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1年禄丰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开展螺情、疫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汇总整理监测数据,分析2004-2011年的监测情况。结果2004-2011年禄丰县查出的有螺面积由2004年的22327㎡下降为2011年的0㎡,捕获钉螺由2245个下降为0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1年人群及大牲畜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粪便孵化检查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和病畜。讨论2004-2011年全县有螺面积在逐年下降,至2009年后降为0,但特殊的地理环境,不能确保没有钉螺面积,仍要每年开展监测工作,巩固血防成果,防止疫情回升。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诸城市艾滋病疫情变化动态,为下步低流行区的艾滋病疫情控制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随访管理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7年中共发现报告HIV感染者/病人74例,分布在全市13处乡镇(街道)中的11个;艾滋病疫情发现率呈每年上升趋势;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3岁,15~49岁占88%;男女之比11;经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经医疗机构途径发现占45%;病死率26%;原籍为外国、外省、外市的占58%。结论通过医疗机构发现艾滋病是现阶段重要的途径,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在医疗活动中的重点人群的HIV抗体检测,并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全面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是艾滋病防治的关键之一;艾滋病疫情高发地区加强少数民族等流动人口的管理,是减少低流行区疫情的有效措施;加强传染源的人性化、规范化管理,才能最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 标签: 艾滋病 疫情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盈江县2004-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盈江县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场所、规模等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7年盈江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4起,暴露22930人,发病2165例,死亡8人。一般事件41起、较大事件3起,传染病疫情32起、食物中毒11起、其它公共卫生事件1起,高峰出现在4-7月和9-12月;农村罹患率高于城镇,学校及托幼机构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场所,村庄或家庭野生菌中毒易导致死亡,不同场所间罹患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盈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季节性高发,防控应以学校传染病和家庭野生菌中毒为重点,持续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公众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降低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特征 传染病 食物中毒 学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柳州市人间狂犬病的流行特点,探讨适合柳州市狂犬病防制的策略和措。方法收集2004~2012年柳州市人狂犬病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人口学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对疫情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柳州市共报告狂犬病病例222例,死亡222例。年均发病率为0.656/10万,年发病率在0.12/10万~1.76/10万之间;各年均有病例报告,以9~12月报告较多。发病呈散发状态,郊县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郊区。男166例、女56例,男女之比为2.961;年龄在40~64岁之间较多;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0.27%。结论柳州市狂犬病疫情仍然严峻,应加强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做好狂犬病暴露后的规范处置和疫苗接种工作,继续强化犬只等动物管理,以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 标签: 狂犬病 流行病学 疫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涟水县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乙肝疫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疫情网络数据和专题调查资料对2004-2013年涟水县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2100例,占涟水县所有报告传染病的14.89%。年平均发病率为19.64/10万,发病年龄集中于15岁~59岁,占发病总数的90.48%;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231;职业发病分布前3位的是农民(70.14%)、学生(8.67%)、工人(4.86%);高发地区主要为涟城、高沟。结论2004-2013年涟水县乙肝疫情处于高位波动状态,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乙肝的诊断水平,提高乙肝报告质量。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泰州市姜堰区6周岁以上居民粪便标本肠道线虫感染率及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法和透明胶纸法结果6周岁以上居民检出四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从2004年的6.69%下降至2014年的0.87%;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率从2004年的3.15%下降至2014年的0,均达到江苏省有效控制肠道线虫达标考核。结论广泛宣传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一步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改建工作,减少寄生虫病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 标签: 肠道线虫病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州市2004-2009年肺结核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4-2009年高州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六年期间高州市肺结核病发病率呈驼峰形,其中发病率最高为101.73/10万(2007年),最低为55.82/10万(2004年),年平均发病率为80.63/10万。肺结核病发病数一直稳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发病以青壮年和老年人居多,男性居多,职业以农民为主,发病时间夏季和冬季相对较多。结论肺结核病发病率总体是呈上升趋势,而且病例职业集中化,预防控制农民发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关键。

