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在我国,由于Bt棉种植,棉铃虫和红铃虫等靶标害虫得到了控制,但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危害仍较严重。美国商业化种植双价棉BollgardⅡ所表达Cry2Ab蛋白不仅对棉铃虫有较好控制效果,而且对甜菜夜蛾和草地贪夜蛾有较好控制作用。因此,该双价棉在我国被环境释放前,有必要研究其对棉田其他鳞翅目害虫影响。【方法】在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1.25、2.5、5.0、10.0和20.0μg·g^-1Cry2Ab蛋白,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在室内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低龄幼虫存活率和体质量抑制率影响。【结果】随着Cry2Ab蛋白浓度增大,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和1龄幼虫存活率逐渐降低,2龄幼虫和3龄幼虫以及斜纹夜蛾各龄期幼虫存活率在不同浓度处理下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高浓度处理对这2种害虫各龄期幼虫体质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高浓度Cry2Ab蛋白(10.0和20.0μg·g^-1)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有较好控制作用,但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控制效果不太理想。这为该双价基因棉花在我国推广提供了依据。

  • 标签: Cry2Ab蛋白 鳞翅目害虫 抗虫性 生物测定
  • 简介:[背景]转基因作物在商业化种植之前,必须评价环境安全性.其中,荒地生存竞争能力是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评价重要内容之一.[方法]以转基因(Bn-csRRM2)高产棉为观察品种,受体材料中棉所12及转基因(Bt+CpTI)抗虫棉中棉所79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3年4月底和5月底在荒地用地表撒播和3cm深播2种方式播种,并于5~9月份对棉花存活率、株高、茎直径、果枝数、蕾铃数等生长参数进行比较,检测、评价其荒地竞争能力及杂草化风险.[结果]无论是撒播还是深播,荒地中棉花长势均较弱,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生育期延迟.4月底播种棉花至9月底未见棉铃;5月底播种棉花有个别植株能够结铃,但铃数少且小,无吐絮铃.[结论与意义]转基因高产棉在荒地中无竞争优势,不能繁殖传代,无杂草化风险.本研究为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转基因高产棉 生存竞争能力 杂草化风险
  • 简介:纳塔尔实蝇CeratitisrosaKarsch属双翅目实蝇科腊实蝇属,为害30余种经济植物,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运用CLIMEX3.0及ArcGIS9.3对纳塔尔实蝇在我国目前及未来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目前气候条件下,纳塔尔实蝇在我国潜在地理分布区为18.250°N-30.250°N,其中,华南和东南地区为高度潜在地理分布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等地。在未来气候条件下,2020和2050年潜在地理分布区北界分别移至31.250°N和32.250°N,且中度潜在地理分布区北移明显;2100年潜在地理分布区北界移至33.750°N,且高度适生区北移明显。因此建议目前应加强纳塔尔实蝇检疫措施,完善监测体系,监测网点主要设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应对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应对湖南、贵州、江西、湖北、江苏、安徽等省进行定期监测,严防该虫入侵。

