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是一类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肠道微生物群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可能在NMOSD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NMOSDs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目与正常健康人存在差异,发生改变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诱导T细胞分化以及影响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分泌途径触发NMOSDs发生。总结分析NMOSDs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可能的潜在机制,有助于为将来防治NMOSDs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脱髓鞘自身免疫疾病 中枢神经 肠杆菌科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综述
  • 简介:摘要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PCs)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可增殖、迁移、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OLs)。OLs的核心功能是产生髓磷脂,形成髓鞘包裹轴突,提高神经传导速率。近年来研究显示,在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灶处存在大量OPCs,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髓鞘再生受阻的主要原因就是OPCs未能分化为成熟的OLs或者形成的OLs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笔者现围绕OPCs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 标签: 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 髓鞘 多发性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庆市璧山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现状,并对影响发病的因素进行探究分析,以期重庆市璧山区COPD的防治工作更加标准化、科学化。相关研究的指导工作更到位。方法选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市璧山区所辖的6个街道和9个乡镇中,随机从各个街道和乡镇抽取两个社区或者两个村,将入选地区的居民按户籍登记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1320人均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选择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接受常规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查。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璧山区慢性阻塞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结果所抽取调查的1320人中共有1145人资料完整,其中有效应答1108人,有效应答为96.76%,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102人,患病为9.2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职业环境中的粉尘、家庭吸烟史、厨房排气扇油烟过滤装置、烹饪习惯等是导致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璧山区居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仍然较高,其中男性居民及老年人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死亡较高,因此需要重点防治。同时影响璧山区居民的发病因素与职业环境中的粉尘、家庭吸烟史、厨房排气扇油烟过滤装置、烹饪习惯等有关,因此对COPD的早期相关防治工作加以重视。

  • 标签: 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 璧山区 发病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中老年人自评健康(SRH)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资料来自2011至2012年启动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从28个省级行政单位的150个区(县)获取21 133名研究对象,本研究最终将11 701名对象纳入分析。基线调查中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自评健康等资料,随访中收集研究对象自报CVD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RH与CVD发病风险的关联,按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分层进行亚组分析,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交互作用。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7.9±9.7)岁,男性占48.1%(5 626名)。SRH极好、很好、好、一般和不好者分别占4.2%(487名)、13.5%(1 583名)、33.6%(3 932名)、35.4%(4 147名)和13.3%(1 552名)。随访累计42 104人年,期间发生CVD 590例。与SRH极好(很好)者相比,SRH好、一般和不好者CVD发病风险的HR(95%CI)分别为1.36(1.02~1.80)、1.66(1.26~2.19)和1.89(1.38~2.59)。亚组分析显示,在45~59、≥75岁组、男性组、女性组和正常BMI组中,与SRH极好(很好)者相比,SRH不好者CVD发病风险的HR(95%CI)分别为2.00(1.32~3.04)、3.87(1.04~14.46)、1.76(1.07~2.91)、1.92(1.27~2.91)和2.30(1.42~3.72)。SRH与年龄、性别、BMI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中国中老年人群SRH与CVD发病风险有关,与SRH极好(很好)者相比,SRH好、一般和不好者CVD发病风险增加。

  • 标签: 老年人身心健康评价 自我评价 心血管疾病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肥厚型脉络膜疾病是一类临床特点类似的视网膜脉络膜疾病,以脉络膜病理性增厚及脉络膜静脉扩张为特征,常伴随进行性RPE功能障碍和新生血管形成等。目前该类疾病包括肥厚型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局灶性脉络膜凹陷及视盘周围毛细血管脉络膜肥厚综合症。这些疾病不仅具有共性影像特征,还具有各自个性的影像特征,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肥厚型脉络膜疾病发病机制方面的重要线索,更对其治疗决策提供了指导意义。虽然目前有关该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方式也存在争议;但相信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及高质量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开展,未来能为肥厚型脉络膜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综述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影像特征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病原因及发病规律。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呼吸暂停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儿治愈113例,3例治疗无效死亡,4例自行出院。原发性呼吸暂停占20例,继发性呼吸暂停100例。结论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治疗尤为重要,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早产儿的发生,以此来降低呼吸暂停发生和患儿死亡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暂停 发病原因 发病规律
  • 简介:糖尿病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该观点已被广泛认可。30年前,Framing-ham的心脏研究报告第一次提出糖尿病会增加充血性心衰的发生风险后,大量的人群研究及临床试验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心衰发病及患病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

