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418例,女860例;中位年龄81(75,9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728例,股骨颈骨折550例。绘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后谵妄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别得到最佳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根据最佳截断点分别将NLR、MLR、PLR分成升高组和正常组。根据髋部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NLR、MLR、PLR中位数分别为5.43(3.87, 7.88)、0.40(0.29, 0.54)、158.40(118.00, 222.50)。术后共153例(12.0%)患者发生谵妄,利用ROC曲线研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最佳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613(57.5%、77.1%、0.726)、0.512(52.3%、74.0%、0.663)、201.125(68.6%、73.3%、0.751)。其中NLR升高(OR=2.046,95% CI:1.322~3.166,P<0.001)、MLR升高(OR=1.568,95% CI:1.039~2.367,P=0.032)、PLR升高(OR=3.489,95% CI:2.290~5.317,P<0.001)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NLR≥7.613、MLR≥0.512和PLR≥201.125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NLR、MLR和PLR对术后谵妄预测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 谵妄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肝癌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份至2014年3月份我院12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数据,并进行定期回访。根据ROC曲线以NLR=2.84、PLR=138.9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84),高PLR组(PLR≥138.9),低NLR组(NLR<2.84),低PLR(PLR<138.9)组,高NLR+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PLR组(NLR<2.84、PLR<138.9)和高NLR+低PLR组(NLR≥2.84,PLR<138.9),低NLR+高PLR组(NLR<2.84、PLR≥138.9)。Logrank单因素分析八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导入Cox回归模型行风险分析。结果122例患者3年的无瘤生存为10.2%。高NLR+PLR组55例,3年的无瘤生存为3.5%。低NLR+低PLR组20例,3年的无瘤生存为22.9%。两组无瘤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LR≥2.84、PLR≥138.9、肿瘤>5cm、血管侵犯、AFP≥200ng/ml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六个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采用二代测序(NGS)的技术平台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样本中肿瘤抑制基因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等位基因(PTEN)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并对其与接受索拉非尼治疗患者预后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对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集和保存的52例单纯接受索拉非尼治疗患者的HCC成对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样本,提取样本中的总DNA样品;使用亚硫酸氢盐处理DNA样品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PTEN启动子区进行扩增,进一步对扩增产物进行二代测序分析。在对PTEN甲基化的临床意义分析中通过log-rank统计学分析方法计算患者组间生存期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肿瘤组织中PTEN启动子区甲基化(29.17%±9.5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7%±2.86%)(t=19.970,P<0.05)。同时,在HCC组织中,PTEN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其表达负相关(F=47.270,P<0.000 1;Y=-1 800×X+38.03),PTEN甲基化与患者接受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治疗的预后负相关(χ²=4.313,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新型PTEN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检测方法,PTEN甲基化可能是HCC诊断及靶向治疗的靶标之一。

