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论文认为强化前件规则虚拟条件句确实足失效的,但传递原则、逆换原则和析取前件消去规则并没有像希尔皮南所说失效了。如果同一性替换规则加上条件:一个命题的某个部分实施替换,要求所利用的同一性在该命题的模态下也成立,则同一性替换规则可以运用于模态语境。奎因存在概括规则在模态语境中失效的分析并不完全准确。

  • 标签: 强化前件规则:析取前件消去规则 同一性替换规则 存在概括规则 虚拟条件句 逻辑
  • 简介:幸福思想是自古希腊以降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马克思之前的学者在思考幸福问题时常将幸福与德性、至善或快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是幸福的,城邦的至善目标是幸福;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奥古斯丁认为,任何世俗的幸福都是低级的,只有通过信仰上帝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从功利主义者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对幸福问题进行了探讨。马克思幸福思想继承并超越了前人的幸福理论,主张幸福的实现既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也是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辩证统一。

  • 标签: 马克思 幸福思想 德性 至善
  • 简介: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初创立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它的创立人是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是《古兰经》和《圣训》,基本教义被概括为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前定、信后世。教徒的基本义务是完成念功、拜功、斋功、课功和朝功。伊斯兰教的早期传教活动历经艰辛,穆罕默德和其信徒遭到迫害,一些穆斯林和家属还惨遭杀害。

  • 标签: 伊斯兰教 中国 传教活动 穆斯林 清真寺
  • 简介:如何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江苏农民收入区域差异悬殊,类似与全国的区域差异,财政支农投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收入之一,一方面通过提供公共产品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通过政策手段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从总量、结构及区域三个方面、分别运用对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支持农民增收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农民增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大,且缩小苏南、苏北农民收入差距没有作用。最后,在对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农民增收绩效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财政支农政策提出了改革建议。

  • 标签: 财政支农投入 农民增收 绩效 协整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考察了他人知识状态觉知不同语言能力幼儿名词习得的影响.参加实验的被试是来自上海市三所幼儿园的89名3~4岁幼儿.实验一发现,高语言能力幼儿在确定和不确定两种实验条件下的名词习得有显著差异,确定条件下的得分高于不确定条件.一般语言能力幼儿未表现出上述区别;实验二进一步发现高语言能力幼儿能忽视表面的语气线索所表达的迟疑,影响他们词语学习的是他人知识状态的深层觉知.

  • 标签: 幼儿园 语言能力 得分 知识 名词 实验
  • 简介:唐宋之际的五代时期是儒学相对衰废的时期,然而在吴越国,儒学的影响却很大。儒学不仅对吴越国的统治思想有重要影响,而且吴越国的政治实践同样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吴越国儒风独盛的原因,一是要依靠中原王朝的支持,就必须恪守儒学规范;二是儒学有助于吴越国的统治;三是钱氏先辈和亲人的影响。

  • 标签: 儒学 吴越国 钱谬 影响
  • 简介:阿多诺的非同一性思想形成于他黑格尔的颠覆、马克思的吸收、康德的继承,他颠覆黑格尔的同一性哲学,构建非同一性哲学的理论形态;他吸收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想,勾画否定性乌托邦;他继承康德的实践理性,倡导在道德自决与审美中达到自由。

  • 标签: 非同一性 同一性 统治 乌托邦
  • 简介:加缪以“荒诞”为出发点,在形象的文学作品和抽象的理论两个维度上描绘了一个充满荒诞和欺骗的世界,并提出了以“反抗”为中心、内涵丰富的生存哲学.加缪一直坚守着他的“人间信仰”,去实践他的生之热爱.即拒绝考虑永生,坦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并最大限度地热爱和享受它;拒绝考虑彼岸世界,坦然接受并喜欢我们真实感知到的这个世界.这是建立在对生命、人的理解同情之上的坚定的人道主义信念.对于萨特而言,他人即地狱;而对于加缪,他人则可能是天堂.他让我们相信,人类的生命存在必须依靠正向价值的支撑,才能够不断找回一种承载生命的勇气,为突破困难、迷茫奋力前进增添正能量.

  • 标签: 欺骗 荒诞 反抗 生存哲学
  • 简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一条崭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在这一道路的开创过程中,周恩来在其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土地革命初期,周恩来在党内的主要活...

