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补牙材料治疗牙卸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报告以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52例牙楔状缺损患者作为数据提供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以26例为每组人数,分别采用玻璃离子充填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充填材料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对牙楔状缺损患者进行充填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牙体楔状缺损 光固化复合树脂 治疗效果 玻璃离子充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3月~2021.3月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结果:患者使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后,cobb角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以及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使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可有效改善cobb角情况、椎体高度、SF-36评分、减轻疼痛、促进疾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SF-36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颅脑创伤致胼胝损伤的MRI影像学检查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在2019年5月到2022年5月诊治的胼胝损伤患者101例临床基线资料进行顾性分析,101例患者均确诊为由颅脑创伤所致,且均于本院行CT、MRI检查。观察并比较101例患者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结果:比较CT与MRI对患者膝部、压部、膝部损伤检出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对于部损伤检查,MRI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差异明显(P

  • 标签: 颅脑创伤 胼胝体损伤 MRI表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儿身受腺样肥大的困扰,因而各大医家对本病的关注度也有明显提高,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内服及外用等方法,且疗效显著。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小儿腺样肥大的研究进展,并且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 标签: 小儿腺样体肥大 中医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3月~2021.3月收治的9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结果:患者使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后,cobb角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以及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使用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可有效改善cobb角情况、椎体高度、SF-36评分、减轻疼痛、促进疾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形成术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SF-36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化的基层医院的工作中,不仅仅需要护士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更需要基层医院各部门之间能够互相配合、优化资源,最大化的发挥出基层医院的优势,这一切都需要以基层医院专科不断提升的护理能力作为基础。如何利用新医改的机遇,借助紧密型医共的带动,优化基层医院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帮助基层医院达到更高质量的服务水平。本文将就现阶段基层医院提高护理能力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护理能力技术促进基层医院专科护理能力的改善,以及在紧密型医共中护理具体优化方向等进行讨论研究。

  • 标签: 提高护理能力 基层医院 紧密型医共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将口腔种植体用于牙列缺损或缺失患者的修复已被广泛认可,随着医疗技术和新型材料的不断发展,种植体已经取得很高成功率,但仍受到各种并发症的制约,种植周围炎是造成种植修复失败最常见的并发症,其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国内外对种植周围炎防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降低种植的感染发生率,从而提高种植的成功率。

  • 标签: 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炎 牙周炎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成形术后的综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2023年4月为研究时间,并选择40例实施椎成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分组研究下,设定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以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用时较短,其疼痛分值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活动能力分值较高,p<0.05。结论:椎成形术后的综合护理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感,提升其生活能力。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医疗领域中也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各医院还可以基于自身医疗业务活动的开展需求,进行一化医务管理质控平台的搭建。这样能够梳理医务管理的业务清单,帮助医院改善自身的医务工作流程,提高医务管理工作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我国各医院需要树立起良好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做好一化医务管理质控平台的建设工作,为管理部门以及临床工作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本文就一化医务管理质控平台的建设进行探讨分析。

  • 标签: 一体化医务管理质控平台 建设策略 医务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 经皮椎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 的治疗效果 ; 方法:对照组老年患者接受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并进行常规性抗骨质疏松症基本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接受经皮椎后凸成形术的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比较术后三周与最后一次随访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p<0.05 ; 结论: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唑来膦酸 老年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背景: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合并椎后壁破裂的OVCF,临床研究少见。目的:评价PKP治疗椎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22椎)椎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应用国产球囊行PKP手术。术前设计穿刺途径并改进手术方式,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前后椎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变化,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椎后壁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穿刺,安全完成手术。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X线片示,术后椎前缘和中线高度恢复明显(P〈0.05),骨水泥充填满意。2例(2椎)出现椎前缘渗漏,1例(1椎)出现椎间隙少量渗漏,1例(1椎)出现椎旁少量渗漏,无椎后缘渗漏。结论:应用PKP治疗椎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壁
  • 简介:【摘要】 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也是临床导致老年患者胸背部、腰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早期行微创手术治疗成为首选治疗方案,其中经皮椎成形术 (PKP) 是通过穿刺针,在压缩的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术后可以达到稳定骨折、恢复椎体力学强度、防止椎进一步压缩和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活动。祖国中医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上也颇有良方并流传至今,获得了现代医学的认可和应用,在临床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受到患者的青睐。本课题对本院90例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开展了垫枕复位疗法与椎成形术(pkp)联合治疗,并对中长期疗效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价,同时就其临床意义展开研究。

  • 标签: 垫枕复位疗法 椎体成形术(pkp)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中长期疗效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高粘度骨水泥不同注入量在经皮椎成形术(PVP)中治疗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OVCFs)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OVCFs患者;共99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经皮椎成形术(PVP)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预防新发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研究,综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单一组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比综合组和单一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5例(93.22%)显著高于单一组46例(77.97%),各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和腰椎L2~4骨密度变化情况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组的疼痛评分和腰椎L2~4骨密度变化情况均优于单一组,综合组的新发椎骨折几率3例(5.08%)显著低于单一组11例(18.64%),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新发椎骨折的发生。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患者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在其经皮球囊扩张椎后凸成形术(PKP)中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跟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OVCF,均行择期PKP术治疗,样本数量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治疗,对于2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为观察组较短或较少P<0.05;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和肺栓塞等并发症;施术前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术后6个月2组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施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6个月2组上述各指标相比差异微小P>0.05。结论:对于OVCF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然而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手术操作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以及骨水泥用量少,更具临床应用优势。

  • 标签: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弓根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