  • 标签: 纳塔尔实蝇 潜在地理分布 CLIMEX ARCGIS
  • 简介:[目的]矿物油乳剂因其安全性好、杀虫谱广、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果蔬、农作物、园林害虫防治,但有关其对害虫天敌烟蚜茧蜂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研究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不同发育阶段安全性,为更好地协调蚜虫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150、250、350、450倍液)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各发育阶段影响。[结果]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成虫影响较小,无明显胃毒作用,但有一定触杀作用,以最高浓度150倍液(4986.960mg·L^-1)处理24h后存活率依然高达92%;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寄生蚜有较高致死率,LC50为859.541mg·L^-1,该浓度远远低于此次供试最低浓度450倍液(1662.320mg·L^-1),说明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卵和幼虫安全性较差;矿物油乳剂对烟蚜茧蜂蛹期羽化率影响较显著,处理组僵蚜与对照组僵蚜相比,羽化高峰期均滞后1d,且羽化率随着处理浓度增大而下降(450倍液时羽化率为81.25%,150倍液时仅为47.75%)。[结论]当蚜虫发生严重时,可考虑在烟蚜茧蜂成虫期协调使用矿物油乳剂进行联合控制,但矿物油乳剂使用浓度和施用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 标签: 矿物油乳剂 烟蚜茧蜂 触杀 胃毒
  • 简介:【背景】瓜实蝇是一种重要世界性检疫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液体植物保护膜对瓜实蝇控制效能,并初步探索了该保护膜作用方式,以期为瓜实蝇绿色防控提供一定技术支撑。【方法】测定了应用保护膜后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对苦瓜为害率。【结果】保护膜显著影响了瓜实蝇产卵、存活以及选择性。随着保护膜浓度升高,瓜实蝇存活率和在供试苦瓜段上产卵量逐渐下降,但300和400倍保护膜之间差异不显著。当浓度达到400倍时产卵量最低,为0.33粒,死亡率最高,约为50%;室内研究发现保护膜可持续影响瓜实蝇产卵5d;此外,通过将保护膜应用在损伤苦瓜上,发现保护膜并没有抑制瓜实蝇产卵。在田间,研究发现苦瓜果长影响了保护膜应用效能,2种果长苦瓜应用保护膜后12~14cm苦瓜被害率显著低于6~8cm苦瓜被害率。【结论与意义】400倍植物液体保护膜是防治瓜实蝇最佳浓度,应用时间建议每4d一次。保护膜最合适应用时期为果长发育至12~14cm时,即生长后期。施用保护膜时一定均匀,且在寄主果实受到损伤时不宜喷施保护膜。

  • 标签: 液体植物保护膜 瓜实蝇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二乙酰胆碱酯酶(王牌)基因在许多昆虫种类被报导了。在象Helicoverpaassulta和Plutellaxylostellas那样害虫,ace1基因编码是organophosphorus(OP)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主要目标的占优势synaptic酶。杀虫剂选择影响王牌基因进化,这被报导了。驯养蚕,Bombyx粗腐殖质i,也有二王牌基因。当这没在过去十年面对杀虫剂选择,我们在蚕学习了王牌基因表情和酶活动。二王牌基因,Bm-ace1和Bm-ace2表情层次,被量即时聚合酶链反应估计。Bm-ace2在不同发展阶段或纸巾所有测试样品比Bm-ace1更高度被表示,建议ace2,而非ace1,在Bombyx粗腐殖质i是乙酰胆碱酯酶(疼痛)主要类型。这与上述鳞翅目ons不一致农业害虫,部分由于可以在这些害虫导致ace1基因高表示杀虫剂普遍使用。除在头高表示以外,Bm-ace1也在丝绸腺高度表示,Bm-ace2充满细菌线,暗示两王牌基因可以有在开发潜在non-hydrolytic角色。而且,我们发现二王牌基因和他们比率(ace2/ace1)mRNA层次在第一和第三中间形态把白天改变到白天。这质问作为一个酶答案用粗略摘录估计酶活动常规方法,因为它是AChE1和AChE2混合物。为分开不同疼痛一个有效、简单方法为可靠毒物学分析是必要

  • 标签: 乙酰胆碱酯酶 基因 活性 小菜蛾
  • 简介:Ecologyisnotavery'old'science,withaboutonehundredyearsofhistory.Intheearlyperiod,thegeneralattitudewasthatthestudyofundisturbedecologicalsystemswillprovideuswithcluesofhowtheworldisorganised.Tounderstandthisworld,weshouldstudythe

