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脑卒中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药物治疗的证据支持情况及药物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建库至2018年10月相关文献,并手工检索综述中的参考文献及数据库中未收录的文献。结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治疗PSD方面,对于氟西汀,2篇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SRs)显示其治疗PSD无效,1篇显示有效;对于西酞普兰,2篇SRs显示其治疗PSD有效,1篇显示无效;对于帕罗西汀,1篇SR显示其治疗PSD无效,1篇显示有效;对于舍曲林,2篇SRs均显示其治疗PSD无效;对于艾司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均有1篇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其治疗PSD有效。结论:医师和药师在选择药物治疗PSD时,应考虑相关支持证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注意各种抗抑郁药的特征和不良反应。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药物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抑郁(PSD)患者应用运动疗法联合心理引导治疗的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PSD患者临床资料,按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心理疏导单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比较,观察组HAM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和治疗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D患者经运动疗法和心理疏导联合干预后,可明显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依从性 心理疏导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每组3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米氮平、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治疗抑郁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BI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测定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临床上采用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自理能力,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治疗优势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米氮平 重复经颅磁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司西酞普兰辅助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观察组艾司西酞普兰+氯吡格雷干预;对照组单纯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氯吡格雷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经口间歇管饲效果。方法:9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分别予以经鼻持续性胃管插入法、经口间歇管饲。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吞咽功能、抑郁情绪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入院1月,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及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均显著较对照组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观察组(4.26%)显著较对照组(19.15%)低(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工作中采用经口间歇管饲,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抑郁情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肺部感染 抑郁情绪 吞咽障碍 脑卒中 经口间歇管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经口间歇管饲效果。方法:9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分别予以经鼻持续性胃管插入法、经口间歇管饲。对比两组营养状况、吞咽功能、抑郁情绪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入院1月,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及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均显著较对照组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观察组(4.26%)显著较对照组(19.15%)低(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工作中采用经口间歇管饲,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抑郁情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肺部感染 抑郁情绪 吞咽障碍 脑卒中 经口间歇管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药学价值。方法:研究样本收集时间点在2019.01~2021.07期间,68例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症患者为研究样本数据,盲选抽签法,用药方案对比,探讨临床应用效果,对照组/34(西药治疗),实验组/34(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患者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不良反应评分。结果: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不良反应评分有积极优化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抑郁症疾病,临床疗效积极,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用药安全,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加味补阳还五汤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症 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个性化叙事护理的期间,同时加用渐进性健康宣教开展干预脑卒中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66例PS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叙事护理联合渐进性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护理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SD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叙事护理 渐进性健康宣教 PSD SDS 护理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产后抑郁的检出情况,探讨影响产后抑郁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011年收治的足月分娩的产妇626例,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于产后6周对产妇行问卷调查,分析产后抑郁检出率和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家庭经济条件差、缺乏母乳喂养、文化程度低和缺乏家庭支持是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3、5.98、8.25和8.44,且随着OR值的增大,危险相关性随之增加。结论产后抑郁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对孕产妇加强产前检查及围产期精神、心理卫生保健,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 标签: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失眠在临床上很常见,大部分临床医师在遇见脑卒中失眠的患者,仅作为普通失眠人群,未考虑到脑卒中人群的特殊性。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不同。脑卒中失眠药物的疗效和选择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围绕脑卒中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失眠 脑卒中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报道2例青年卒中患者,病情好转后偏瘫侧不明原因出现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考虑为脑卒中异位骨化,给予非甾体抗炎药、阿仑膦酸钠及康复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病变范围无扩大。该病国内报道少,应提高对疾病认识,早期干预,以免加重患者残疾。

  • 标签: 卒中 异位性骨化 病例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在脑卒中发生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途径。方法对入住本院收的60名癫痫病人(脑卒中),对他们的卒中部位及类型、发病类型与时间等展开分析。结果(1)癫痫发作时间根据卒中癫痫发作的时间分为可分为迟发性癫痫、早发性癫痫,迟发性癫痫是指在脑卒中病程2周出现多次癫痫发作,脑卒中病程的两个星期内会有数次发生癫痫发作现象即为早发性癫痫。本组病例中有早发性癫痫17例,晚发性癫痫43例。(2)癫痫发作类型部分性发作26例,全身性发作34例。(3)癫痫与脑卒中类型脑血栓形成继发性癫痫为14例,占23.3%;脑栓塞继发性癫痫为7例,占11.7%;脑出血继发性癫痫为30例,占50%;蛛网膜下腔出血为9例,占15.0%。(4)部位、类型18名病人为脑出血,包括脑叶3例,脑干4例,9例基底节区,小脑2例;28名病人为脑梗死,包括4例小脑,4例脑干,6例脑叶,12例基底节区;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结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是脑卒中癫痫,卒中类型和其产生没有关系。基底节区这个部位的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表明,基底节区病人(伴有出血性脑卒中病灶部位)必需注意癫痫的发生。癫痫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以免影响脑卒中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癫痫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97-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癫痫的发病原理,临床特征,病中治疗和病后恢复,经过系统的研究来提高临床认识和医治质量。方法对我院接收的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例档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次分析的案例中,脑卒中癫痫的发病的发生率为8.87%,女性发生率为2.42%,男性发生率为6.41%,脑卒中癫痫的的早期发生率比晚期发生率高得多,几乎是2倍还多,脑卒中的发生类型,性质与病灶部位有关,易发生癫痫的病灶是皮质病灶。结果对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理进行探讨,脑卒中癫痫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皮层病灶更易发病,并且基本上是全面性发作,治疗及时可有效控制。

  • 标签: 脑卒中后癫痫 发病机理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新型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简述多种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悬吊技术、普拉提运动、常规与运动康复结合、强制康复训练、综合运动训练、八段锦运动等,从而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其在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上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临床报道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康复疗法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每天忍受着疼痛,疼痛的持续存在不仅使患者无法有效配合功能康复训练,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对脑卒中疼痛(post-stroke pain, PSP)的常见类型、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进行简述,并对各类型PSP[卒中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 PSSP)、卒中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痉挛性疼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和卒中后头痛]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使临床医务工作者能更有效识别和治疗PSP。

  • 标签: 疼痛 脑卒中康复 肩痛 卒中后中枢痛 痉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头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