  • 标签: 甲基化 肝细胞癌 下一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迁移蛋白A2基因(HMGA2)调控微小RNA(miRNA,miR)-497-5p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测定5种膀胱癌细胞系、膀胱永生化上皮细胞SV-HUC-1和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细胞中的HMGA2表达。构建HMGA2过表达和si-HMGA2质粒转染EJ细胞,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检测各组EJ细胞miR-497-5p和p65、p-p65表达水平。EJ细胞转染不同质粒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测定侵袭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5种膀胱癌细胞系的HMGA2表达(10.31±0.86、138.38±19.32、34.55±3.95、10.88±0.56、220.55±15.32)高于SV-HUC-1(2.02±0.32,t=15.648、12.223、14.218、23.793、24.701,P<0.01)。HMGA2组克隆数和侵袭细胞个数[(254.33±7.64)、(380.67±7.10个)]高于Blank组[(170.67±14.79)、(267±11.37)个,t=9.768、17.168,P<0.01];miR-497-5p mimic组克隆数和侵袭细胞个数[(174.00±1.73)、(109±3.46)个]低于miR-NC组[(189.00±7.55)、(219.00±16.64)个,t=3.354、11.207,P<0.01)];si-HMGA2+miR-497-5p inhibitor组克隆数和侵袭细胞个数[(203.00±13.08)、(305.00±3.46)个]高于si-HMGA2组[(138.67±19.04)、(170.33±24.99)个,t=4.825、9.247,P<0.01]。HMGA2转染组p-p65/p65水平的比值(254.33±7.64)高于对照组(254.33±7.64,t=18.557,P<0.01)。结论HMGA2基因负向调控miR-497-5p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标签: 高迁移率蛋白A2 微小RNA-497-5p 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门冬酰胺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联合化疗期间药源性糖尿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诸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ALL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使用的门冬酰胺酶不同分为左旋门冬酰胺酶组67例、培门冬酶组3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人口学、临床指标以及化疗后缓解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治疗期间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化疗患儿在化疗后的随机血糖(t=2.515,P=0.014)、白蛋白(t=2.407,P=0.018)和血清C肽(t=2.030,P=0.045)、是否发生糖尿病(t=5.380,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期间,药源性糖尿病在诱导缓解期发生最高。左旋门冬酰胺酶组发生(31.3%,21/67)较培门冬酶组(12.1%,4/33)高(χ2=4.357,P=0.037)。年龄(χ2=7.748,P=0.005)、危险分层(χ2=10.500,P=0.0.005)和化疗药物种类(χ2=7.752,P=0.005)是影响ALL患儿化疗期间发生药源性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越大化疗期间糖尿病发生风险越大,培门冬酶组药源性糖尿病发生风险是左旋门冬酰胺酶组的0.107倍,高危患儿药源性糖尿病发生风险是低危患儿的9.916倍。结论ALL患儿使用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药源性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化疗早期,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联合化疗发生药源性糖尿病的风险较使用培门冬酶的高。临床上使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ALL患儿,可有效减少化疗期间药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 标签: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药物疗法,联合 白血病,双表型,急性 糖尿病 儿童 对比研究
  • 简介:目标: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阐明按年龄和性别分层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存预测因子的差异。方法:SEER用于计算1973年至2012年间OTSCC患者的生存趋势。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流行病学 监测 性别 年龄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能否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CNKI、万方、维普六个数据库中检索腹膜转移的相关文献,并手动检索了法国Elias团队关于腹膜转移的研究。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2)有接受CRS+HIPEC治疗为试验组和接受其他治疗为对照组的资料;(3)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生存分析数据;(4)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5)文献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排除标准:(1)仅有摘要的研究;(2)数据不全的研究。文献的筛选和数据提取由两人独立进行,存在分歧的文献由第三人决定。提取的数据包括作者、发表年份、受试者数量、受试者的入组时间、随访时间、研究设计、治疗方案,以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风险比HR及其95% CI,若文中未提供,则通过Engauge Digitizer11.1软件从生存曲线中提取随访时间和相应时间点的生存,计算HR及其95% CI。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STATA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HR及其95% CI进行合并分析,试验间异质性通过Q检验和I2统计量进行评估。当不存在显著异质性时(Q检验:P≥0.1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时(Q检验:P<0.1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找出异质性的来源。用敏感性分析评价合并结果的稳定性。通过Egger检验和Begg检验来评估发表偏倚(P<0.05表示存在发表偏倚),并通过Begg漏斗图在风险比对数上的视觉对称性来反映。结果共有10项研究被纳入进行Meta分析,包括1项随机对照试验、9项队列研究,1项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不确定;9项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分均>7分,均为高质量研究。其中试验组有781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对照组有2 452例接受了其他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姑息化疗(PC)和腹腔内化疗(IPC)]。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生存(OS)高于其他治疗对照组(HR=0.43,95% CI:0.34~0.54),但研究异质性较大(P=0.024,I2=52.9%)。不同对照治疗方案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OS高于CRS(HR=0.63,95% CI:0.44~0.90)、PC(HR=0.37,95% CI:0.32~0.43)和CRS+IPC(HR=0.60,95% CI:0.37~0.96)这3个对照组;由于各亚组研究异质性较低(CRS组:P=0.255,I2=22.9%;PC组:P=0.222,I2=29.9%;CRS+IPC组:P=0.947,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合并。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删除各项研究后的合并分析结果差别不大,提示合并分析结果较为可靠。各研究偏倚检测结果显示:Begg检验(P=0.088)>0.05,Egger检验(P=0.138)>0.05,Begg漏斗图上的散点分布基本对称,表明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CRS+HIPEC可以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OS。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膜转移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化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疫苗接种、疫苗全程接种及传染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80例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为研究组,给予预防接种管理,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疫苗全程接种及传染病发病。结果:研究组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100.00%)、疫苗接种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疫苗接种(80.00%)及疫苗全程接种(75.00%),传染病发病(7.50%)低于对照组(30.00%)(P

  • 标签: 流动儿童 疫苗接种率 疫苗全程接种率 传染病发生率 预防接种管理
  • 简介:摘要吞噬体经过早期内体、晚期内体和溶酶体融合的变化,最终生成能降解抗原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体成熟。吞噬体在不同免疫细胞中成熟后的功能差异,导致其对抗原摄取后的加工呈现不同的特征。通过比较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3种免疫细胞摄取抗原后的吞噬体功能差异,发现免疫细胞抗原降解能力与抗原提呈能力相反,三者中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最强,巨噬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最弱。免疫细胞吞噬体成熟与抗原提呈能力的深入研究,将为疫苗研制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吞噬体成熟 功能差异 抗原提呈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较常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不同患者临床过程、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差异较大。AITL肿瘤微环境(TME)的细胞数量和成分可变,除肿瘤细胞外,还包括非肿瘤细胞和基质,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成分,其中,TILs是TME的关键成员,可能对AITL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AITL中TILs的主要构成与预后、不同TILs与治疗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总结AITL中TILs的特征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以期寻找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开辟AITL免疫药物治疗研发的新领域。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fibroblastcells,HPLFs)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cells,OBs)细胞数量和碱磷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人OBs与HPLFs共培养系统,通过细胞计数及生化检测法观察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成骨细胞细胞数量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结果:3d和5d时,共培养组OBs细胞计数分别为4.5×10。及8.5×1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分别与对照组OBs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transwell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相比,在3d时,两组OBsALP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5d及7d时差异尤其显著(p〈0.01),transwell共培养组OBsALP活性低于对照组。结论:人HPLFs能增加OBs的细胞数量,但抑制OBsALP活性。