  • 标签: 生态学 生态系统 生物 生态平衡
  • 简介:【背景】鬼针草属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原产于热带美洲,入侵我国后给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等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目前,关于它们研究主要针对单个物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2种外来鬼针草入侵能力和入侵机制,本文开展了这2种入侵种与近缘本地种之间比较研究。【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低肥和高肥2个养分水平,测量和计算2种外来鬼针草与近缘本地种金盏银盘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形态和生长参数、生物量及其分配、繁殖持续期、单株种子产量以及表型可塑性指数等。【结果】在低肥条件下,除了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外,2种外来种和本地种大多数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但在高肥条件下,外来种白花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繁殖持续期和种子产量明显高于本地种,而三叶鬼针草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却显著低于本地种。在对土壤养分可塑性方面,白花鬼针草在株高、总叶面积、比叶面积、总生物量、叶面积比、相对生长速率、平均叶面积比和种子产量方面的可塑性均高于其他2种植物;三叶鬼针草与金盏银盘相比,大多数参数可塑性指数较接近。【结论与意义】白花鬼针草是一种入侵能力很强外来种。长繁殖持续期和高种子产量是白花鬼针草和三叶鬼针草有别于本地种金盏银盘重要入侵性状。本研究可为揭示三叶鬼针草和白花鬼针草入侵机制和影响因素提供依据,并为入侵预测和控制提供基本资料。

  • 标签: 白花鬼针草 三叶鬼针草 金盏银盘 生长特征 可塑性 入侵性
  • 简介:硫丹在茶叶中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茶叶中残留量随着施用剂量增加而增加。硫丹在乌龙茶中消解速率显著低于绿茶,同一环境下,35%硫丹乳油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在乌龙茶和绿茶中半衰期分别为2.15-2.84d和1.65-1.98d,药后7d残留量分别为4.21mg/kg-12.04mg/kg和2.81mg/kg~8.98mg/kg。同时,由于气候差异,同一浓度处理残留量和半衰期不同地区间差异也较大。不同茶区,无论乌龙茶或绿茶品种,药后7d,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残留量均在10.0mg/kg以下,而500倍个别超过10.0mg/kg,但在20.0mg/kg以下,所以,按欧盟最高限量30.0mg/kg标准计,目前茶园施用该药安全间隔期为7d是合理。本分析方法采用微型层析柱法净化,具有操作时间短,试剂用量省、净化效果好优点,最低检出量为0.0006n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64g/g,该技术指标完全满足残留分析要求。

  • 标签: 硫丹 茶叶 残留 安全性评价
  • 简介: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年均10%左右速度迅速增长,2013年种植面积已达1.75亿hm2。其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环境保护、提升粮食营养质量和品质、制药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转基因商业化生产深入,转基因技术潜在风险性引起了社会以及国际上更广泛关注。事实上,在转基因技术出现之初,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其安全性问题。相关国际组织(FAO、WHO、CAC、OECD等)经过数次研究制订了一系列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关评价原则、指南与措施等。随着转基因技术发展,这些安全评价策略也在不断完善。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和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在进入市场前要经过十分全面以及系统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毒理学、过敏性等方面,从而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评价 发展历程
  • 简介:【背景】薇甘菊是最具危害性世界性杂草之一,目前已入侵我国香港、广东、海南、台湾、云南等地,而嘧磺隆是防治薇甘菊一种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喷雾法,研究了商用药剂嘧磺隆与洗衣粉或柴油混合使用,对薇甘菊根、茎、叶片杀灭效果及对后期残留茎干萌发率和种子萌芽率抑制作用。【结果】嘧磺隆单独处理28d后,薇甘菊叶片、茎和根死亡率分别为86%、92%和84%;而与洗衣粉混合处理后,死亡率分别升高至98.33%、97.67%和89.67%;与柴油混合使用后,死亡率分别升高至92.33%、95.33%和98.33%。经嘧磺隆单独处理后薇甘菊后期茎干萌发率为9.67%;与洗衣粉、柴油混合使用后,萌发率分别降低至6%、5.33%。经嘧磺隆单独处理后,薇甘菊种子萌芽率为44.67%;而与洗衣粉、柴油混合使用后,种子萌芽率分别降至28.67%、25.33%。【结论与意义】嘧磺隆与洗衣粉或柴油混合使用,对薇甘菊组织杀灭效果及对后期茎干萌发率和种子萌芽率抑制作用均优于嘧磺隆单独使用。本研究可以为薇甘菊防控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薇甘菊 70%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洗衣粉 柴油 防控效果
  • 简介:抽象昆虫由被不变微生物引起表面分子识别激活一个有效天生免疫系统保护自己免于微生物引起感染。在水果苍蝇果蝇melanogaster,细菌存在在主人与抗菌剂肽表示被联系免疫者能干纸巾。主人受体检测感染并且中继信号装适当有免疫力反应。在果蝇像血球l(2)有Pefablocmbn房间感染前处理,一个通常使用丝氨酸朊酶禁止者,导致了二主要效果:它响应现场克否定细菌和细菌表面分子(peptidoglycans污染粗略lipopolysaccharide)堵住了抗菌剂肽Diptericin表示,它导致了词法变化。

