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神经内科收治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及是否溶栓分为三组:年龄≥80岁且溶栓的为高龄溶栓组46例,年龄≥80岁未溶栓的为高龄非溶栓组62例,年龄<80岁且溶栓的为低龄溶栓组90例。高龄溶栓组分别与高龄非溶栓组、低龄溶栓组比较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发病90 d时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定预后。结果高龄溶栓组治疗7 d后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优于高龄非溶栓组,但差于低龄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溶栓组与高龄非溶栓组颅内出血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消化道出血、90 d病死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溶栓组与低龄溶栓组颅内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消化道出血及90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老年人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导致人类尤其是高龄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其重要治疗方式,但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整体状况差等增加了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的风险。颅内出血转化使患者病情恶化,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高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需要高度关注高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以降低颅内出血转化发生风险,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颅内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老年人,80以上
  • 作者: 吕洋 燕朱轩 李静 吴伟强 岳红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眼科中心,兰州 730000,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眼科中心,兰州 73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普外科,兰州 730000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全球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CoV)疫情。一直以来,关于CoV眼部感染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前期研究表明,在猫和鼠的动物模型中,冠状病毒会引起如结膜炎、角膜炎、前葡萄膜炎、视网膜炎和视神经炎等多种眼部感染。文章重点综述了人和动物冠状病毒引起的相关眼部感染,为进一步研究人类冠状病毒感染对眼部的影响奠定重要的基础。

  • 标签: 冠状病毒 眼部感染 猫科动物和小鼠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早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7例)和对照组(n=3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结果:在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术后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值得参考。

  • 标签: 早期胃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从施工效率较高、对市政交通造成的影响较小及对市政环境造成的破坏较小3方面分析顶管施工技术的优势,从施工工艺的选择、机头的设置等具体施工环节阐述顶管施工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 标签: 顶管技术 市政给排水工程 管道施工
  • 简介: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矿山采矿工程应用方面,有许多安全管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处理,安全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强 化,增强团队安全意识,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要得到保障,提升整体的安全观,加大安全管理费用的投入,对相关的安全措施进行 检查,建立合理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遇到紧急问题要有相对应的安全救援措施。

  • 标签: 矿山采 矿工程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教学工作要“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文章从新课程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 标签: 小学美术教育 新课程 学生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原轨道车辆落车调整可调标准轨标准按照TB10302-96执行,轨道的高低差不大于2mm。而随着轨道车辆质量的提高,相应的辅助设施标准也随着提高,要求按照TB/T2782-1997标准执行,轨道的高低差不大于0.8mm。由于轨道使用材质和设计结构的原因,无论如何调整也无法满足TB/T2782-1997标准要求,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可调标准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使其能够满足最新的可调标准轨的要求,即使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高低差超出标准,可以通过简单的调整就可以满足标准要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记忆门诊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探究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记忆门诊51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型营养评价法(MNA-SF)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同时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并使用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3.33%(68/510)的老年期痴呆患者为营养不良、52.94%(270/510)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仅33.73%(172/510)的患者营养状况正常。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吞咽困难、易激惹、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评分、食欲和进食障碍是预测营养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OR=4.334、1.096、1.121、1.213,均P<0.05);MMSE、痴呆家族史、年龄是预测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OR=0.923、0.517、1.045,均P<0.05)。结论记忆门诊老年期痴呆患者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均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以延缓或避免老年人营养不良。

