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机抽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包,分析导致无菌包中出现湿包的原因,并探讨避免出现湿包的有效质量控制方案,杜绝或减少湿包现象发生,确保灭菌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的2000个无菌包,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判断标准进行判定,发现并统计其中的湿包数量,记录并分析湿包形成的原因。结果经过判定,发现抽查的2000个无菌包中,共有22个湿包,湿包率达1.1%,可能造成湿包的原因有待包装的物品未充分干燥、包装不规范;灭菌物品的装载不规范;灭菌后的物品干燥与冷却不当;消毒员操作不规范等。针对湿包的形成原因,我们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再次随机抽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的2000个无菌包,其中发现湿包4个,湿包率降至0.2%。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严格规范操作,从生产无菌包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减少湿包的发生率,确保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

  • 标签: 湿包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对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比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在2013年三月份至2015年二月份没有实施PDCA循环期间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与2015年三月份至2017年二月份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效果,并分别将其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后,医院消毒供应室专用器械的环境管理、器械管理、清洗与消毒情况、包装质量以及各科室的工作满意度均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应用PDCA循环管理办法能够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的清洗、包装及消毒管理等工作质量,有效促进工作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意义。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消毒供应中心的高危属性主要是由其工作人员所处环境和其基本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医院的医疗器械在使用过后都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并进行清洁,工作人员在此过程中极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医疗性废物,从而产生职业防护隐患,危害其身体健康。消毒供应中心大多数工作人员相对而言普遍学历较低,思想上对职业防护风险意识不够。所以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尽到本身工作职责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让其了解到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并树立强烈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院内感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 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集中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消毒供应室应用常规管理(对照组),而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消毒供应室应用细节管理(观察组),研究对象为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20名,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科室满意度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集中消毒供应室管理中,采用细节管理,既能提高护理质量,又能增强科室满意度,值得将此模式大力推广并积极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细节管理 护理质量 科室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质量满意度,临床服务满意度,促进各个科室的沟通,从而发现问题并予解决以及改进。方法每个季度对临床73个科室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73份,回收73份,回收率100%,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存在的问题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解决。结果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顺序分别为对无菌物品质量的满意度,对消毒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对无菌物品及时供应的满意度,对消毒供应中心回收以及下送的满意度,对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沟通的满意度。结论经过专人满意度调查,增进了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有效沟通与理解,CSSD转变服务观念,完善服务模式,极大得满足了临床科室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临床 满意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毒供应中心物品规范化管理与成效。方法:针对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物品各项费用及其他成本进行仔细核对,以核算成本,将其中具有较高代表性的物品(留置针、大棉签、滴定管等)挑选出来并进行登记,共60件实施规范化管理(观察组),再选择60件分散管理法的物品进行对比(对照组),结束后对管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和分散管理法的对照组相比,集中规范化管理的观察组总费用更低,对比有较大差异且P<0.05;两个小组内的不合理存放、不合理备货率比较,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规范化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的管理中,显著降低医院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费用,避免出现库存较多、存放不合理等情况,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物品 规范化管理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近几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在本院内日常所用卫生材料以及消毒灭菌物品,经过供应室集体打包、消毒灭菌、报损方面后的成本效益。方法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数据进行调取,包括缝合包、口护包以及换药包等,对单月内的入库量、发放量、打包量、领取量以及报损量等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以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为一个周期,对以上三种药物的费用明细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进行成本核算,结合各科室的相关分散数据进行对比校对。结果集中处置的方式明显优于分散处置方式,费用有显著降低。结论应当对相关卫生材料以及消毒灭菌药物进行统一化的规范管理,可以有助于节约医院运营成本,节省药品使用的同时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

  • 标签: 卫生药品 成本效益 统一管理
  • 简介:摘要: 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是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护理管理中心关注的焦点,消毒供应中心是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部门,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医疗器械 清洗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 对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期间,在消毒供应室任职的42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以及科室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科室对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可以在消毒供应室中取得显著效果,提高护理各方面合格率以及科室满意度,应作为重要的护理方法有效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某院 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科室工作者 70例科室工作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 70例科室工作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使用细节管理的方法。结果:观察组工作临床管理质量指标评分标准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满意度是 77.1%;观察组满意度是 94.3%,对照组的满意程度要低于观察组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将工作者的满意度和科室管理质量大大提高,所以应该将其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多酶清洗液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的主要研究时段为:本院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间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的污染器材,共150件,将器材放置盒子里分别抽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分75件器材。两组分别应用传统清洗剂清洁器材(对照组)和多酶清洗液清洁器材(观察组),最终比较器材清洗合格率,再抽取40名医务人员进行清洗评分。结果:成果显示,和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器材清洗合格率显著更低,医务人员的清洗评分各项数据也低于观察组,数值具备统计学实践意义(P<0.05))。及时供给时间和回收时间相比较,对照组均长于观察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多酶清洗液,和传统清洗剂相比效果更好,可以提高器材清洗合格率,有效降低成本,缩短器材清洗和周转供给的时间,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 标签: 多酶清洗液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感染控制对策效果。方法采用器械回收控制、清洗消毒控制、包装灭菌控制和无菌物品储存派送等方面对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回收、处理流程进行管理,制定和执行控制感染对策。评价再生医疗器械的感染控制对策实施前后各项监测指标、人力使用情况、锐器损伤次数。结果感染控制对策实施后,消毒供应室物品包装合格率和无菌物品抽样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对策实施前,临床科室需要在各工作日安排15~30名护士管理再生医疗器械,实施后,无须安排专职护士。实施后消毒供应室锐器损伤次数显著低于对策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再生医疗器械感染控制策略,可提高工作质量、避免再生医疗器械再污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采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12名护理人员采取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护理缺陷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护理缺陷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采取质量管理模式可提升工作质量,降低工作中的缺陷率,以此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管理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过的医务人员24名作为研究重点人群,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繁重(95.83%)、消毒液损伤皮肤(83.33%)、认知不足(70.83%)、洗手设施不全或者不便利(54.17%)以及冬季洗手水温低(20.83%)。结论: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务人员 手卫生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采取全程质控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消毒供应室常规管理的阶段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1月至2021年12月消毒供应室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全程质控管理的阶段作为观察组,并对比2组的消毒监测结果、管理质量评分及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经全程质控管理的生物监测合格率90.00%、B-D试验合格率10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管理质量评分(90.71±6.87)分、工作满意度评分(91.47±7.9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采取全程质控管理不仅可改善监测结果,还可提高管理质量评分、工作满意度评分,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全程质控管理 生物监测 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