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討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 ursodesoxycholic acid, 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的 PBC患者 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例组( 32例)与对照组( 32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病例组给予熊去氧胆酸 +异甘草酸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病例组治疗总有效率 96.78%高于对照组 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 TBIL)、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lutamyltranspetidase, γ-GGT)、 IgG、 IgA、 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病例组 ALT、 AST、 TBIL、 γ-GGT、 IgG、 IgA、 IgM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指标,具有协同作用,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诊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22.836,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635, P<0.05)。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医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recep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x2 = 22.836, P < 0.05). Th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 = 8.635, 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cell lymphomas,TPCNS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TPCNSL 3例,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其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特点,收集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电子病历系统查询,6 816例脑肿瘤患者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97例。其中3例为TPCNSL,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0、67、82岁。临床表现多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麻木,行走不稳;其中1例伴有烦躁不安、易激惹;1例伴有精神萎靡、嗜睡。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或围血管生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活跃的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3例均阳性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3、CD43、T细胞胞质内抗原1、穿孔素,2/3例表达CD5、颗粒酶B,Ki-67阳性指数70%~80%。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均阴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均阳性。随访1~6个月,术后仅1例接受化疗,并于术后3个月复发死亡;1例于单纯手术后5个月复发死亡;余1例术后4个月余,未见明确复发及转移征象,后期将继续跟进随访。结论TPCNSL非常少见。因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学形态多样,且预后极差,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T细胞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周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未经治疗的中老年男性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组,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12周(3次/周)渐进性抗阻训练。于干预前、后分别利用冷加压实验(CPT)激活受试者交感神经系统,测定其安静及握力运动时前臂血液动力学变化。交感缩血管反应参数用CPT诱导肱动脉电导(FVC)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抗交感参数(即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用握力运动时与安静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差值(△%FVC)表示。结果干预前2组受试者△%F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为(7.4±8.6)%,对照组为(7.9±11.3)%,P=0.883]。干预后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发现2组受试者△%FVC[高血压组为(17.1±5.8)%,对照组为(16.9±9.7)%]均明显升高(P<0.05),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周抗阻训练能明显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性抗交感,同时发现血压升高本身并不能破坏机体功能性抗交感。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液动力学 交感缩血管反应 功能性抗交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在临床上确诊后未即时实施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现象,探讨不同原因以及转归。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次发病的PNS、确诊后未即时使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初次发病PNS患儿1 431例,男1 061例,女370例,其中130例未即时进行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占9.1%。130例未即时进行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中,75例患儿初发后经对症处理自行缓解;23例直接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1例直接用霉酚酸酯(MMF)治疗;31例拒绝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行缓解的75例中,经5~10年随访有16例持续缓解,39例复发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复发后采用ACTH治疗,失访14例。初治方案为ACTH的29例患儿中持续缓解7例。拒绝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31例中,死亡1例。单独应用MMF控制不佳。结论儿童PNS初次发病时,有小部分患儿呈现自行缓解现象,但大多数随后即复发,需要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不需要延长等待时间,除非患儿已经发生自行缓解。部分患儿家属不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需要加强沟通。在肾病发病伊始即行ACTH治疗患儿中有长期缓解者,可以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以了解ACTH作为初始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类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霉酚酸 缓解,自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醛固酮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诊断性能评价。选取2019年1月到10月间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413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3例。测定立位2 h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及肾素浓度(DRC),留取24 h尿液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尿醛固酮。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尿醛固酮及尿醛固酮与肾素浓度比值(UADRR)在筛查PA中的价值,并与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筛查PA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考察尿钠大于200 mmol/24 h、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尿醛固酮在筛查PA中的应用价值。结果LC-MS/MS检测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95%CI 0.679~0.767),最佳切点为7.13 μg/24 h,低于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0.958, 95%CI 0.934~0.975)。U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95%CI 0.920~0.966),最佳切点为1.11(μg/24 h)/(μIU/m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89.0%,与ADRR无统计学差异。当24 h尿钠含量大于200 mmo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 0.730~0.910),最佳切点值为9.31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和68.7%。对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 0.770~0.925),最佳切点值为6.91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1.3%。当入院血钾水平小于3.50 mmol/L时,尿醛固酮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CI 0.684~0.917),最佳切点值为10.63 μg/24 h,该切点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6.7%。结论LC-MS/MS检测尿醛固酮可为临床筛查PA提供参考,且在24 h尿钠大于200 mmol、老年患者或低血钾患者中筛查性能更优,若联合肾素浓度检测可提供与ADRR相当的筛查价值。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 尿分析 串联质谱法 色谱法,液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壮族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磷脂酶CE1(PLCE1)基因突变位点、特征及外周血中PLCE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1.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壮族154例PNS患儿及98例健康儿童血液样本分别组成PNS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FastTarget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对2组患儿的PLCE1基因进行测序,将检测到的突变位点与已发布的群体、功能及疾病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评估突变位点的致病性、表型及分布特征。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测2组血清样本中PLCE1蛋白水平,并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发现18种PLCE1低频突变:5种低频突变(c.670C>T、c.923G>T、c.4916C>T、c.5927_5929del、c.578T>C )只在PNS组出现;3种低频突变(c.176C>T、c.389T>C、c.4304C>T)在健康对照组及PNS组均检测到;发现了5种新的PLCE1突变(c.923G>T、c.958T>A、c.1151C>T、c.2341A>G、c.3592G>C),其中仅C.923G>T为PLCE1致病突变。2.健康对照组和PNS组血清中PLCE1水平分别为414.65(231.20,729.81) ng/L、237.84(116.14,535.85) ng/L,PNS组血清中PLCE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2,P<0.001)。结论1.本研究发现1种新的PLCE1致病突变:c.923G>T。2.PLCE1基因突变在壮族PNS患儿中存在多种表型,该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种族及地域差异。3.