  • 标签: 痴呆 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营养治疗作为非药物治疗方式之一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营养治疗主要包括单营养素干预、医学食品干预以及饮食模式干预等形式,在预防和治疗AD中起到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营养治疗的原理与方法,对国内外AD营养治疗相关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营养疗法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 要】主要介绍了在离心泵的设计过程中,当对离心泵对使用工况对泵的汽蚀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如何提升、优化离心泵的汽蚀性能,从而满足离心泵运行工况。 【关 键 词】离心泵 汽蚀 叶轮 前言 离心泵在运转过程中,在流体流经区域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区域),当流体的绝对压力低于当时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开始汽化,产生蒸汽、形成气泡。这些气泡随流体流动到高压处时,周围的高压流体使气泡急剧变小以直至气泡破裂,此时周围的高压液体将高速填充空穴,发生相互撞击从而形成局部高压射流。当高压射流发生在过流部件壁面上时,将对壁面造成破坏。这种由于空泡的溃灭对过流表面材料的破坏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的危害 产生振动和噪声 当泵发生汽蚀时,汽泡在流体的高压区连续产生并且突然破裂,同时由于高压射流相互撞击,因此将会产生非常规的噪声和振动,汽蚀时泵会发出类似于爆豆的噼噼啪啪的声音。 破坏过流部件 当离心泵长期在汽蚀条件下运行时,泵过流部件的某些地方将会由于高压射流的冲击而遭受腐蚀性损坏,通常这种高压射流的压力会达到49MPa。 性能下降 泵发生汽蚀时叶轮内部的能量交换收到干扰和破坏,在外特性上的表现为流量-扬程曲线、流量-轴功率曲线、流量-效率曲线下降,严重时会使泵发生断流的情况,从而导致泵无法正常运行。 泵汽蚀的理论分析 泵是用来增加液体压力的设备,液体从叶轮进口至出口,压力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叶片进口绕流的影响,泵内的最低压力点通常发生在叶片背面进口稍后处,这是因为此处和进口其它处相比半径大,因而圆周速度大,由速度三角形可知,相对速度相应变大,进口压力损失和绕流引起的压力降就相应变大。另外,此处位于流道转弯的内壁,由于液体转弯时离心力效应,此处流速大,压力低。 泵汽蚀优化措施 工程应用上解决汽蚀问题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变叶轮的设计参数,提升叶轮本身的抗汽蚀能力。二是改变叶轮材料,提高材料的抗汽蚀能力。 从优化叶轮的设计方面出发,要使泵不发生汽蚀,必须减小泵的汽蚀余量。泵的汽蚀余量主要是由泵的几何形状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泵叶轮进口部分的几何形状,如叶轮进口直径 、叶片进口安放角 、叶片进口边形状、叶片数、叶轮进口流道形状等。 改变叶轮的设计参数优化汽蚀性能 由泵汽蚀余量公式可知,要减小泵的汽蚀余量 ,必须通过减小 、 、 来实现。通过合理选择以下结构参数或设计合理结构可以获得良好的汽蚀余量。 叶轮进口直径 假设 ,则 增大 ,则 增大、 减小,必存在一个 使得两者的平方和最小。现利用求导的方法求 。 显然增加 可以减小 ,从而减小 ,增强泵的抗汽蚀性能。但 取值过大时,液流在进口处扩散严重,破坏了流动的平顺和稳定性,形成旋涡使水力效率下降。同时, 增大,口环内径变大,泄漏量增大,泵的容积效率降低。 值的选取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对要求具有高抗汽蚀性能的叶轮时: ; 对兼顾抗汽蚀性能和效率的叶轮时: ; 对主要考虑提高效率的叶轮时: ; 叶轮叶片进口宽度 增加叶片进口宽度 ,能增加叶片进口过流面积,减小 和 ,从而减小 。 叶轮盖板进口部分曲率半径 由于叶轮进口部分的液流在转弯处受到的离心力作用的影响,靠前盖板处压力低、流速大,造成叶轮进口速度分布不均匀。通过适当增加盖板的曲率半径,有利于减小前盖板处的 和改善速度分布的均匀性,减小泵进口部分的压降,从而使 减小,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 叶片进口边的位置和叶片进口部分的形状 叶片进口边轮毂侧向吸入口方向延伸,即采用后掠式的叶片进口边(进口边不在同一轴面,外缘向后错开一定的角度),可使轮毂侧的液体提早受到叶片的作用。 叶片进口边前伸并倾斜,使得各点的圆周速度不同,一般轴面速度沿进口边近似均匀分布,则进口边各点的相对液流角不同。为了符合这种流动情况,减小冲击损失,叶片进口边应作成空间扭曲的形状,这就是目前很多低比转速叶轮叶片进口部分也作成扭曲叶片的原因。 叶片进口冲角 叶片进口角,通常都大于进口相对液流角。采用正冲角能提高泵抗空化性能,而且对效率影响不大,其理由如下: 增大了叶片进口角 ,从而可以减小叶片的弯曲,增大叶片进口过流面积,减小叶片的排挤,这些因素都将减小 和 ,提高泵抗空化性能。 采用正冲角,在设计流量下,液体在叶片进口背面产生脱流。因为背面是叶片间流道的低压侧,该脱流引起的旋涡不易向高压侧扩散,因而旋涡被控制在局部,对空化影响较小。反之,负冲角时液体在叶片工作面产生旋涡,该旋涡易向低压侧扩散,对汽蚀影响较大。 泵的流量增大时,进口相对液流角增大,采用正冲角可以避免泵在大流量运转时出现负冲角。 叶片进口厚度 叶片进口厚度越薄,越接近流线型,叶片最大厚度离进口越远,叶片进口的压降越小,泵的抗汽蚀性能越好。叶片进口形状对压降的影响是十分敏感的。 对优化设计后的叶轮进行建模分析 对叶轮进行三维仿真计算 建立流体参数对叶轮进行不同工况下的仿真计算,形成如下所示的计算结果: 图4.2.1:叶轮网格划分图 4.2.2:叶片处的流场分布 分析结果 通过对叶轮汽蚀性能相关参数的调节,实现了对叶轮汽蚀性能的优化,最终度汽蚀性能满足要求。 结束语 离心泵在发生汽蚀时会严重影响泵的运行性能,严重时将导致设备停机以及系统停产,提高泵的汽蚀性能有助于设备的稳定运行从而实现系统的有序生产,因此离心泵汽蚀性能的提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醒凡,现代泵理论与设计[M].北京:宇航出版社,2010(03); [2]郭鹏程,罗兴锜,刘胜柱.基于三维紊流数值计算的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0(04)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上颌骨牵引成骨治疗中、重度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手术效果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采用改良上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的唇腭裂修复术后上颌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后,采用经鼻引出上颌骨坚固外固定牵引支架,牵引3~4周;牵引完成后立即行上颌骨坚固内固定。对患者术前、牵引完成即刻头颅CT颌面部骨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术前、后各指标测量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4~25岁。牵引完成即刻上、下颌形态与术前相比,所有测量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骨上牙槽座点前移(10.69±9.01) mm,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形成的角增加(13.53±7.14)°,上牙槽平面角增加(3.97±5.87)°,下颌平面角增加(4.65±3.67)°,前面高增长(5.63±4.41) mm。上颌骨向前下方移位,中面部突度增加,轮廓获得改善。牵引过程会对下颌骨位置产生一定影响,15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中、重度张口度下降,在牵引结束进行固定后再配合张口训练,张口受限自行缓解;1例同时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通过关节手法复位、上颌骨固定及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张口受限和脱位问题均得到解决。结论改良上颌骨牵引成骨治疗中、重度唇腭裂上颌后缩,能够有效前移上颌骨,使下颌骨出现顺时针旋转,改善面部轮廓,并且明显缩短牵引治疗时间,但牵引过程中可能出现张口受限和颞下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 标签: 唇裂 腭裂 上颌骨 截骨术,勒福 骨生成,牵张 上颌后缩 三维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老年(60~7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是否联合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在静脉溶栓后2 h启用静脉泵入替罗非班,首先0.4 μg/(kg·min)持续30 min,然后0.1 μg/(kg·min)持续24 h。