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力量素质是人进行体育运动的基本素质,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从事各类活动的基础保障,也是健康素质的最基础要求,尤其是近年来的健身行业的兴盛,也说明了人对身体素质的关注是越来越重视的,因此,在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力量素质锻炼,尤其是上肢力量的锻炼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力量素质基础,还可以成为学生缓解压力的主要方式。

  • 标签: 体育 中学生 上肢力量 体育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者予以艾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患者,采用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艾灸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艾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者,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 艾灸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上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上肢骨折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比对以2组开展,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应用舒适护理。比对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舒适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舒适护理 上肢骨折 疼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上肢PNF技术和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将临床4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PNF组和针刺组,通过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的观察,对PNF技术和单纯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做出客观的评价。结果PNF法对于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好于针刺组。治疗前后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论上肢PNF技术配合针刺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好于单纯针刺。

  • 标签: PNF 针刺 肩周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上肢术中止血带安全、有效的压力值。方法检测56例幼儿指动脉搏动消失时上肢止血带压力、最低上肢止血带压力,在此基础上探索达到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范围,观察年龄、性别等对上肢止血带有效压力的影响,并观察可能的止血带损伤。结果最低止血压力为20kPa但术中止血效果不稳定。男、女幼儿及各年龄段指动脉搏动消失时止血带压力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稳定止血效果的压力值为21kPa,〉3-4周岁、〉2-3周岁与10月-2周岁幼儿组达到稳定止血时止血带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儿安全、有效的上肢止血压力为22-25kPa。

  • 标签: 幼儿 上肢 止血带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行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三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能力以判定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屈曲、伸展、旋转等肩关节活动度的诸多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患侧上肢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手法淋巴引流(ManualLymphDrainage,MLD)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至2012年,10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前患肢与健肢的周径(d)差值分3组:A组(d〈1~2cm)、B组(5cm≥d≥2cm)、C组(d〉5cm)。3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15d)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Deconges-tiveTherapy,CDT):手法淋巴引流+低弹性绷带包扎。通过检测引流前后健患侧的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计算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手法引流及绷带使用情况的主观感受,以观察并评价患者对治疗的适应性和接受度。组织水分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101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均呈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治疗后下降量C组〉B组〉A组(P〈0.01),即治疗效果与水肿严重程度成正比。几乎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表示满意。结论CDT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淋巴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改善患肢外形,帮助功能恢复,并且该治疗对水肿程度较重的患者疗效尤其显著。

  • 标签: 淋巴水肿 手法淋巴引流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上肢神经损伤患者家庭康复训练计划与指导的经验。方法出院前制定系统的家庭康复计划,具体包括心理调整、药物运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运用、主动运动训练、感觉功能训练和作业训练,出院时做好详细指导和示范,出院后做好跟踪随访和效果记录。结果随访一年58例患者有51例治愈,7例好转。结论家庭康复计划与指导示范促进了上肢神经损伤的康复。

  • 标签: 康复 护理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78名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9人,实验组39人,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显微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上肢周围 神经损伤显 显微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探讨护理管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手术期接受临床护理管理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疾病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管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健康认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护理管理路径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 简介:以尼克莱·伯恩斯坦的“协调观”运动控制理论为基础,探索皮艇划浆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协调方式,为皮艇技术的诊断提供新视角。国内首次采用三维摄像技术对皮艇划浆动作中躯干与上肢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测量,通过连续相对时段方法对躯干与左臂、躯干与右臂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论:(1)在划桨时段中,躯干与划桨侧手臂正相位协调程度呈现“降低一提高一降低”的变化。在划桨过程中,首先主要依靠躯干运动,然后依靠躯干与划桨侧手臂共同运动,接着主要依靠划桨侧手臂的运动;(2)在右划桨时段末期,躯干与右手臂协调还存在一个提高的过程,这可能是由于躯干与右手臂还存在一个撑桨动作;(3)躯干与左上肢的协调变异性显著小于躯干与右上肢,这表明躯干与左上肢协调的控制水平相对要低些;(4)躯干与右上肢的协调关系在左桨阶段较松弛,在右桨阶段比较紧密,这体现了躯干与右上肢协调的周期节奏性。

  • 标签: 皮艇技术 协调性 躯干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同时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两组均进行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治疗,其中诱发主动运动训练时,对照组健侧上肢及手被束缚,而研究组健侧上肢及手进行和患侧相同的镜像性运动。治疗持续4周。两组训练前后患侧各测评1次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UEFT),将得分提高值看作评价患侧上肢功能改善情况的标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UEF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8,P=0.489)。治疗后,两组患儿患侧UEFT评分均显著提高(对照组t=1.729,P=0.049)、(研究组t=2.101,P=0.041),且研究组得分提高更为显著(t=1.833,P=0.043)。结论OT治疗中诱发主动运动训练时,与限制健侧肢体活动相比,进行双侧同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

  • 标签: 儿童 双侧训练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0年—2015年所接诊的12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受伤部分进行分组。A组40例桡神经损伤40例、B组中正神经损伤35例、C组尺神经损伤45例,三组患者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对三组患者上肢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性进对比。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上肢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A组患者优良率为62.5%,B组患者优良率为54.3%,C组患者优良率为37.8%,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显微手术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预后最优为桡神经,次之为中正神经、尺神经。

  • 标签: 上肢周围神经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肢骨折与脱位病人动脉挫伤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13例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为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患者恢复功能优良的10例,功能恢复较差的2例,功能恢复劣质的1例。结论临床上对于上肢骨折与脱位并动脉挫伤患者,分析患者的损伤机制,为患者进行快速有效而准确的手术干预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 标签: 上肢骨折 脱位 动脉挫伤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65-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上肢动脉扫描的最佳检查流程。方法使用GE64排螺旋CT手动触发追踪技术对21例受检者行上肢CTA扫描,并回顾性分析。结果952%的上肢动脉显示清晰,完全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受检者体位的合理设计、扫描序列及条件的正确选择、各种后处理的配合应用对上肢CTA扫描图像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X线断层摄影 上肢动脉 血管造影术 手动触发追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儿上肢手术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观察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是否比其他方式更好。方法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气管插管全麻组(A组)和喉罩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B组)。术中监测麻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5、10min及手术结束时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后记录患儿在麻醉苏醒室期间疼痛评分及首次应用镇痛药物的时间。结果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气管插管全麻中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剂量、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咽痛发生率各结果B组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

  • 标签: 全身麻醉 喉罩全麻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小儿手术 上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