎为他的小说叙事天然地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阿布司南曾说过:'在我的家乡值得记录的东西实在太多,大自然在高原雪域是那么贴近,日出日落,天和云是那么低,蓝色的月在静悄悄地照着。生生死死同大自然捆绑在一

  • 标签: 司南小说集 城市读 小说集阳光
  • 简介:摘要“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理论的形成重新进行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更为正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精髓“实事求是”,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 标签: &ldquo 农村包围城市&rdquo 革命道路 历史过程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化遗产,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

  • 标签: 文化 合理 城市 历史 管理 文化遗产
  • 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当下最重要的人文景观。在城市中,社会价值和生命意识正发生着急剧的蜕变、勃动和生长,对中国来说,这一切是那么陌生、令人震惊而又具有本质性的变革意义。出生于六七十年代,活跃于九十年代的一批新生代作家,他们的作品大都是以城市青年为主要对象,极力展示青年人浮躁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 标签: “新生代”小说 新生代作家 七十年 内心世界 生命意识 城市青年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儒学''回归传统'的口号已成为一种热潮。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文庙,即孔庙,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发扬儒学思想的桥梁。德阳文庙于2001

  • 标签: 儒学思想 儒家学说 精神活动 儒学教育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精神
  • 简介:2017年是丹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战之年,车站社区党委书记胡小锁带领干部和居民抓住重点、精心准备、积极参与,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扩大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多次召开推进会和现场会,部署落实创建工作,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做到了居委会、小区、城中村宣传氛围全覆盖。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大走访活动,努力提高社区群众创建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突出重点,创造美好人居环境

  • 标签:
  • 简介:昆明市西山区船房社区户籍人口4300余人,流动人口约7.1万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近1:17。针对流动人口第二代中少数“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突出问题,2011年以来,船房社区整合社区政法综治、教育、群团组织力量,共同实施了涵盖3至24岁青少年的“流动人口二代城市融入及和谐社会构建”工程,加强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收到了良好成效。

  • 标签: 流动人口 社区整合 昆明市 城市生活 青少年群体 违法犯罪现象
  • 简介:散文大家王鼎钧,其散文集《看不透的城市》运用灵活的形式,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华人的生存状态,从而带给我们海外华人生存方式的思考。

  • 标签: 王鼎钧 《看不透的城市》 生存状态
  • 简介:南宁平话师公戏不仅是一个戏曲剧种,其作为农耕时代平话人人生观与集体记忆的生动写照,与平话人日常习俗中的人情往来、社会网络紧密关联,具有鲜明的族群性、区域性和仪式感。以友爱师公团为代表的师公戏班作为平话师公戏的文化缩影,反映了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宁平话人,在经历社会身份、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后是如何历时性地理解自身所处的新的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南宁平话人在面临“城市化”这一新的社会秩序时,在新型的“城中村”文化空间里,必然会重新审视本族群传统师公戏音乐的生命力,并对之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以利于其在当代都市语境中的生存和延续。

  • 标签: 南宁平话师公戏 城市化 变迁 友爱师公团
  • 简介:高晓声通过《陈奂生上城》触碰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与冲突,并症候式地呈现了1980年代早期乡村想象中存在的矛盾,昭示着1980年代中后期乃至1990年代的乡村故事所即将出现的某种新的可能性——城市作为一个强大的召唤结构必然会搅动传统的乡村秩序,未来关于乡村的故事不再可能仅仅是“小生产者”的故事,而将是城市如何“改造”农村的故事。正是在此意义上,《陈奂生上城》成为1980年代乡村故事的转折和隐喻,具有了被重新阐释的可能性。

  • 标签: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城市与乡村 转折与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