  • 标签: 糖尿病 心力衰竭 氧化应激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民航飞行人员冠心病(CHD)的发病趋势与发病特征,为制定对策提供参照。方法①统计比较该群体1979年-2001年各时期CHD的总体与年均发病)趋势(采用χ^2检验);②对其中58例的临床资料分门别类统计(%)分析。结果①1979年-2001年飞行人员共发生CHD约76例;1990年-2001年总体发病(8.349‰)或1996年-2001年(6.378‰)均比1979年-1989年(2.889‰)显著升高(P<0.01);1996年-2001年也比1990年-1995年(1.889‰)显著升高(P<0.01);各时期年均发病比较P>0.05;②发病年龄44-59岁(平均51.9岁);无症状性CHD占31.0%,心绞痛32.8%,急性心肌梗死(AMI)(其中4例猝死)36.2%。无症状性CHD和首发症状即为心绞痛(17.2%)与AMI(含3例猝死者)(25.9%)者共占74.1%。有60.3%-82.8%的病例长期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超重等多项危险因素。结论该群体CHD发病近十多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临床实际发病年龄与普通群体相当或较后者略滞后;以无症状起病和首发症状即为心绞痛或AMI者,因而其潜在的危险性极大。

  • 标签: 民航飞行人员 冠心病 发病趋势 发病特征 CHD
  • 作者: 李双 包娜 范亚丽 叶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20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13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石棉肺患者疾病进展的胸部高分辨CT(HRCT)影像特征,探讨预测石棉肺疾病进展的征象。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至2016年规律随访的68例石棉肺患者,根据职业和环境相关性呼吸疾病HRCT国际分类描述石棉肺患者的影像特征,比较观察期内疾病进展者与非进展者的异同。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测石棉肺疾病进展的胸部HRCT影像征象。结果纳入研究的石棉肺患者年龄为(65.5±7.8)岁,其中64.7%(44/68)为女性,29.4%(20/68)有吸烟史。疾病进展石棉肺患者(20.6%,14/68)与无进展石棉肺患者(79.4%,54/68)年龄、性别、吸烟和石棉接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棉肺患者胸部HRCT均有不规则和(或)线状影,其中5.9%(4/68)伴有蜂窝影,以下肺分布为主;可伴有磨玻璃影、马赛克征。98.5%(67/68)合并胸膜异常,其中39.7%(27/68)为弥漫性胸膜增厚伴实质带和(或)球形肺不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不规则和(或)线状影评分增加(HR=1.184,95%CI:1.012~1.384,P=0.034)和蜂窝影(HR=6.488,95%CI:1.447~29.097,P=0.015)是石棉肺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基于胸部HRCT的不规则和(或)线状影评分和蜂窝影是预测石棉肺疾病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石棉 石棉肺 高分辨率CT 线状影 蜂窝影
  • 作者: 赵倩 范亚丽 马瑞敏 王苑颖 张倩 叶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北京 100020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北京 1023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临床特征及两种疾病合并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21年5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朝阳医院首次诊断的矽肺患者,共329例,分析矽肺合并COPD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职业史、胸部影像、肺功能和血常规指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矽肺合并COPD的危险因素。结果矽肺合并COPD患者共128例,总体患病为38.9%(128/329)。其中,73.4%(94/128)为男性,33.6%(43/128)为重度吸烟者;33.6%(43/128)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分级》(GOLD)1级,37.5%(48/128)为GOLD 2级,25.0%(32/128)为GOLD 3级,3.9%(5/128)为GOLD 4级。诊断年龄(OR=1.04,95% CI= 1.02~1.06,P<0.001)、累积吸烟量(OR=1.03,95%CI=1.01~1.05,P=0.008)以及矽肺叁期(OR=7.06,95%CI:4.00~12.46,P<0.001)是矽肺合并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诊断年龄、累积吸烟量和矽肺叁期是矽肺患者合并不同程度COPD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需加以关注。