有效性终点包括治疗后7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发病后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安全性终点包括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发病后90 d内病死率。结果共纳入12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位年龄68岁(范围60~75岁),男性73例(58.9%),女性51例(41.1%)。替罗非班组62例(50%),非替罗非班组62例(50%)。中位基线NIHSS评分14分,共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5.6%),其中2例为有症状颅内出血(1.6%)。发病后90 d随访显示,68例(54.8%)转归良好,56例(45.2%)转归不良,其中4例(3.2%)死亡。替罗非班组治疗后7 d时NIHSS评分[(5.52±4.79)分对(7.35±3.80)分;t=2.357,P=0.020]、90 d时转归良好率(64.5%对45.2%;χ2=4.689,P=0.030)均显著优于非替罗非班组,而出血性转化发生率(4.8%对6.5%;P=1.000)、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1.6%对1.6%;P=1.000)以及90 d病死率(3.2%对3.2%;P=1.000)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和改善转归,而且不会增高出血性转化、有症状颅内出血以及死亡风险。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替罗非班 治疗结果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导致人类尤其是高龄患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其重要治疗方式,但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整体状况差等增加了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的风险。颅内出血转化使患者病情恶化,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高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需要高度关注高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以降低颅内出血转化发生风险,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颅内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老年人,80以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出现再闭塞。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替罗非班组,每组42例。常规组患者在溶栓基础上予以强化降脂、改善侧支循环、控制血糖及早期康复治疗等常规治疗,溶栓24 h后无颅内出血者加用阿司匹林口服,0.1 g/d,共90 d。替罗非班组患者溶栓后再闭塞时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剂量为0.4 μg/(kg·min),持续30 min后改为0.1 μg/(kg·min),至溶栓24 h时复查颅脑CT,有颅内出血者停用替罗非班,无颅内出血者继续静脉泵入,共持续24 h;随后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剂量为0.1 g/d,共90 d。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7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确替罗非班治疗有效性;比较2组患者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治疗90 d内死亡率,明确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梗死部位、TOAST分型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治疗7 d时NIHSS评分分别为(10.05±4.73)分、(7.93±4.68)分,治疗90 d时mRS评分分别为(3.48±1.48)分、(2.55±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时预后良好率分别为21.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常规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颅内出血率分别为4.76%、7.14%,sICH发生率均为2.38%,死亡率均为2.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脑梗死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溶栓后再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为研究对象,以盲抽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22)与研究组(n=22)。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研究组接受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病患相比,研究组病患术后住院时间、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

  • 标签: 下颈椎骨折脱位 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神经内科收治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年龄及是否溶栓分为三组:年龄≥80岁且溶栓的为高龄溶栓组46例,年龄≥80岁未溶栓的为高龄非溶栓组62例,年龄<80岁且溶栓的为低龄溶栓组90例。高龄溶栓组分别与高龄非溶栓组、低龄溶栓组比较治疗7 d后的NIHSS评分及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发病90 d时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定预后。结果高龄溶栓组治疗7 d后NIHSS评分、预后良好率优于高龄非溶栓组,但差于低龄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溶栓组与高龄非溶栓组颅内出血转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消化道出血、90 d病死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溶栓组与低龄溶栓组颅内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消化道出血及90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治疗≥8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静脉溶栓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钩椎关节部分切除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随机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限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按照盲抽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为观察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钩椎关节部分切除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疼痛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Cobb角相比,数值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数值水平明显更低(P

  • 标签: 钩椎关节部分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我院随机抽取68例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骨折发生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甲组(n=34)与乙组(n=34)。甲组患者实施分期前后手术,乙组患者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椎间隙融合率与ASIA评分、JOA评分。结果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病患的手术时间明显更低(P

  • 标签: 颈椎骨折脱位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髓损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