  • 标签: 成骨细胞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增殖 碱性磷酸酶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婴儿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中枢浸润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中枢浸润患儿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本例患儿强化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论针对此病例患儿,做好皮肤黏膜、鞘内化疗、用药及家长心理等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重视感染预防,可以减少化疗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

  • 标签: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中枢浸润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对成分输血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无论是制备浓缩红细胞还是单采血小板,均主要采用白细胞滤器。白细胞滤器可使成分血中的绝大部分白细胞被阻隔在滤器内而被清除,并且最终白细胞滤器通常也作为生物垃圾被处理。然而,白细胞滤器中的白细胞是可供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细胞资源,并且逐步获得相关研究者的关注。笔者拟就白细胞滤器中白细胞的回收方法、细胞活性及生物学特点等进行介绍,旨在为促进白细胞滤器中白细胞的再利用,以及白细胞滤器回收所得白细胞的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白细胞 白细胞去除术 白细胞滤器 细胞存活 细胞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神经母细胞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使用外泌体提取纯化试剂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外泌体进行提取和纯化,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蛋白免疫印记法对外泌体的形态、大小和标志蛋白进行鉴定。根据细胞培养基中是否加入外泌体,分为外泌体组和对照组,利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外泌体对SH-SY5Y增殖活力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外泌体为茶托样形状,并被一层磷脂膜所包被,直径在30~150 nm之间;蛋白免疫印记法显示,位于外泌体内、外的标志蛋白TSG101和CD63均有富集。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48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为(0.95±0.02)与对照组(0.88±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7,P=0.081 4);但是在共培养72 h后外泌体组的细胞存活为(1.09±0.09)较对照组(0.92±0.03)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P=0.038 9)。细胞转移实验结果显示,外泌体组SH-SY5Y细胞的迁移数量为(28.8±5.02)个较对照组(14.8±4.76)个明显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01 9)。结论神经母细胞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表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能成为交叉信号传递的平台,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发挥自分泌的作用。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外泌体 细胞增殖 转移
  • 简介:目的观察茶多酚对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ells,CIK)杀伤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和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和死亡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与人CIK细胞和SGC-7901细胞株共同作用,然后测定人CIK细胞杀瘤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培养的SGC-7901细胞株作用1~8小时后,弃含有茶多酚的培养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然后测定其死亡和凋亡数,用CIK细胞作对照组.结果茶多酚浓度400mg·L-1,作用CIK细胞4小时后能明显增强CIK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与未诱导组和其它浓度组相比P<0.01;CIK细胞对经茶多酚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株杀伤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种浓度的茶多酚分别与CIK和SGC-7901细胞作用1~8小时,弃诱导液再继续培养24小时后,均能诱导其死亡和凋亡,在茶多酚浓度400mg·L-1、诱导时间4小时时最明显;同一浓度的茶多酚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明显高于CIK细胞对照组.结论茶多酚在一定浓度时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经茶多酚处理的SGC-7901细胞株更易被CIK细胞杀伤.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浓度和时间内茶多酚能诱导SGC-7901死亡和凋亡,有效浓度内对人CIK细胞细胞毒性.

  • 标签: 茶多酚 人胃癌细胞株 CIK细胞 抑瘤活性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活力细胞对改善皮肤细胞活性的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给予自体活力细胞技术配合高浓度生长因子,对照组给予电针透刺法。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部位皱纹评分比较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活力细胞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皮肤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 标签: 无创焕颜术 皮肤 应用
  • 简介:据UngrinMD2011年12月2日(BiotechnolBioeng,2011Dec2.doi:10.1002/bit.24375)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技术从人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stemcell,PSC)中制造出医学上有用的数量足够的内胚层细胞(endodermcell),从而战胜开发糖尿病和肝脏疾病的再生性治疗方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障碍,为科学家们指引通往临床应用的道路。

  • 标签: 人干细胞 规模制造 内胚层 多能干细胞 研究人员 CELL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2岁男性的睾丸恶性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瘤。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细胞多角形,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仁清晰,核分裂象易见。间质黏液样变,多量钙化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抑制素、S-100蛋白、Calretinin阳性表达。肿瘤425基因panel二代测序显示:PRKAR1A第8号外显子第648位碱基缺失c.648del(p.A217Qfs*5)突变。该病非常罕见,目前随访18个月,患者出现了广泛转移,提示病理医师在工作中需注意罕见的该肿瘤提示为恶性的组织学特征,并加强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发生于躯干部位比较多见,头颈部位极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我科收治的左鼻前庭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显微镜辅助下左鼻前庭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目前随访近4年,肿瘤未见复发及转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