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介入治疗中心15例患者接受TAE治疗肝血管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肿瘤缩小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例肝血管瘤患者肝内血管瘤均明显缩小,WHO实体瘤疗效可达有效(CR+PR)。结论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效果明显,安全有效,中远期效果显著。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平阳霉素 碘油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108例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提出针对护理对策。结果在所选108例患者中,69.4%患者出现失眠烦躁症状,80.6%患者出现心律失常,85.2%患者出现头晕,67.6%患者出现倦怠乏力,60.2%患者出现气喘,另外分别有5.6%和2.8%患者出现跌倒和站立不稳。结论护理人员加强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心理疏导,在老年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上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心血管疾病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效果研究。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脑血管畸形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42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方式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29/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脑血管畸形急性出血患者需要及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开颅手术治疗,这对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救治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急性出血 开颅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更新,我国在真空采血管的制造与应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传统的采血技术相比,真空采血管具有高效、准确、卫生及有效防止污染,特别是防止医护人员被锐器损伤等优点。同时使检测结果的时间大大缩短,并且真空采血法符合生物安全措施,操作简便,提高了检测质量,因此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或使用不当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而影响检测质量。本文就真空采血管在临床的正确使用,标本的规范采集和主要注意事项做以探讨。

  • 标签: 真空采血管 原理 使用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较高,而且即使不能死亡,患者也会出现不能自理的情况。据权威数据统计,全世界有接近1500万人患有此种病症,该病症的死亡率位于各种死因之首。正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较高,医院人员对其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十分重视。这里所指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可以概括为两点,一点是预知风险,另一点是消除危险。本文主要介绍了心血管内控护理工作要点,之后浅谈了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会,希望为业界人士提供帮助。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内科护理 质量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酶谱检验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诊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予以外周血液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心肌酶谱检查,统计两组心肌酶谱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病情轻重同心肌酶谱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CK、LDH、CK-MB、AST水平变化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CK、CK-MB、LDH、AST水平值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心肌酶谱 急性脑血管 检验
  • 简介:内脏血管疾病是血管外科诊治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血管闭塞或狭窄性疾病、血管栓塞与血栓形成、血管扩张性疾病、血管畸形(先天性、后天获得)、血管创伤、炎性疾病等。内脏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内脏器官的多元、腹腔解剖的复杂以及血管疾病的特殊、凶险,从而导致内脏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通常较为隐秘、难于早期诊断。在临床实践中,这类疾病时常被混杂在腹部急症之内,通常由非血管专业

  • 标签: 内脏血管 血管扩张性 血管创伤 后天获得性 血管栓塞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数目巨大,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很多,这慢慢成了全社会关注的共同问题。心血管疾病只是一个笼统的疾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一下几种高血压、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以及心绞痛等。假如此病长期反复发作,就有可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由于现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巨大,以及生活中不重视饮食习惯,种种原因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长。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种、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何保持合理膳食等问题,往往容易受人忽视,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种类以及各种护理方法,我为大家大致介绍说明一番。

  • 标签: 内科护理 心悸及护理 心源性呼吸困难及护理 心前区疼痛及护理 心源性晕厥及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血栓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的脑血管血栓病患者62例,对6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其中有3例患者并发症死亡,死亡率为4.84%。结论如果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脑血栓复发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同时探讨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断指再植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分析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并随机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疼痛、心理、体位等均为导致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接受相应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植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P<0.05)。结论正确认识导致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出现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然后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促进血管危象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血管危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心绞痛发作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7%,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周(2.3±0.8)次,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次(4.7±1.4)次,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效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WeilanYe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了影响内皮细胞迁移的一条新的信号通路,该发现对于调控肿瘤等疾病中病理性血管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比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了许多患者死亡。因此,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从疾病的预防、外界刺激、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五个方面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保健 预防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直径与手术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6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7例肿瘤直径为5-10cm肝血管瘤患者设为大血管瘤组,119例肿瘤直径〉10cm且〈20cm肝血管瘤患者设为巨大血管瘤组,26例肿瘤直径≥20cm肝血管瘤患者设为特大血管瘤组。手术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血管瘤剜除术。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住院时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面±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netyU检验。结果36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患者。其中行开腹手术315例(大血管瘤组175例、巨大血管瘤组114例、特大血管瘤组26例),行腹腔镜手术47例(大血管瘤组42例、巨大血管瘤组5例)。大血管瘤组、巨大血管瘤组、特大血管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60min(125min,205min)、220min(175min,275min)、330min(280min,42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mL(100mL,500mL)、500mL(300mL,1000mL)、1975mL(800mL,4000mL),术中输血例数分别为31、36、20例,术后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5、7例,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d(7d,9d)、9d(8d,10d)、11d(9d,13d),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84.24,80.94,53.65,31.54,47.67,P〈0.05)。大血管瘤组与巨大血管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9,6.51,x^2=11.29,Z=4.73,P〈0.05);大血管瘤组与特大血管瘤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28,6

  • 标签: 肝血管瘤 肝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牙髓再生是再生牙髓病学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分离培养、扩增并移植入预备后的根管内。新血管的形成在血管再生中很重要,利于提高移植组织的成活率。本实验研究人牙髓干细胞和促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对血管生成过程及牙髓再生的作用。从2014年4月到2005年1月,研究了血管再生术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与牙髓再生术相关的几个方面中,评估了血管再生术、人牙髓干细胞、促进血管形成和抗血管生成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血管生成因子 血运重建术 牙髓病学 血管再生 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机分析,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对比瑞舒伐他汀与立普妥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本院选取2012年7月-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0例,根据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对照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实验组(P<0.05);在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服药后副作用较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病机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中医病机 他汀类药物
  • 简介:目的:研究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抑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growthresponsegene-1,Egr-1)表达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A/R)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进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CMECs)原代培养,取3~4代的CMECs建立缺氧复氧模型。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Con)组、缺氧复氧组(A/R)、溶剂组(LIP)、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组(AS)、正义寡核苷酸转染组(S)和错配寡核苷酸转染组(Sc)。通过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内皮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观察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培养内皮细胞中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存活率。结果:A/R造成内皮细胞内MDA升高,SOD下降,上清液中LDH、TNF-α含量升高,A/R刺激下细胞Egr-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R刺激前给予AS-ODN可抑制Egr-1蛋白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程度,提高细胞存活率。结论:AS-ODN抑制培养内皮细胞Egr-1的表达,并降低A/R损伤,提示Egr-1与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反义寡核苷酸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复氧损伤 EG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