  • 标签: 肺结核病疫情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红河州2004-2013年乙类传染病发病前五位病种疾病谱分布特征,为制定红河州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河州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发病前五位病种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2013年,除2005年伤寒发病数位居乙类传染病第二位,乙类传染病发病位居第一、二位的一直是肺结核或病毒性肝炎,仅是排位顺序的不同;2004-2007年发病在3-5位之间波动的是伤寒、疟疾和痢疾;自2008年开始疟疾退出前五位病种,淋病2008年进入前五位病种第五位,2009年淋病退出前五位病种,艾滋病进入第五位;2010年艾滋病退出,梅毒进入第五位;2013年痢疾退出前五位病种,艾滋病和梅毒同时进入前五位病种。从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中可以看出,10年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在2013、2014年占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的50%以上,成为传播途径构成的第一位;下降最明显的是自然及虫媒传染病,从2004年占乙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构成中的13.83%,到2013年下降到0.39%;肠道传染病自2006年开始较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从传播途径的第一位下降到第三位;呼吸道传染病在传播途径构成中维持在30~35%之间。结论乙类传染病的前五位病种是主导全州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农民是乙类传染病发病的主要人群,学生、散居儿童、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为乙类传染病高发的重点人群,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逐年上升,是今后我州传染病防控的工作重点。

  • 标签: 乙类传染病 病种 疾病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4—2013年石台县儿童保健状况,为制定和完善儿童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石台县主要儿童保健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和系统管理率、访视率等。结果2004~2012年石台县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指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母乳喂养率、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儿童保健服务可以保证儿童生存质量。母乳喂养随着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而变动。

  • 标签: 儿童保健 健康状况 管理 死亡率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涟水县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办公软件Excel2000对涟水县2004~2012年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涟水县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31.5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3.251,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分型监测显示甲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乙型肝炎所占比重上升,戊肝比重接近甲肝。结论近年来,涟水县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肝防制工作。此外应加强对未定型肝炎的分型诊断,提高分型报告率。

  • 标签: 肝炎 流行状况 分型 病毒性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涟水县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涟水县2004-2013年疟疾血检年报、网络直报、个案调查及“三热”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涟水县2004-2013共发生23例疟疾病例,其中间日疟14例,恶性疟9例,疟疾(未分型)0例,年均发病率为0.22/10万。结论开展对“三热”病人的监测是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克州包虫病流行现状及趋势,评估8年来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142例包虫病患者,进行逐例审核、核实并调查、统计,进行三间分布描述,分析流行因素。结果克州包虫病2004—2011年8年累计发病率约为27.90/10万,年发病率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2011年新发病例数与2010年同期相比上升高达50%。结论包虫病的传播与牧羊犬及家犬等动物有关,在包虫病的防治过程中,牧羊犬及家犬等动物的驱虫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包虫病 疫情分析 克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顺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运用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2004-2012年长顺县网络直报乙脑病例共38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1.70/10万,年均死亡率0.09/10万,年均病死率5.26%,2006年发病率高,发病率为8.1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月,占发病总数的86.84%;2-10岁年组均有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2-3岁2个年龄组,占42.11%;男性发病22例,占57.89%,女性发病16例,占42.11%,男女为1.38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3.16%),其次为学生(31.58%)。结论乙脑预防应采取防蚊、灭蚊及预防接种为的综合措施;重点防控时间放在7-8月,对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十年来雨花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动态情况。方法对2004年至2013年雨花台区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共检查85469例次,患龋齿19768例次,患病率23.13%。年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由度9,X2=598.28,P<0.005)。结论近10年雨花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需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使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率进一步下降。

  • 标签: 龋齿 学龄前儿童 幼儿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林县2004-2010年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上林县2004-2010年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统一化疗方案,实行医务人员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结果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呈逐年提高,平均治愈率90.99。结论提高化疗效果,除采用合理的化疗方案外,必须实施高质量的DOTS策略,保证病人规则用药。

  • 标签: 结核肺/督导化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