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的编写特点、学术价值以及对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做了评述,同时就考古学文化性质及各文化之间的关系、红烧土房屋和窑洞式房屋、慢轮制陶和快轮制陶的起源等个考古学研究中的问题,谈了亲身感受和看法。

  • 标签: 中国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 文化性质 建筑 制陶
  • 简介:本文专门讨论新近发现的唐代洛阳景教经幢残体第一棱面的文字,通过对残存文字及其书写体例的考察,根据汉语的表述习惯,参照其他唐代景教文献和佛教文献,推测该棱面仅缺失“大智慧”字。作者分析棱面的主体文字“清净阿罗诃”,“清净大威力”,“清净大智慧”,认为是洛阳华化景教团对基督教位一体信条的表述。

  • 标签: 景教经幢 三位一体 阿罗诃 景碑 尊经
  • 简介:受过彩虹洗礼的地方不会再有忧伤的歌谣--土族民歌途中这是偶然也是幸运,我能目睹早有所闻的土族"纳顿节".早在两年前,我从一篇文章中接触了关于吐谷浑的历史,便对这个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滋生要写他们一个长篇小说的想法.我在图书馆在网上搜罗了很多相关资料.最终没有动笔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存在距离.

  • 标签: 三川共 三川纳顿 中国青海
  • 简介: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与大陆分离。1949年初毛泽东就确定,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但在实施步骤上,要按问题的性质和情况区别对待。因此,对香港、澳门这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应留待时机成熟时和平解决。1949年通过的全国政协《共同纲领》确认了这一原则。50年代后期,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了对香港“暂不收回、为我所用”的方针。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政策和措。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祖国统一问题 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
  • 简介:以金石铭刻来“校正史传百家讹缪之说”,这是自北宋时人欧阳修以来,大多数文入学士收藏钟鼎碑版之类古代文字资料的内在旨意,惟好之者既众,求之者既多,伪制赝品以获利者自然亦随之而至。欧阳修同时人裴煜(字如晦)即曾谈到:“华州片瓦有‘元光’字,急使人购得之,乃好事者所为,非汉字也。”至明万历以降,特别是进入清代乾隆、嘉庆两朝,

  • 标签: 秦朝 “故鄣郡” 历史 中国 金石铭刻
  • 简介:九、所谓“上戊历”的由来那麽,王莽为什麽要采取这种特别的形式来纪年系事呢?清人洪颐煊曾对此做过一个很好的解释

  • 标签: 年号 名称 铭文 都尉
  • 简介:董文涣(1833—1877),字尧章,号研樵、研秋,岘嶕山房、藐姑射山房为其室名,山西洪洞杜戍永乐堡(今东堡)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翰林检讨,文宗显皇帝实录馆协修、总纂,巩秦阶兵备道等职,是晚清书法家、诗人和外交活动家。董文涣在咸丰、同治年间,居北京菜市口米市胡同兵马司后街16号(现为后兵马司街31号大杂院,旧宅遗迹尚存),曾与朝鲜赴北京使臣交往甚密,仅他所著《岘嶕山房日记》与《岘嶕山房诗集》中出现的朝鲜人名即达93人,并保存了朝鲜使臣诗144首,与朝鲜使臣交往史料12万字,其所存著作,从史料、民俗、外交、医药、古文字诸方面来分析皆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文宗显皇帝实录 朝鲜人 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年间 山西洪洞 董文涣
  • 简介:贾似道(1213-1275年),字师宪,号悦生、秋壑,天台人。贾涉之子,母胡氏,为涉之出妾。其父死时,贾似道年仅十一岁。后以父荫为嘉兴司仓。贾似道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之,南宋理宗和度宗时期的大臣。

  • 标签: 贾似道 中国历史 宋理宗 天台
  • 简介:郑和下西洋是早于外国人所称“大航海时代”的人类创举,在1405至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航行29.6万公里,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比欧洲航海家迪亚士、达·伽玛、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要早80到100多年,在中外交流史、航海史和造船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学术大师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称郑和为“海上巨人,国史之光”。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以及江泽民同志都充分肯定郑和下西洋是对外开放的。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宝船 地理大发现 江泽民同志 邓小平同志 航海家
  •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曾经为《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中国经营报》等几十家媒体进行了调查、策划,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被传媒界誉为“媒介军师”,作为传媒理论界的标杆人物的学者。在本刊2007媒体盘点栏目中刊登他发表的一些新看法,以飨读者。