  • 标签: 周恩来 中国革命 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共产国际 红四军
  • 简介:《法音》刊行三百期了!三百期《法音》蔚为一道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察。作为“法”的“声音”,理所应当具有一种超越的意义,而这种超越意义要让人们能够理解,也就理所应当是经过了一番特殊的解释。当然,这种解释就应该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寻章摘句式的注释,而是一种解释学意义上的解释。

  • 标签: 解释学 文化景观 “声音” “法” 百期 应当
  • 简介:在人的尊严这一研究领域,一方面学者们康德推崇备至,另一方面许多学者康德的引证乃至研究都充斥着误解。本文首先简述了学术界关于康德的尊严观的两种对立的诠释:一种观点认为,在康德看来,尊严就是内在的价值,它是尊重的基础,每个人都有尊严,所以人人都应该被尊重,因此人的尊严也是人权的基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康德那里,根本没有作为形而上学属性的内在价值概念,人的尊严也不可能是尊重的基础,尊重的义务出自理性的绝对命令;康德的尊严观基本上属于传统范式,康德用尊严一词只是表达了一物比另一物高的关系,其中并不包含平等的含义,因此尊严也不可能是人权的基础。本文结合康德的文本,康德关于尊严和价值、尊严和尊重、尊严和平等这三重关系做了阐释,分析了以上这两种对立诠释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一,康德所谓人的尊严,首先是指有理性的人是自在目的,而不是工具,这表达了人格高于物品的思想。康德所谓内在价值或绝对价值,不是指一种形而上学的属性,而是指自在目的。如此理解内在价值,则以上两种解释之间的对立就能得以部分消除。第二,康德谈论人的尊严,其重点是强调道德是目的王国由理想变成现实的关键,也就是说,道德让人配享尊严。第三,康德而言,人的尊严有两个层次:因具有理性而有道德能力从而具有尊严,和履行了道德义务而配享尊严。与此相对应,尊重也有两个层面:自我尊重和相互尊重的义务和因履行了道德义务从而配享尊重。第四,康德的尊严观在人有尊严而不同于物这一基本层面上包含平等的含义,但在其重视人因道德而配享尊严这一层面上则是不平等的。比起他谈尊严的文本来,康德的其他文本也许能对当代捍卫人权理论提供更大的支撑。

  • 标签: 康德 尊严 价值 尊重 人权
  • 简介:略析吴澄易学中的阴阳卦思想章伟文吴澄(1249~1333),字幼清,号草庐,抚州崇仁(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是宋末元初的一位易学家和理学家。其易学著作主要有《易纂言》和《易纂言外翼》。《宋元学案·草庐学案》认为:“草庐(吴澄)出于双峰,固朱学也。”从...

  • 标签: 《周易》 阴阳对立 六十四卦 吴澄 经卦 《序卦传》
  • 简介:人生在世,必然要经历各种风雨,甚至狂风暴雨,这就是心理学讲的挫折。挫折可以引导人们的认识产生创造性的变化,即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我们以更好的或以正确的方法满足需要,但如果挫折超过了人们的耐受能力,则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痛苦,甚至会出

  • 标签: 中学生 抗挫折教育 意志品质 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素质教育
  • 简介:在当代,各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都办有佛学院和佛教大学,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在清末开始办佛教学校的,但也正是学校教育的缘故,当前的佛教界似乎“学”很重视,却忽视了佛教传统教育中“参”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佛教界世俗之风日盛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当代佛教教育中“参学”关系展开思索。

  • 标签: 佛教 参学 关系
  • 简介:探讨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应激源血压、心率影响的差异。被试为本科生48人,采取干预方式、应激源、实验间期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干预方式为放松训练和预知,应激源为心算和恐怖影片。实验间期包括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恢复期。实验的因变量为每个实验间期的血压和心率。结果显示,心算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升高显著高于恐怖影片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的升高:放松训练组和预知组其干预期的血压和心率值都低于基线期:干预方式和应激源在血压和心率两个指标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与恐怖情绪引起的紧张相比较,智力操作紧张更容易影响血压和心率;放松训练和预知对于对抗应激时血压和心率升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干预方式对于不同性质的应激源作用没有差别。

  • 标签: 应激源 应激干预 血压 心率
  • 简介:以马克思的终身论敌蒲鲁东的所有权理论为主线和出发点来理清马克思所有权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观点是研究马克思所有权学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和一个值得重视的立论视角。以蒲鲁东的所有权理论为批判对象,阐述了其成名作《什么是所有权》中的所有权法权批判观点和《贫困的哲学》中的所有权经济矛盾体系,其中包括以正义为批判原则审视所有权、说明所有权的形而上学、所有权的非经济起源论、解释所有权实现形式即地租和利息的社会现象学,并进一步呈现了蒲鲁东在批判和说明所有权之后所要求建立的互助制构想。结合原文本忠实解读马克思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态度,深入透视马克恩的所有权理论,主要体现在揭露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非彻底性、伪科学性和改良性,通过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批判开显马克思所有权理论真正的批判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之所在。

  • 标签: 蒲鲁东 所有权 《什么是所有权》 《贫困的哲学》 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