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在阿曲库铵阻滞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肌松效应及相互影响。方法:23例择期眼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TOF肌松监测下,两组病人于诱导过程均应用琥珀胆碱(Ⅰ组1.5mg/kg,Ⅱ组1mg/kg)以施行气管内插管(TOF=0)。气管插管后T1恢复至75%时,静注阿曲库铵0.5mg/kg以维持肌松;当T1恢复至对照50%时Ⅰ组静注琥珀胆碱1.5mg/kg,Ⅱ组1mg/kg,监测起效时间、临床肌松维持时间、50%恢复时间、75%恢复时间和肌松类型。结果:Ⅰ组在阿曲库铵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RS),较诱导期应用琥珀胆碱(IS)起效时间明显延长(IS为0.7±0.3min,RS为1.8±0.4min);25%恢复时间缩短(IS为10.2±3.0min,RS为5.8±1.7min);50%恢复时间缩短(IS为12.8±4.Omin,RS为7.8±2.6min)。Ⅱ组阿曲库铵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很少能达到满意临床肌松效应。结论:全麻中应用阿曲库铵后当T1恢复至50%时,加用琥珀胆碱并不延畏其肌松恢复时间,但两者存在一定拮抗作用,欲达到满意肌松效果,琥珀胆碱剂量应增加至1.5mg/kg。

  • 标签: 阿曲库铵 恢复期 琥珀胆碱 肌松效应 眼科手术 神经肌接头阻滞
  • 简介: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施行腹部手术,当手术牵拉内脏器官时病人常出现“内脏牵引痛”,为解除这类牵引痛,我院自2002年8月-2004年2月期间对80例硬膜外腔麻醉腹腔手术病人,采用咪唑安定和恩丹西酮做为辅助药,以求解除牵引痛症状,效果尚称满意,今介绍如下。

  • 标签: 咪唑安定 恩丹西酮 硬膜外麻醉 内脏牵拉反应 麻醉效果 腹部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应用及可行。方法:自2004年1月2010年7月.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技术,与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比较。结果: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苏醒速度、苏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显著(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未中效果确切,提高了麻醉质量,有利于患儿术后早期恢复,减少了术后护理风险,减少了手术室麻醉气体污染,该技术易于掌握.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疾病 异丙酚 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采用右侧颈总动脉多次缺血预处理,并逐次递增缺血时间,诱导右侧大脑侧枝循环建立,观察右侧颈动脉永久阻断缺血后脑保护作用。方法:家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手术操作同实验组.但实验期间不实施球囊充气阻断颈动脉血流。实验组为右颈总动脉压迫组,压迫方法采用颈总动脉外充气球囊压迫技术.实施压迫时囊内充气压为160mmHg;每次压迫时间根据,预实验公式计算:次缺血时间:次数X5+40(min)进行,每日2次,直到压迫时间达4h(总时间为20d)。各组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第1、10和20d,分别采用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方法.观察家兔右侧大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并于实验第20d用注射器将内囊充气压力达160mmHg后不放气.持续完全阻断右侧右侧颈总动脉血流.观察记录家兔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取脑组织标本。光镜下对比观察二组相同部位神经元病理学及新生血管数量变化.并比较两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实验期间二组家兔之间均没有观察到兴奋、躁动.嗜睡.活动、行为及胺。体运动障碍等异常症状。从DSA显像结果表明,在实施右侧颈总动脉外压造缺血预处理第10d。造影剂已经通过willis环进入右侧大脑动脉,与压迫第1d比较右侧血管显影非常清晰.但与左侧比较右。后外上段侧枝未见显影。在实旗压迫处理第20d,DSA血管显像左右两侧无差异.右后外上段血管显影也非常清晰。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右侧(缺血i:侧),病理标本。在400倍镜一个视野下毛细血管密度,实验组为5.3±0.5对照组为3.5±0.4,实验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次缺血预处理能够诱导大脑Willis环及其相应侧枝循�

  • 标签: 多次缺血预处理 侧枝循环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脑缺血
  • 简介: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马啡施行术后镇痛,已证实安全有效,但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有时会影响术后镇痛质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有利于提高镇痛效果,同时也减少恶心呕吐发生。本文对术后硬膜外腔马啡镇痛病人,在镇痛前虑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观察对比两者对减少恶心呕吐临床效果。今报道如下。

  • 标签: 恶心呕吐 氟哌利多 地塞米松 观察 硬膜外腔术后镇痛 静脉注射
  • 简介:由于高龄老人好发多种器官疾病和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差,因此风险较高。探讨不同年龄老年人适宜麻醉方法、药物及监测处理,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将低位硬膜外腔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手术,今报告观察结果如下。

  • 标签: 高龄患者 下腹部 手术 低位硬膜外腔麻醉 麻醉效果 麻醉药物
  • 简介:蛛网膜下腔阻滞容易发生低血压,属常见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较大威胁。为此,我们对下肢骨科手术采用0.15%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功能影响,并以0.5%罗哌卡因重比重腰麻进行对照对比,目的在寻找一种对循环功能影响较小腰麻方法。今报道如下。

