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单个组件→复合材料组件“该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测定大黄中大黄素、大黄95%乙醇提取物和大黄提取物的标准物质。采用国家一级大黄素标准物质进行定量传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协同校准法测定各基质中大黄素组分的标准值;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确定度值。大黄、大黄95%乙醇提取物和大黄提取物中大黄素的含量分别为/。所建立的量值传递技术路线成功地解决了中药复方体系中化学成分的量值溯源问题。

  • 标签: 大黄 大黄95%乙醇提取物 大黄水提取物 大黄素 标准物质 不确定度
  • 简介:目的测定比较金铁锁去皮根、带皮根、根皮三样品煎液的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金铁锁三样品煎液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记录死亡情况、毒性症状、体重变化、死亡小鼠高剂量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金铁锁去皮根、带皮根、根皮煎液的LD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6382(4.0046~5.4396)g·kg~(-1)、4.8471(4.3251~5.4508)g·kg~(-1)、6.4032(5.7207~7.2103)g·kg~(-1)(生药量),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肺、脾、胃。结论金铁锁不同部位煎液的LD_(50)值:根皮〉带皮根〉去皮根,差异较小。其毒性体内过程、毒性机制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金铁锁 水煎液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凝胶在治疗Ⅲ度、Ⅳ度内痔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HCPT)术后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Ⅲ度、Ⅳ度内痔HCPT术后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第7天给予纳米银抗菌凝胶早晚纳肛,1支/次,用药前均用温水清洗患处,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如改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肛周清洁、温热坐浴等,不使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48h及第7d疼痛、出血、水肿、分泌物、瘙痒等常见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48h疼痛、水肿、分泌物3项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为(0.85±0.74)分、(0.90±0.71)分、(0.95±0.75)分,对照组分别为(2.80±0.41)分、(2.50±0.68)分、(2.25±O.72)分,;治疗组7d水肿、瘙痒2项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为(0.80±0.77)分、(0.60±0.68)分,对照组分别为(1.70±0.98)分、(1.80±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d显效15例(38.5%)与对照组[6例(1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可缓解Ⅲ度、Ⅳ度内痔HCPT术后常见不适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纳米银抗菌水凝胶
  • 简介:目的:观察人参皂苷20(R)-Rg3对高转移前列腺癌PC3M细胞迁移能力及细胞内通道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和划痕实验观察不同浓度Rg3对PC3M细胞活力及迁移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PC3M细胞中AQP1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Rg3对细胞中AQP1表达的影响,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lactacystin对AQP1表达的调节作用,及Rg3对ERK1/2磷酸化的影响及与AQP1表达的关系;

  • 标签: 20(R)-Rg3 细胞迁移能力 抑制肿瘤细胞 AQP1 人参皂苷 水通道
  • 简介:以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CO-泊洛沙姆)共聚物凝胶,研究凝胶的平衡溶胀性质及模型药物(VB12)在溶胀和收缩状态凝胶中的扩散性质.随着甲基丙烯酸与泊洛沙姆中乙氧基单元氢键络合的形成和解离,凝胶表现出pH敏感的溶胀性质和药物扩散性质.酸性介质中凝胶的平衡溶胀率低;中性和碱性时(介质pH高于凝胶溶胀转变的pH),凝胶的平衡溶胀率急剧增大.络合状态凝胶中,VB12的扩散系数在10-10to10-7cm2@s-1范围;而溶胀状态时,VB12的扩散系数在2×10-6cm2@s-1左右.聚合反应条件以及共聚单体的组成等对凝胶的结构和溶胀性质、溶质的扩散性质明显影响.凝胶的平衡溶胀率与溶质的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自由体积理论描述,对于甲基丙烯酸和乙氧基的摩尔比>1和<1的凝胶,lnD与1/H-1分别符合不同的线性方程.

