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韩大元在《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1期撰文《“法治中国”的宪法界限》认为,要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宪法界限,把政治话语转化为法律话语。一是“法治中国”的“中国”不宜直接解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把中国解释为历史、地理和文化的概念,法治中国在宪法上的实效范围可扩大到更大空间.有助于以中国为平台寻求共识,

  • 标签: 法治中国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话语 三中全会 政治话语
  • 简介:对民主的肯认及对多数民主的警惕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共识。一定程度上说,孙斯坦的审议民主是对这种共识所做的进一步的探寻与尝试。孙斯坦主张对民主应进行宪法解释,他的有关审议民主的宪法构造以及宪法实践的观点,对于改进我国现有的民主制度以及完善我国宪法的民主设计颇有启示意义。

  • 标签: 审议民主 宪法诠释 宪法构造 宪法实践
  • 简介:凭借严格的品质管理和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创始于1888年的香港李锦记,在上世纪70年代被迅速打造成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酱料王国。李锦记蚝油在美国已经占到了88%的市场份额,在日本的占有率排在第二位。进入内地20年里,李锦记始终保持着每年25%的增速,从未亏过钱。然而这样一家快速成长的企业,其股权始终100%家族控股,既不引进战略投资者,也不考虑上市。

  • 标签: 家族控股 李锦记 宪法 市场拓展能力 战略投资者 品质管理
  • 简介: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山东省高院提起的一桩“因冒名顶替上大学”引发的诉讼进行司法解释,公布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责任的批复》。《批复》指示有关法院在审理这一类案件时可以直接运用宪法的相关规定。此《批复》在我国司法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宪法条款首次成为法院裁判具体案件的法律依据,迈出了我国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步。

  • 标签: 宪法司法化 法院 案件 法条 宪法保护 审理
  • 简介: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这种权威在现实中的实现需要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本文正是从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法律保障四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问题。

  • 标签: 宪法实施 保障措施 思想保障 政治保障 法律保障
  • 简介:10月18日子夜时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一座风格怪异的建筑物里——它曾是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的主会场,连续开了近6个小时会议的欧盟27国首脑们长舒一口气。他们心里清楚,自己正在书写一段新的历史:取代欧盟宪法条约的《里斯本条约》刚刚在他们手上诞生。

  • 标签: 欧盟宪法条约 主会场 世博会 建筑物 葡萄牙
  • 简介: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体系,在1991年底以前已经彻底瓦解。在苏东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过程中,作为各国基本法的宪法也经历了重大的演变。苏东各国宪法的重大演变,从时间上看,苏联发生于1988年至1990年,而东欧各国则集中在1989年至1990年。从内容上看,尽管由于各国政治社会情况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同而使各国宪法之间显示出一些差异,但它们演变的基本走向或脉络却

  • 标签: 苏东 社会情况 东欧社会主义 结社权 违宪行为 选举程序
  • 简介:摘要正当法律程序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保障人权和对政府权力以及政府行为的有效约束。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国家,在其宪法修正案中以成文宪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正当法律程序,其中第五条修正案的正当法律程序限制联邦政府,第十四条修正案限制各州。美国关于正当法律程序的解释有一下三种第一种,原意解释;第二种,解释者意图主义;第三种,建设性解释。

  • 标签: 正当程序 美国宪法 解释方法
  • 简介:一、导言依照国民政府26年5月18日明令宣布,曾经立法院同年4月30日删定的“五五宪草”第142条,规定“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参看第140条),又第79条,“司法院有统一解释法律命令之权”。时贤对此颇有商讨,因为是项规定影响很大,归纳说来,可分为下列四端:(1)解释宪法之权,深切控制宪法本身的涵义;(2)深切操持宪法的生机;(3)深切监护宪法和一般法律命令之实施,或其相互间的消长成败;(4)深切影响民众本身与民众对政府的权义关系。

  • 标签: 宪法 国民政府 解释法律 立法院 五五宪草 命令
  • 简介:<正>我国1954年宪法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自由”这一重要的公民权利,被十年浩劫中的1975年宪法取消以后,一直未恢复。在整体深层改革、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今天,应该重新考虑这一重大问题了。一、改革要求和发展方向《人民日报》发表国家科委抽样调查结果,有1/3的专业技术人员闲置“无用”。他们大多要求取消迁移限制,实行“人户分

  • 标签: 迁徙自由 自由迁徙 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 迁移 经济新秩序
  • 简介:一部完整的宪法典至少必须解决两项攸关宪政实现的根本问题:一是谁来判断政府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宪以及违宪之后的责任承担;二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遭受政府行为的侵害后如何得到宪法救济。如果以此作为衡量现行宪法是否得以充分实施的标尺的话,现行宪法在当下中国的实施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部良宪之实施何以如此艰难?概括起来,其原因主要在于“宪法不是法”的认知观念尚未被打破;法官发现法律之方法机械与教条化;最高法院司法批复客观上阻碍了宪法的可诉性;社会成员普遍缺乏宪法思维以及缺乏宪法实施的制度机制。

  • 标签: 宪法 实施 宪政 艰难
  • 简介:利益是人类社会一切历史活动的原动力。人们恪守法或违背法,并不在于法律本身而在于法所保护的利益或者说是行为所追求的利益。一定的利益差别,产生不同的利益关系主体,由于社会权利关系首先是作为一种利益关系表

  • 标签: 各种利益关系 宪法确认 利益差别 权利关系 利益主体 利益调整
  • 简介:无论从立宪角度还是司宪角度来看,宪法规范都应当具有普遍直接的效力.这是宪法法律性的必然推论,也是宪政的内在要求.宪法规范在公法领域的效力是绝对的,公民基本权利对抗国家的效力是无限制的,但宪法规范在私法领域的效力则是很有限的.

  • 标签: 宪法规范 效力 宪法法律性 宪政 法治 人权
  • 简介:从介绍当代世界的三种宪法监督模式的基本状况入手,阐述了我国宪法监督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宪法监督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简要分析了完善中国宪法司法审查制度的几点想法。

  • 标签: 宪法监督模式 国际视野 借鉴研究 几点思考
  • 简介:要建立法治中国,就必须有完善的宪法运行机制。我国的宪法监督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才能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沿着宪政轨道健康发展。

  • 标签: 宪法 监督 制度
  • 简介:(一)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大约产生在十七、十八世纪。有了宪法,才产生了宪法学。当时在德、意、俄等大陆国家称为国家法学,在英、美这些国家叫宪法学。宪法宪法学,同有几千年历史的普通法律相比,要晚得多,它们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则更晚些,如果从1840年算起,才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 标签: 宪法学 大陆国家 民族问题 比较宪法 宪法制度 中国宪政
  • 简介: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宪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使人们对宪法的实际效力产生质疑。纵观西方的宪政史,宪法效力是和司法审查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政审查制度是实现宪法效力的必由之路。

  • 标签: 宪法 效力 司法审查
  • 简介:法治至上,实为宪法至上。宪法至上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宪法至上和实质意义上的宪法至上。宪法的核心范畴是以权力和权利为构成要素的法权,对权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权利进行充分的保障是宪法内容的核心。权利和权力永远相伴相生。以法权视角研究宪法至上,是一个新的尝试。

  • 标签: 宪法至上 法权 权利 权力 规制
  • 简介:  Wheare强调的另一种分类法是高于立法机关的宪法和低于立法机关的宪法,Wheare还把宪法分成议会制宪法和总统制宪法,是Wheare关于宪法概念和宪政的克星的阐述

  • 标签: 惠尔现代 现代宪法 读惠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