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0例患者的进行临床效果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好转,病人无并发症出现。讨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

  • 标签: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肿瘤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来该院就诊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诊断结果将46例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0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肠扭转患者10例,肠套叠患者11例,肠粘连患者25例,粪石患者2例,嵌顿疝患者2例。两组患者均先采取鼻肠管进行肠道减压和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再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过3个月治疗,对照组46例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中治愈0例,好转10例,无效36例,有效率21.74%,后对治疗无效患者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后共治愈16例(34.78%),好转20例(43.48%),无效9例(19.57%),死亡1例(2.17%),总有效率78.26%.结论械性肠梗阻根据病因可分为肿瘤性及非肿瘤性肠梗阻,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以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则以非手术治疗手段居多,临床应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机械性肠梗阻 肿瘤 诊断 经鼻肠导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应用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成效。方法:将我院2018.11~2021.11间收治的30名膀胱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5人。两组均选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区别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单极电刀系统而观察组应用等离子双极电刀系统。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膀胱肿瘤 单极电切术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时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68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4例。观察组施以传统部分膀胱切除术,实验组施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比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浅表性膀胱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肺间质纤维化(PF)是以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进行性损害、大量肺间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聚集为特征,最终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的临床疾病。迄今,对肺纤维化尚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临床较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抗纤维化制剂。

  • 标签: 肺间质纤维化 治疗进展
  • 作者: 申丽旻 1 任珊 1 何聪 1 蒋小芝 1 常瑞利 2 赵鹤龄 1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05-06
  • 出处:《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医学临床专集》2019年第39卷12月
  • 机构:1.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石家庄 050000 2.南宫冀南长城医院重症医学科 邢台 05575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 -6、白介素 -1及降钙素的影响。方法:将 80只雌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Ⅰ组:健康对照组( 8只);Ⅱ组:假手术组( 8只);Ⅲ组:脓毒症模型组( 32只) :应用盲肠结扎及穿孔( CLP)方法制造脓毒症模型;Ⅳ组:辛伐他汀预处理组( 32只):给予辛伐他汀 20mg/kg. day,每日一次,连续灌胃 2周,其他三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Ⅰ组大鼠活杀留取血液标本。Ⅱ组术后 6h留取血液标本。Ⅲ组及Ⅳ组分别于术后 3h、 6h、 24h及 48h留取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血液标本中 TNF-α、 IL-1 、 IL-6 、 PCT水平。结果:Ⅲ组各时间点测定的 TNF-α、 IL-6、 IL-1、 PCT水平较 I、 II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有统计学差异 (P< 0.05),Ⅳ组各时间点 TNF-α、 IL-6、 IL-1、 PCT水平较Ⅲ组明显减少 (P< 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脓毒症模型大鼠血清 TNF-α、 IL-1、 IL-6、 PCT水平, 抑制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介素 -1 白介素 -6 降钙素原 辛伐他汀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锁骨发恶性肿瘤整块切除术后锁骨区巨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肩关节功能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例锁骨发恶性肿瘤肿瘤整块切除(全锁骨或次全锁骨切除)及个体化修复锁骨区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57、14岁。肿瘤类型为骨肉瘤、孤立性浆细胞瘤、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术后辅助化疗及肩关节康复锻炼,评估肿瘤转归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功能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MSTS)、Constant-Murley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结果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33、23、8个月,至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在肿瘤切除后,1例骨肉瘤及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患者行锁骨钢板联合先进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重建,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行LARS韧带重建,末次随访MSTS分别为28、30、28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80、90、84分,UCLA评分分别为29、33、30分。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发恶性肿瘤整块切除后重建锁骨及周围重要韧带对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意义重大,锁骨及胸锁关节重建后可获得较满意的稳定性及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 标签: 锁骨 骨肿瘤 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报告1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肝脏发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患者男,47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病史20余年。患者两年前意外发现肝脏占位,随访期间,肿块逐渐增大。CT检查为肝Ⅳ、Ⅷ段低密度肿块;MRI呈稍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持续明显强化;最终病理确诊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肝脏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急诊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恶性肿瘤早期感染患者6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未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含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阳性率及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含量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单项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血清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恶性肿瘤 早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耻骨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了Ⅲ区半骨盆切除联合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的5例耻骨发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26~46岁,平均36.3岁;耻骨上支切除3例,全耻骨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为软骨肉瘤;Enneking分期:Ⅱa期1例,Ⅱb期4例。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确定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及假体、进行手术模拟。共设计5个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其中3例为保留部分耻骨的髓内柄固定式假体,2例为不保留耻骨的非髓内柄固定式假体。术后通过国际肌肉骨骼肿瘤(MST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假体植入位置及假体与宿主骨界面整合情况评估,并记录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获得R0切除并按计划重建。术中失血量300~3 700 mL,平均为1 680 mL;手术时间180~430 min,平均为294 min。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20.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无疾病证据存活,无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9~31分,平均29.8分。其中1例男性患者主诉阴茎勃起功能障碍。3例患者出现髓内柄周围微动磨损,2例患者出现正常耻骨面骨磨损。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无深部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或螺钉断裂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耻骨发恶性骨肿瘤早期疗效显著,是骨盆恶性肿瘤重建的可靠方式。