  • 标签: 矽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危险因素 吸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computedtomography,HRCT)在肺部合并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8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证实的肺部疾病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HRCT的影像资料。结果双侧胸腔积液者13例,单侧胸腔积液35例;32例(66.7%)出现不同程度地胸膜增厚,恶性多为不均匀增厚(>10mm)、结节状、环状增厚;病灶位于上肺叶合并胸腔积液多为肺结核,下肺叶病灶合并胸腔积液多为恶性。结论HRCT对肺、胸膜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仔细分析HRCT的影像特征,可以提供临床诊断准确

  • 标签: 肺部疾病 胸腔积液 HRCT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超声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阳性比较 ,证明胃十二指肠疾病超声检查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准确性较高且不良反应少,尤其适合高龄伴发多种疾病的患者。方法 我院 2012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 35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胃肠超声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胃十二指肠疾病阳性检出、统一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对 35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和电子胃镜两种方法检查,显示两种方法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检出阳性无明显差异 ((P> 0.05),且超声检查方法的不良反应少而轻,两种方法有明显差异 (P< 0.01)。结论 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方法与电子胃镜检查方法具有相同的疾病检出,因超声检查方法具有无痛苦、不良反应轻特别适合高龄伴多种疾病的患者。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疾病 超声检查方法 电子胃镜检查方法 疾病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经胸超声(TLU)对间质性肺疾病(ILDs)不同胸部高分辨CT(HRCT)征象鉴别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首次诊断为ILDs的患者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6±14)岁。TLU扫描前外侧胸部和后胸部共计16个扫描点,记录A、B线和胸膜异常;胸部HRCT按照上中下肺野选取3个层面,每个层面需要评估的范围与超声扫描的范围逐一对应,记录胸部HRCT的常见征象;ILDs早期病变定义为胸部HRCT评分≤1分并且没有蜂窝影。计算A、B线和胸膜异常与胸部HRCT征象的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B线和肺HR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线诊断CT征象为正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9%和84.9%,符合为84.6%。B线诊断CT征象为异常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9%和83.9%,符合为84.6%;小叶中心性结节影较其他HRCT征象B线数量更少、间距更窄,其他的HRCT征象B线无特异性表现;B线发现ILDs早期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和83.9%,符合为84.0%。B线数量(R=0.827,P<0.001)和宽度(R=0.951,P<0.001)与胸部HRCT评分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B线间距与胸部HRCT评分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831,P<0.001)。肺部超声诊断胸膜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0.0%,符合为93.6%。结论肺部超声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肺部间质性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临床早期诊断ILDs、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和随诊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未能发现肺部超声能够区分不同间质性病变。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经胸超声 高分辨率CT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疾病复发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护理2周、4周、8周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6个月、1年后的疾病复发(4%、6%)皆明显低于对照组(16%、20%)(P<0.05)。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改善其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疾病复发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PDCA在提高病案首页疾病和手术编码准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2-2023.2收治的病案首页200例作为实验组(PDCA管理),选择2021.2-2022.2收治的病案首页20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管理)。结果:实验组编码准确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可以提高病案首页疾病和手术编码准确。 

  • 标签: 编码准确率 PDCA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用于小儿肺叶切除术的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肺叶切除术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等指标。结果:针对疾病掌握,研究组(89.45±3.72)分,比对照组(72.16±4.54)分高,P<0.05。针对家长满意度,研究组98.0%,比对照组82.0%高,P<0.05。结论:于小儿肺叶切除术中用健康教育,利于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的提升,及满意度的改善。

  • 标签: 健康教育 肺叶切除 疾病知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