  • 标签: 甲基丙烯酸 水凝胶 溶胀率 乙氧基 扩散性 络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ARDS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ARDS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乌司他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ELWI水平比较无差异(P

  • 标签: 血管外肺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 乌司他丁
  • 简介:目的:建立了HPLC法检测更昔洛韦在家兔房内药物浓度的方法,并研究更昔洛韦滴眼液在家兔眼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房水样品用20%(v/v)高氯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HPLC法测定。色谱柱使用LiChrospherC。。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1醋酸铵水溶液(0.4:99.6,v/v);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房水样品中药物浓度在40.0ng·mL^-1~400.0n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程为A=84.786c+6254.7,r=0.9994(n=10)。低中高3种浓度的方法学平均回收率为97.0%、98.7%和102.4%,高中低3种浓度提取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5%。最低检测限(LOD)为20.0ng·mL^-1。家兔药动学参数:L1/2α:(1.95±0.78)h,T1/2β:(26.46±8.84)h,AuC0—48:(101844-3437)ng·mL^-1·h^-1,Tpeak:(1.500±0.40)h,Cmax:(258.80±67.60)ng·mL^-1研究表明,市售更昔洛韦滴眼液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一级吸收。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于GCV在家免房内的药物浓度测定及其在眼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标签: 更昔洛韦 HPLC法 家兔房水 滴眼液 药动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囊引产、米索前列醇引产用于孕足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孕39周—41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水囊联合缩宫素引产的66例孕妇入水囊组,同期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引产的66例孕妇入米索组。结果:治疗12 h-24h,2组孕妇的宫颈 Bishop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囊组显效有效高于米索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囊组引产至活跃期、引产至分娩时间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产后出 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囊联合缩宫素引产可有效促进足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宫颈成熟,其效果略优于米索组,且不增加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水囊引产 促宫颈成熟 米索前列醇 母婴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通道蛋白1,3(aquaporin1,3,AQP1,3)在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的表达及其促鼻内腺体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大鼠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观察两组大鼠血清离子浓度,鼻黏膜AQP1,3表达情况及鼻内腺体分泌量。结果实验组血清Ca2+和K+浓度较对照组降低,Na+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实验组AQP1,3在鼻黏膜表达面积和鼻内腺体分泌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AQP1,3在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的表达增强,且表达上调可能会影响鼻内腺体的分泌量。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水通道蛋白1 3 鼻内腺体 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DKPF)温敏凝胶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其稳定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KPF温敏凝胶中DKPF含量,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应用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恒温振荡法测定DKPF温敏凝胶的释放度,检测高湿、光照、低温条件下的DKPF温敏凝胶稳定性。随机选取80只昆明小鼠,分别SC0.2mLDKPF温敏凝胶、空白水凝胶、DKPF生理盐水溶液(DKPF浓度同DKPF温敏凝胶),于给药后1、3、6、9、12d,每组各取5只脱颈处死,剖开注射部位皮肤观察凝胶状态,并取皮下组织样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评价DKPF温敏凝胶组织相容性。结果DKPF在260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DKPF质量浓度在1.70-25.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学的日间、日内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均良好;DKPF温敏凝胶主要以扩散为主,释放度符合规定,且工艺重现性好;凝胶在低温、湿度75%条件下稳定性良好,不耐光照,需避光保存。SC给予小鼠凝胶后,各组小鼠均成活,且凝胶在皮下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温敏凝胶引起轻微炎症反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准确率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DKPF温敏凝胶中DKPF含量测定;DKPF温敏凝胶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标准。

  • 标签: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温敏水凝胶 紫外分光光度法 释放度 稳定性 组织相容性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加味五苓散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血瘀停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血瘀停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按接收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比加味五苓散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的观察组与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加味五苓散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更明显,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加味五苓散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对血瘀停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治疗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加味五苓散 琥珀酸索利那新 血瘀水停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β-D-葡萄糖苷TSG)对拟两种胆碱能损伤模型动物Morris迷宫作业的影响。方法:模型A组制作及给药: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东莨菪碱腹腔注射组)、阳性对照药组(东莨菪碱+匹拉西坦0.7g/kg/d),东莨菪碱+TSG

  • 标签: 何首乌 二苯乙烯苷 老年性痴呆 Morris水迷宫作业 小鼠 东莨菪碱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柱状囊前列腺扩开术与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小体积(≤30 mL)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6月-2023年6月这5年期间收治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研究并设为研究样本,纳入患者例数为2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例患者做分组处理,其中研究组收治的10例患者采用经尿道柱状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常规组收治的10例患者采用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效果的结果对比中,研究组患者的最大尿流量(Qmax)、前列腺功能(IPSS)以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来说,应采用经尿道柱状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 标签: 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 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