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病情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的老年肝癌患者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病情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的老年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0例患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中30例患者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病情发展至中晚期阶段的老年肝癌患者采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肝功能指标,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 标签: 中晚期 老年 肝癌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联用针灸和推拿疗法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5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针灸和推拿疗法,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对比疗效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数据84.0%相比更高(P<0.05)。关于sf-36评分:试验组数据(87.63±2.59)分,和对照组数据(80.35±3.14)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联用针灸和推拿疗法,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 疗效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介入治疗用于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任意择取60例进行观察,通过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均为休克指数<1的患者,观察组30例均为休克指数≥1的患者,两组均采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统计结果上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0%,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可起到良好作用,均可改善栓塞,快速止血,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产生,减少该疾病致死率,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 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芪苈强心胶囊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20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肺动脉压力下降程度、NT-ProBNP变化、心功能的改善、6min步行距离、焦虑及抑郁评分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NT-Pro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以及SAS、SDS评分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肺动脉压力、NT-ProBNP水平、SAS、SDS评分以及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MWD和LVEF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心功能和NT-ProBNP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芪苈强心胶囊 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 NT-ProBN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周脓肿治疗中应用介入超声穿刺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胰周脓肿患者100例位本次研究对象,借助超声引导将引流管置入进行引流治疗,观察患者穿刺引流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00例患者穿刺引流均顺利完成,引流管数量是284根;接受5管引流法及单管引流法的患者各有8名,接受双管引流法、3管引流法以及4管引流法的患者分别有22名、42名、20名;引流管置入深度是6-21cm,引流管置入深度均值是13.6cm,最终完全治愈的患者数量为92位,治愈率是92.00%,治疗时间均值是37d;结论运用介入超声穿刺引流的方式治疗胰周脓肿患者,实践结果显示效果较佳,并且根据数据可知治愈率较高,可是并发症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今后应该进一步针对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研究,进而使得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 标签: 胰周脓肿 介入超声 穿刺引流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效果和准确率。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2017年度1月-2019年度1月的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总例数(选取对象)200例,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诊断方式,超声诊断方式与钼靶诊断,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90.00%与对照组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误诊率5.00%和漏诊率5.00%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采取超声诊断,取得显著效果,与钼靶诊断效果相当,均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超声 乳腺肿块微钙化 效果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瘢痕子宫妊娠临床效果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MOU1]我院收治的疑似瘢痕子宫妊娠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对瘢痕子宫妊娠的检出率,并分析两者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对该疾病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等。结果:阴道超声对瘢痕子宫妊娠孕妇诊断准确率98.75%明显高于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87.50%(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瘢痕子宫妊娠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确诊106例异位妊娠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分别接受阴道超声和腹部B超检查,对比两种技术对于不同类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检出率情况。结果 阴道B超整体检出率为96.2%,显著高于腹部B超的81.1%,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阴道超声 腹部B超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比较重症超声和PiCCO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临床结果。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选出5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参与这次实验,实验中54例患儿监测指导患儿液体复苏的方式不同,研究人员因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27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PiCCO监测;观察组患儿采用重症超声监测,观察患儿在治疗6h、24h后的液体复苏效果、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液体总入量以及一个月病死率。结果经过实验研究知道,观察组患儿在治疗6h的氧合指数、ScVO2、乳酸和液体总入量和对照组患儿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治疗24h的氧合指数、ScVO2、乳酸和液体总入量和对照组患儿相比有明显差异。氧合指数和ScVO2发生上升,乳酸发生下降,液体总入量发生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患儿,30天的病死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感染性休克患儿使用重症超声监测液体复苏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血容量,降低患儿的液体总入量,缓解患儿的心肺功能,从而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因此在临床上可以推荐使用重症超声监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液体复苏。

  • 标签: 重症超声 PiCCO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腔内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从2018年5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病理检查并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中择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达法均分为两组,各25例。为对照组患者妊娠患者选用常规经腹超声诊断,观察组选用腔内超声诊断,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其他指标。结果:经统计,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2%,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64%,两组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断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腔内超声应用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能够从影像学结果获取更多有效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准确的鉴定依据,促进临床诊断有效率提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诊断技术。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腔内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应用满意度。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措施和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6.87%比对照组的81.25%更为显著,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研究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P

  • 标签: 超声雾化吸入 小儿肺炎 护理应用满意度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尤其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有严重危害。超声成像新技术不断发展,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超声成像新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现状与应用进行分析并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价值与征象特征。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65例DVT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65例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下肢静脉CDFI值、内径值,分析超声图像特征。结果: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CDFI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腘静脉、股浅静脉、肌间静脉、股总静脉内径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DVT形成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征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