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利用2007-2011年锡林浩特牧草营养成分数据,及同期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数据,分析了牧草营养成分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07-2011年,粗纤维含量由低于20%的含量增加到接近40%,灰分含量由10%下降到5%,粗蛋白和脂肪含量变化不大,变化在3%之内。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三个气象要素中,年日照时数是影响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年均气温是影响灰分含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 标签: 牧草 营养 气象
  • 简介:2018年11月19-2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学会、内蒙古自治区牧草产业发展协会.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资源环境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主办,内蒙古草都集团、内蒙古川平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和北美草业贸易网承办的“中国一加拿大草原草业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成功举办。会议主办、承办单位特邀国外专家有: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教授BruceE.Coulman、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州立大学博上许宁、加拿大喷灌专家BoydDerdall、加拿大牧草种植专家GaryWaterhouse;国内专家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杨青川研究员。

  • 标签: 中国农业科学院 技术交流研讨会 呼和浩特 加拿大 草原 草业
  • 简介: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锡林郭勒盟草原生物资源现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论述了锡林郭勒盟迈向21世纪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生物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锡林郭勒盟 草原 生物资源 保护与利用
  • 简介:以呼和塔拉万亩草原为研究区,选用2001、2010、2013、2016四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6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度转移矩阵,分析了万亩草原生态修复前后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之前2001、2010年植被覆盖度主要以0-30%为主;在生态修复之后的2013、2016年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主要以45-100%为主,2013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1352亩,占总面积71.62%,2016年植被覆盖度45-100%的面积为14563亩,占总面积91.88%,说明植被生长情况明显好转。

  • 标签: 万亩草原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 简介:有毒植物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以鲜草或干草形式被家畜采食后,妨碍了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或引起家畜的生理异常现象甚至发生死亡的植物。长期以来,因草原干旱、超载过牧等因素影响,造成有毒植物的大量繁衍,可食牧草大幅度降低,草地呈逆向演替,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客观理性地认识有毒植物在草群中的存在,从生态和资源保护角度重新审视有毒植物的科学防控,将成为今后草原生态保护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有毒植物 生物多样性 生态防控 资源
  • 简介:2018年8月5日,由乌拉盖管理区管委会、国家草产业联盟、蒙草集团联合举办的乌拉盖草原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研讨会在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乌拉盖草原。会议以“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合理利用”为主题,通过实地调研、交流探讨,共同探索乌拉盖草原生态保护合理利用的经验做法。

  • 标签: 草原生态保护 资源合理利用 管理区 内蒙古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 简介:由青海省草原总站承担的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旨在以天地一体化的草情监测、分析诊断、信息管理发布等为核心任务,立足于构建覆盖三江源区的统一协调、更新及时的草情监测系统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有效地提供三江源草情信息,将为全省草地生态保护建设、生态畜牧业和精准畜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 标签: 信息服务平台 生态畜牧业 三江源区 信息管理 监测系统 建设项目
  • 简介: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草业生产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2015年6月14—17日,内蒙古自治区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种质鉴定试验培训班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召开。

  • 标签: 品种区域试验 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市 鉴定试验 培训班 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