  • 标签: 骨盆 肿瘤 假体设计 3D打印技术 切除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多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以双发癌多见,三发癌比较少见,同时性三发癌就更为少见,对此类肿瘤及早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目前高通量测序在癌症广泛应用,为疾病诊治提高了依据。本文通过报道一例确诊病历的诊疗经过,并根据高通量测序指导肿瘤个体化诊疗,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供临床诊治经验。

  • 标签: 多原发恶性肿瘤 同时性 高通量测序 肺癌 胃癌 结肠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描述发骨肿瘤患者正性负性情绪和生命质量的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生命质量量表对81例发恶性骨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正性情绪与生命质量的功能状况和总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症状中的疲倦、食欲丧失和经济困难呈显著负相关(p <0.05);负性情绪与生命质量的功能状况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症状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失眠、食欲丧失和便秘呈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发恶性骨肿瘤患者正性负性情绪与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正性负性情绪状况,及时给予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关键词】骨肿瘤;正性负性情绪;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发灶大小、肿瘤代谢变化情况,以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取10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肿瘤代谢、发灶大小等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肿瘤代谢参数、平均肿瘤直径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的肿瘤代谢、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对患者预后起到监测作用。

  • 标签: 晚期胃癌 肿瘤代谢 化疗 原发灶大小 预后 平均肿瘤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发灶大小、肿瘤代谢变化情况,以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取10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肿瘤代谢、发灶大小等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肿瘤代谢参数、平均肿瘤直径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的肿瘤代谢、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对患者预后起到监测作用。

  • 标签: 晚期胃癌 肿瘤代谢 化疗 原发灶大小 预后 平均肿瘤直径
  • 简介:目的:比较肝切除术与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单发肿直径≤5cm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H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4例单发肿直径≤5cm肝细胞癌合并PH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4例患者中,61例行R0肝切除术,93例行RFA。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类患者资料进行匹配。将匹配后行肝切除术患者设为肝切除术组,行RFA患者设为RFA组。(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行肝脏CT增强检查或MRI增强检查,术后3个月内每个月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水平、B超、肺部CT,术后3个月至术后2年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了解患者无瘤生存情况和总体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7月31日或死亡。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倾向评分匹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54例患者中118例(肝切除术组和RFA组各59例)配对成功。两组患者肿瘤直径和术前白蛋白水平倾向评分匹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0,6.687,P〈0.05),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6,2.484,P〉0.05)。(2)随访和生存情况:匹配前154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5~9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4.4个月。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1%、79.5%、64.1%、40.3%,行RFA患者分别为84.9%、68.6%、52.8%、43.4%,两者无瘤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7�

  • 标签: 肝细胞癌 门静脉高压症 肝切除术 射频消融术 预后 倾向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在神经肿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受神经肿瘤开颅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选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三个指标数据均小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 神经肿瘤 开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在神经肿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神经肿瘤开颅手术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对比手术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 神经肿瘤开颅 手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小儿纵隔肿瘤精准手术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4例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Hisense CAS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分为三维重建组(29例,53.70%)和二维CT组(25例,46.30%)。对比2组手术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应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种方法模拟手术与实际手术情况。结果三维重建组与二维CT组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维重建组的手术时长[(125.14±41.37) min]短于二维CT组[(149.24±44.53) min](P=0.044);三维重建组的术中出血量[15.00(13.50,25.00) mL]少于二维CT组[36.00(30.00,75.00) mL](P<0.001);并且三维重建组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时间[4.00(3.00,5.50) d]和术后住院天数[(8.83±3.39) d]均短于二维CT组[7.00(5.00,11.50) d、(11.00±4.10) d](P=0.001、0.038);三维重建组和二维C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模拟手术手术实际探查情况相符。结论使用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能真实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血管的解剖关系,可提高儿童纵隔肿瘤手术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精准手术 计算机辅助手术 纵隔肿瘤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