  • 标签: 0.5%罗哌卡因 轻比重腰麻 循环功能 阻滞效能 蛛网膜下腔阻滞 下肢骨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多巴胺治疗犬硬膜外阻滞低血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用健康犬制成硬膜外阻滞低血压模型,用电磁血流量仪监测多巴胺治疗前后心输出量、门静脉、肝动脉和左肾动脉血流量。按不同多巴胺静脉注射剂量分组,D1组为1μg/(kg·min),D2组为5μg/(kg·min),D3组为10μg/(kg·min),D4组为20μg/(kg·min)。结果:D1组以增加CO和SV为主,无明显升压效应。D2组效应与D1组相同,但程度有所增强。D3组每搏量和心率都增加,肾和肝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分别恢复到阻滞前水平。D4组MAP恢复并超过阻滞前值,与肝血管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增强有关。肝肾血流于硬膜外阻滞后下降不显著,应用多巴胺后有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为纠正硬膜外阻滞低血压,选用5-10μg/(kg·min)多巴胺治疗,对肝肾和内脏血流动力学可产生有利影响。

  • 标签: 硬膜外阻滞麻醉 低血压 多巴胺 血流动力学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在复合静脉麻醉中作用,以及对异丙酚、瑞芬太尼影响。方法:60例鼓室成形手术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RL)组,对照组不复合利多卡因(R)。观察利多卡因复合麻醉时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复苏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呼醒时间。结果:复合利多卡因能降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自主呼吸、唤醒时间不延长(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能降低异内酚、瑞芬太尼用量,且心率稳定,不影响麻醉苏醒。

  • 标签: 利多卡因 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目的:观察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对全麻拔管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Bo例,随机分成S组(生理盐水组)和D组(右美托嘧啶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前约30min.D组患者静脉泵注DEX0.6Hg/kg.s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间点HR和MBP,患者停药至呼吸恢复、睁眼及拔除气管导管所需时间及相应时间点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停药至恢复定向力和AIdrete评分》9分所需时间.以及发生术后寒战、躁动及恶心呕吐情况。结果:D组患者HR和MBP在拔管时、拔管后1min.3min、5min及10minmt波动较S组小(P〈0.05).拔管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较S组低,拔管时间延长(P〈0.05),但呼吸恢复.睁眼.定向力恢复和Atdrete评分≥9分时间与S组相当(P〉0.05),呼吸恢复和睁眼时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与S组也无差异(P〉0.05),s组患者发生术后寒战和术后躁动的人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促进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有效减少术后寒战和躁动发生.并且不会影响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及停留在手术室时间。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气管拔管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光导可塑芯硬喉镜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包括216例ASAⅠ—Ⅱ级,年龄52—63岁,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困难气管插管原因是头后仰活动受限(105例);头后仰活动受限复合张口活动受限82例,面部瘢痕所致小口畸形19例;颞颌关节强直4例和下颌畸形6例全部患者直接喉镜显露分级均为Ⅲ级或Ⅲ级以上其中67例采用神经安定镇痛-口咽部表面麻醉;42例采用静脉麻醉药-小剂量肌肉松弛药麻醉;107例采用全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结果:本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气管插管操作时间为1.65min.平均为47min其中气管插管时间<3min者有76例(35.2%):3~10min者有81例(37.5%);>10分钟者有59(27.3%),麻醉方法与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相关。结论:熟练操作技术和满意麻醉效果是保证应用纤维光导可塑芯硬喉镜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关键。

  • 标签: 光导纤维可塑芯硬喉镜 困难气管插管患者 临床应用 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可塞风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并与单纯异丙酚麻醉进行比较。方法:80例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成A、BNN,每组40例。A组为异丙酚+可塞风组,B组为单纯异丙酚组。分别记录两组用药前与用药2min时生命体征改变、异丙酚用药量、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组异丙酚用量、清醒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B组。结论:异丙酚、可塞风复合麻醉适用于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优于单纯异丙酚麻醉。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异丙酚 可塞风 复合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胸腔内手术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恒速输注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可行.方法:46例ASAⅠ-Ⅱ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及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翰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n=20),观察术中MAP、FIR、苏醒及拔管情况.结果:B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且无躁动.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肺及食管手术,麻醉效果优,苏醒期质量优,术后恢复期稳定.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硬膜外腔阻滞 胸腔内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异丙酚(propofol,Pro)对急性分离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作用。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1-300)μmol/LPro可以直接激发内向电流(Ipro),Ipro可被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阻断;(0.01-30)μmol/LPro能增强GABA诱发内向电流(IGABA),洗脱后,电流恢复。结论:Pro既能直接激活GABAA受体,又能通过增强GABA作用变构调控受体;海马区GABAA受体可能是Pro重要药靶。

  • 标签: 异丙酚 Γ-氨基丁酸受体 海马神经元 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