血清中PLCE1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蛋白,通过参与细胞的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保证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 标签: 壮族 儿童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磷脂酶CE1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膜性肾病使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于2015年3月-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与药学分析。方法:筛选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我科室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8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方法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42例,探究组 43例,对照组进行缬沙坦治疗,探究组进行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清 IgG以及补体 C3数据。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血清 IgG较小,补体 C3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显著的降低血清 IgG和补体 C3,在临床的药用价值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缬沙坦 硝苯地平控释片 临床效果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经超声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50 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为甲组 ,另择取同期 50 例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为乙组,均行超声诊断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 。结果:甲组肝脏形态缩小发生率 (12.00%) 、结节增生表现发生率 (10.00%) 均低于乙组 80.00% 、 60.00% ,甲组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 (52.00%) 、肝内胆管壁增强发生率 (66.00%) 及细颗粒表现发生率 (60.00%) 高于乙组 6.00% 、 4.00% 、 8.00% , P< 0.05。 结论: 超声鉴别诊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具有可行性、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改善预后,值得推崇 。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超声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EH患者 35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观察组( 17例)和对照组( 1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等血压指标 ,以及眼花、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低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可降低 EH患者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硝苯地平缓释片 厄贝沙坦片 原发性高血压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 要】目的:本文分析依那普利 +倍他乐克联合应用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盲选 60例纳入本次研究之中,常规组 30例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 +消心痛治疗,治疗组 30例患者接受依那普利 +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对常规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存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用依那普利 +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可有助于患者改善舒张压和收缩压,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 ;依那普利 ;冠心病 ;倍他乐克 ;硝苯地平缓释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alapril plus Betaloc in the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8, 60 cases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included in this study. 30 case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ifedipin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 Xiaoxintong, and 30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alapril + Betaloc.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res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enalapril and Betaloc can improve the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e combination is safe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 标签:
  • 作者: 李文静 王峰蓉 温磊 陈瑶 陈欢 黄晓军 路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市造血干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血液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市造血干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血液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044;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苏州 21500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特点,评估硼替佐米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pPC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特点与既往已报道多中心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比较,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将39例接受治疗患者分为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组(29例)及非硼替佐米为基础化疗组(10例),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疗效比较,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将39例患者分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组(15例)及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组(24例),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2例pPCL占同期收治浆细胞疾病总体2.6%。男22例、女20例,中位发病年龄50(30~77)岁。免疫分型显示pPCL患者表达CD38、CD138、CD45、CXCR4常见。其CXCR4表达比例高于多发性骨髓瘤(73.1%比34.7%,P =0.000),CD9、CD200 表达比例低于多发性骨髓瘤(40.7%比62.5%,P=0.028,33.3%比58.0%,P =0.021)。细胞遗传学分析示50%(14/28)的患者出现核型异常。疗效分析示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优于非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69.0%比50.0%)。中位生存期18.2(0.2~95.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61.9%、37.4%。多因素预后分析示对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年龄(P =0.027)及疗效(P =0.035)。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存优于单纯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26.8比8.1个月,P=0.021)。结论pPC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高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的应用可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HSCT的应用可能存在生存获益。

  • 标签: 白血病,浆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细胞遗传学 硼替佐米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依据房角分离处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A方式治疗,B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B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科相关参数、房角粘连(PAS)、术后并发症与远期随访情况。结果A组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PAS低于B组(P<0.05),中央前房深度(ACD)及远期随访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未见PAS,患眼均不同程度开放;B组部分患眼开放不充分,仍存在PAS。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低于B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显著,且A处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更佳,安全性高。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从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7月我院就诊的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50例。对照组仅采用卡托普利片口服治疗方法,研究组则采用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指标,以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指标、收缩压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内皮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运用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血压指标,可以明显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以及提升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价值。

  • 标签:    [ ]针刺开四关,百会穴温针灸,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DN)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脂、血压、血清白蛋白的差异。方法随机分别选取在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本院住院治疗的65例DN患者为DN组、65例PNS患者为PNS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清白蛋白(SA)、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差异。结果PNS组患者TC、TG、HDL-C、LDL-C水平均高于D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组患者SA水平低于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组患者SBP、DBP水平均高于DN组(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血脂、血压有一定影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对患者血脂、血清白蛋白、血压影响显著;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时宜合理选择调脂、降压药物,纠正低蛋白血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病综合征 血脂 血压 血清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