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否能够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发现其中的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最终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每个月随机的抽取固定数量的患者或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满意度,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的患者满意度和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基层医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服务水平,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人员管理、规范制度管理、强化药品管理、建立服务意识的态度以及高度重视药房信息化管理,旨在为当前时期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标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药房 服务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在县级医院应用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采用出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科室上报的36770名出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中,25045名满意,满意率为98.18%,患者另提出表扬964条;455名不满意,不满意率为1.82%,患者另提出意见374条,建议138条。结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有助于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电话回访 县级医院 服务质量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诊断VAP的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早产儿VAP患儿治疗前PaO2、PaO2/FiO2、PaCO2等指标检测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O2/FiO2均较之前显著提高,而PaCO2则较之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方案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早产儿呼吸相关性肺炎有效性、安全性均较高,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用手术器械清洗清洗消毒后放置30min内,其器械的干燥度与污染度的关系,寻找最佳清洗效果,保证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选择手术使用后的止血钳200件,同一品牌、同一程序的清洗进行清洗,洗完成后A组为完全干燥的止血钳100件、B组为干燥不彻底的止血钳100件。用手持型3M厂家的ATP荧光检测仪检测各止血钳清洗消毒后的RLU值。结果A组100件止血钳无不合格,B组止血钳有9件不合格。结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后若干燥不彻底仍会影响清洗效果,使器械的污染度增加。

  • 标签: 复用手术器械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 干燥度 污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到2018年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呼吸通气医治两天以上的80名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病人进行以往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病人则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对比两组病人VAP的发生状况、呼吸使用时常以及病人满意度观察组很大程度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对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病人应用,技术化护理,能够高效的提升病人的祛痰成效,并且可以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医治成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应用无创呼吸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影响作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手段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正常组两组,每组40例。其中正常组采取基础常规的治疗措施,包括一般的抗感染、解除痉挛、平喘以及激素治疗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进行治疗。通过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分析,包括pH值、PaO2、PaCO2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无创呼吸介入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患者的;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优于正常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搭配应用无创呼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增进各项生理指标,血气指标以及通气状况等,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 重症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0例ICU实施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150)及对照组(n=15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评估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VAP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通气时间,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症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非肺部感染行呼吸通气79例新生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79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呼吸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循症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呼吸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症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循症护理 新生儿 呼吸机 肺炎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为相关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神经外科ICU收治的5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分为VAP组与非VAP,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诱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有针对性的推行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基础疾病、插管方法、昏迷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方法、昏迷、基础疾病是诱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造成神经外科ICU中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对使用无创呼吸治疗的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45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20例对照组和25例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通过无创呼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终末期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平均住院天数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吸氧、祛痰、抗感染治疗、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调理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BiPAP无创呼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血气分析状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CO2、PO2、SO2以及心率指标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而言,积极应用无创呼吸,能够有效减少呼吸肌耗氧与呼吸肌疲劳,避免出现CO2潴留现象,及时纠正缺O2,尽可能地缩短其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BIPAP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5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BIPAP无创呼吸,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9.5%(35/4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PaO2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无创呼吸辅助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BIPAP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入住我科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值、PaCO2值)变化、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CO2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aO2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PaCO2值低于对照组,PaO2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呼吸辅助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探究对象(例数80例;时间2017年10月22日—2018年10月23日),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40例/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无创呼吸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辅助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相关肺炎(VAP)预防措施执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使用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实现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开展品管圈干预前后,VAP预防措施执行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品管圈干预后,VAP预防措施执行率提高。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真正找出问题要因,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实施有效干预,提高了VAP预防措施的执行率。

  • 标签: 品管圈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呼吸相关性肺炎与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方法采用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抗炎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抗炎加阿米卡星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7天血清白介素与各项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炎性物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8、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阿米卡星雾化治疗相关性肺炎效果最佳,降低炎症因子产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相关性肺炎 炎症因子 雾化吸入 阿米卡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VAP发生时间,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VAP发生率为12.77%,较对照组的31.7%显著降低(P<0.05);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后患者病死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并延迟发生时间,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重症监护室的时间,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呼吸不同治疗时间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于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4例,分别以不同治疗时间下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早期无创呼吸治疗下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无严重的副作用发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且无副作用出现安全性高。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治疗时机 COPD急性发作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呼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无创呼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的PaO2、PaCO2、心率、呼吸、pH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早期进行治疗,效果明确,安全性高,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