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间接诊的3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对其实施血管介入治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分析治疗结果,并收集患者的实验室、影像学等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3例患者中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24例、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9例。33例患者仅1例颈动脉扩张时因并发症而停止治疗,其余患者均满意治疗,其中26例患者未残余狭窄,4例患者少许残余。随访1-5年,显示仅2例患者发生再狭窄。结论血管介入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有效治疗措施,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并揭示其与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展开回顾性分析,遵照患者是否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将其划分为研究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参照组(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每组分别包含51例患者,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指标项目展开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转肽酶、血清三酰甘油、以及血清胰岛素等生理指标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统计学比较测算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临床中,相较2型糖尿病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往往更容易并发多种具体表现类型的临床疾病,且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病变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52例为对照组,肺癌合并胸腔积液为观察组共46例,检测三项指标的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Ang-2、VEGF和CEA的诊断效能及价值。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中Ang-2、VEGF和CEA检测水平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采用ROC曲线结果表明三项指标中,CEA在7.490时,AUC=0.9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78、1.000,Ang-2、VEGF的AUC分别为0.894和0.918;观察三项指标联合诊断价值,结果表明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0.948,特异性为0.762。结论检测胸腔积液中Ang-2、VEGF和CEA水平对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价值较高,在联合诊断时能有效的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癌胚抗原 肺癌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小檗碱组,经处理后检测血糖、INS、ET-1、NO、PGI2、TXA2及AngⅡ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小檗碱处理后,小檗碱组大鼠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大鼠INS、ET-1、NO、PGI2、TXA2及AngⅡ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小檗碱作用于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及血管皮功能保护作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小檗碱 降糖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脑放疗联合血管皮抑素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5例,随机分组实验A组和对照B组。A组患者接受全脑调强放疗联合血管皮抑素治疗,其中A组内根据不同给药时间分为a、b、c三组(每组10人),B组患者仅接受全脑调强治疗。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VEGF-2的浓度变化,按照RESIC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76.2%,临床获益率89.4%;B组临床总有效率65.3%,临床获益率75.8%。A组、B组的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为(79.8±6.7)%、(67.2±7.6)%(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7.2%(P<0.05);而中位肿瘤无进展时间分别为11.3个月、10.9个月(P>0.05)。血清中VEGF-2浓度变化分别为(0.23±0.04)、(0.09±0.12),(P<0.05).但VEGF-2浓度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406,P>0.05,A组中不同给药时间的三组中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血管皮抑素治疗肺癌脑转移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同时无明显副反应。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血管内皮抑素 全脑放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 (恩度)联合 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 165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80例,采用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 联合 SOX方案化疗治疗。对照组 85例,采用 SOX方案治疗。至少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 CR 1例, PR 42例, SD 25例, PD 12例。对照组: CR 0例, PR 36例, SD 26例, PD 23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 RR)分别为 53.8%和 42.4%( P=0.188),疾病控制率( DCR)分别为 85%和 72.9%( P=0.188),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PFS)分别为 15.0 个月和 12.0个月( P=0.000),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炎。结论 : 重组人血管皮抑制素 (恩度)联合 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单纯 SOX方案化疗相对安全,疗效肯定。

  • 标签: 血管内皮抑制素,替吉奥,奥沙利铂,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血管亚低温治疗在神经重症患者脑保护中的应用与护理价值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神经重症治疗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选择我院 2015年 8月 -2017年 8月前来接受治疗的神经重症患者 46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为便于直观的对比和观察将其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研究 1组和研究 2组,每组患者均为 23人。在研究开展过程中,对研究 1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手段,研究 2组患者采用血管亚低温治疗对患者进行脑保护,同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后发现,研究 2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研究 1组的患者,同时研究 2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较低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间的以上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具有统计学价值( P< 0.05)。结论 在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脑保护的过程中采用血管亚低温治疗的方式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改善医患关系及构建文明和谐的医疗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此种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应用及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并大力普及。