  • 标签: 传媒业 《北京青年报》 《中国经营报》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晚报》 《京华时报》
  • 简介:1943年5月下旬至6月初,正是延安万物吐绿、阳光暖人的季节。整个延安以马克思主义普遍教育为目的的整风运动,以及旨在彻底粉碎日寇、国民党残酷封锁的大生产运动,均如火如荼地展开。此时,日本侵华部队亦倾其主力,对我各抗日根据地继续实行“光政策”,进行所谓的“大扫荡”。大后方延安一派祥和,而前线则弥漫着战争的烟云。正是这个季节,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原共产国际执委野坂参,化装后从平津入陕,来到了延安。他在此时公开了自己

  • 标签: 日共领袖 野坂参三延安 领袖野坂参三
  • 简介:克孜尔石窟第118窟在龟兹石窟中是非常特殊的一例。通过图像分析,本文重新考证了其中一幅重要壁画的主题——“须弥山上的欲天宫”,并就该石窟其余相关壁画的图像构成提出了新的观点。

  • 标签: 克孜尔石窟 阿修罗 魔王 龟兹
  • 简介:本文对上博《彭祖》篇原有的简序进行了重新排列,新的简序是1→4→3→2→5→6→7→8。1号简是彭祖谈“天之道”,3号简是翥老对谈“天之道”的回应,3号简应排在1号简之后。2、5、6号简是彭祖谈“人之道”,似是对3号简蔷老提问“敢问为人”的具体解答,3号简似应排在2、5、6号简之前。4号简中彭祖称者老为“夫子”、“君”,而3、2、5、6号简中都称为“汝”,4号简排在3号简前似更合适。

  • 标签: 上博 彭祖 简序
  • 简介:豫北匪首王祝,国民党党员,复兴社社员,滑县老店乡东岳村人。他父亲王泰恭就是一个反共反人民的土匪头子,1944年被我冀鲁豫部队击毙以后,王祝就继承他父亲的衣钵,率残部南逃到封丘一带,到处搜罗兵痞、流氓、汉奸、土匪扩充反动势力,组织所谓自卫军,自任司...

  • 标签: 共产党员 敌人 武工队 豫北 匪首 人民战争
  • 简介:苏轼过秀州报本禅院访乡僧文长老一事,是嘉兴文化史上传诵近千年的佳话,历代嘉兴地方志及新编《嘉兴市志》都予收录。为使这则轶事史料更加翔实,笔者特进行一番再考证,现分述于后:

  • 标签: 苏轼 文长老 嘉兴市 访问时间 历史考证
  • 简介:反运动1952年3月31日,我结束了在湖南资兴县和广东钦州专区(现属广西)的土地改革回到汉口的工作机关——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执行处。机关里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反运动。我们这个处与钱、财、物接触的人要多一些,被列为反重点之一,派来了由中南公安干部学校副校长王泽民(我刚参军时就分配在这所学校学习)和中南公安部二处一位姓张的副处长率领的反工作组,

  • 标签: 三反运动 工作机关 干部学校 军政委员会 公安部 土地改革
  • 简介:1952年秋天,周恩来到上海视察,会见了他的童年挚友、当时在华东机关幼儿园当保育员的表姐龚志如。龚志如在向表弟叙说她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突然收住了话头,对坐在身旁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说:“可惜你们俩没有个孩子。”

  • 标签: 周恩来 机关幼儿园 保育员 邓颖超 孩子
  • 简介:在这个世上,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一眼彼此共通的瞬间,一个彼此了解的人,一座彼此读懂的城,能够抚平你心里的每个褶皱。城市和人一样,也有着独属于自身的气质。貌合神离还是情投意合,一切皆有可能。如若是一座彼此懂得的城市,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北海道,萨尔茨堡,阿姆斯特丹,座气质大相径庭的城市,在这个冬季部有着上佳的表现。

  • 标签: 冬天 阿姆斯特丹 貌合神离 萨尔茨堡 城市 北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