  • 标签: 血管内亚低温治疗 神经重症患者 应用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造血管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74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取的接受人造血管瘘的血液透析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对人造血管瘘知识的认知、临床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感染、肿胀、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肿胀、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人造血管瘘知识的认知、临床配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造血管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全面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人造血管瘘知识的认知和临床配合度,有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人造血管内瘘 血液透析 临床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凝血(DI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弥漫性血管凝血的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一共有50例(观察组),产后都出现阴道出血,被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凝血;另外,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产妇一共有84例(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给予检查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发病的时候甚至在发病之前就已经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同时与对照组相对比,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弥漫性血管凝血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对疾病的预测、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功能 指标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凝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总结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测的76例受检者检验结果,根据是否健康分组,健康组40例,DIC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APTT、FIB、PT、TT凝血指标。结果DIC组的PT、TT、APTT、IN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FIB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择期手术患者,需要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是否存在缺陷,防止术中出现大出血意外,导致患者死亡。结论通过检测患者凝血治疗,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减少术中大出血意外,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探索血管皮功能损伤与上述疾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本院内科门诊或病房,分为4组:对照组,观察组1(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2(单纯冠心病患者),观察组3(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测定四组FDM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个观察组FMD值均有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2型糖尿病、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均能引起血管皮损伤,但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时,血管皮损伤更严重。

  • 标签: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对颈部血管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动脉的超声检测的患者93例,对患者的颈部血管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有动脉粥样硬化组的颈部血管膜厚度大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动脉粥样硬化组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颈部血管膜厚度小于治疗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超声检测,发现颈部血管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重要的关系。

  • 标签: 超声 颈部血管内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介入治疗效果与治疗方式。方法将2011年11月-2016年12月12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64例。单纯支架组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单纯支架辅助治疗,支架+球囊组则采用球囊联合支架辅助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即刻栓塞、栓塞完成率、致密栓塞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复发率。结果支架+球囊组即刻栓塞、栓塞完成率、致密栓塞率高于单纯支架组,P<0.05;支架+球囊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支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支架+球囊组复发率低于单纯支架组,P<0.05。结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即刻栓塞、栓塞完成率、致密栓塞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治疗效果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凝血( DIC)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 TF)活性改变的意义。方法:选取 2014年 9月 -2016年 9月在本院收治的 5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划分为 A~D四组,即:正常对照组( A组) 37例,疾病组中经凝血检查确诊正常病例( B组) 7例, 1~2项凝血检查异常组( C组) 20例,疑似 DIC组( D组)。运用脂多糖( 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对血细胞 TF活性( TiFaCR)进行检测,对全血凝固时间进行复钙检查,依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情况(△ s),对促凝活性( TF-PCA)的强弱进行判断。结果:回顾性、描述性分析受检病例,得知 DIC患者的 TF-PCA为( 95.1±68.5)△ s,疑似 DIC为( 85.7±16.8)△ s,正常组为( 30.3±25.0)△ s,上述比较差异显著( P< 0.05), TF-PCA抑制实验结果及 TF-PCA检测结果显示, TiFaCR对 TF-PCA测定,在特异性与灵敏性上较高。结论: DIC与疑似 DIC患者经 LPS刺激之后,其 TF-PCA呈显著性增强, TiFaCR对 DIC诊断、预后评价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恩度在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评价其局部灌注给药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6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恩度单药间断给药组(A组60mg/次,第1,4,7天),恩度单药连续给药组(B组30mg/次第1-6天),对照组(C组单纯胸腹腔置管引流),评价近期疗效、患者生活质量(QOL)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CR4例(1/5,20%),PR5例(1/425%),SD6例(3/10,30%),PD5例,(1/4,25%);B组CR6例(3/10,30%),PR10例(1/2,50%),SD3例(3/20,15%),PD1例(1/20,5%)。客观缓解率A组45%,B组80%,B组较A组客观缓解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A组47天,B组63天,B组较A组胸腹水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A组50%(1/2),B组为85%(17/20),B组较A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结论恩度胸腹腔灌注给药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胸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腹腔积液 腔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血液透析病患接受细节优化护理所取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了解细节优化护理对病患自我效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09月03日-2016年09月07日间于我院进行人造血管瘘术的83例血液透析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进行人造血管瘘术先后进行分组,将43例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病患纳入常规组,将其余40例接受细节优化护理的病患纳入干预组,对两组病患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之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干预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干预组,组间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行人造血管瘘术的血液透析病患接受细节优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减少病患的人造血管瘘阻塞几率和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细节优化护理 人造血管内瘘术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暴露实验设计,观察北京市雾霾天气对在外活动的健康年轻人血管皮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外活动2小时的健康年轻人,其血管皮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而这种改变在暴露结束24小时后回复原状。该实验从流行病学角度验证了大气污染物可能是通过对血管皮功能的损伤产生对心血疾病的影响,并发现在雾霾天气中,即便是对于健康年轻人,其血管皮功能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的增加。今后在临床上、以及公共卫生角度上,都应注意发掘能降低个体暴露的方法、更好的保护人群健康。

  • 标签: 雾霾 健康年轻人 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