  • 标签: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血细胞 诱导 微生物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 表面分子
  • 简介:【背景】2,4-D二甲胺盐是一种选择内吸性除草剂,用于清除果园、牧场、水域等环境藜、苋等阔叶杂草。本文明确了2,4-D二甲胺盐在防除鱼塘杂草过程中对淡水鱼类毒性。【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测试了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急性毒性,并明确了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安全浓度。【结果】随着供试鱼苗在药液中暴露时间延长,LC50。值逐渐减小。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96hLC50值分别为369.27、339.20和438.47mg·L^-1。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安全浓度分别为36.93、33.92和43.85mg·L^-1。【结论与意义2,4-D二甲胺盐对草鱼、鲢鱼和鲫鱼表现低毒。本研究为合理使用2,4一D二甲胺盐防除水生杂草提供了依据。

  • 标签: 2 4-D二甲胺盐 草鱼 鲢鱼 鲫鱼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转基因作物大规模种植,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商业化种植之前,评价环境安全性十分必要。[方法]以转基因(RRM2)高产棉为实验品种,受体材料中棉所12为对照品种,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2年对2种棉田苗期蚜虫及其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数量进行系统田间调查,并比较它们在这2种不同棉田间差异。[结果]与中12相比,转RRM2基因棉苗期无翅蚜发生数量显著增加,有翅蚜迁入棉田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二者差异不显著;2个棉花品系间棉蚜几种主要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也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亲本材料相比,转高产棉花苗蚜数量显著增加,但其捕食性天敌数量增加不明显。本研究为转RRM2高产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转RRM2基因棉 棉蚜 捕食性天敌 种群密度
  • 简介:【目的】生物杀虫剂及天敌昆虫应用是绿色防控发展方向,但有关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安全性尚不明确。研究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影响可以为更好地协调使用生物杀虫剂和天敌昆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和滤纸膜片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苦参碱、桉油精、鱼藤酮、除虫菊素、橄榄鲨)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对4种天敌昆虫(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致死率。【结果】除虫菊素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巴氏新小绥螨影响较大,致死率均达到100%;鱼藤酮对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影响均较大,致死率在98.65%以上;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影响较小,致死率均小于30%;苦参碱对丽蚜小蜂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食蚜瘿蚊和巴氏新小绥螨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56%和15.91%;桉油精对巴氏新小绥螨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东亚小花蝽和食蚜瘿蚊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91%和6.67%。【结论】这5种生物杀虫剂中,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桉油精对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苦参碱对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安全,鱼藤酮对东亚小花蝽安全,除虫菊素对食蚜瘿蚊安全。

  • 标签: 生物杀虫剂 天敌昆虫 安全性评价 致死率
  • 简介:【背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一类转基因植物,以除草剂抗性基因作为检测靶标的分子鉴定方法研究与应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与监测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除草剂抗性基因aad1和dmo核苷酸序列设计PCR检测引物,并进行PCR反应体系优化、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再现性等方面的测试,分别建立aad1基因和dmo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PCR检测方法在56~64℃退火温度范围内均能获得一致性结果,具有良好稳健性。该方法可将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转基因作物与其他转基因作物区分开,其灵敏度可分别达到20个拷贝和40个拷贝。通过将aad1基因和dmo基因检测引物放入同一管PCR反应体系中,还能在一次PCR中同时检测这2个靶标基因,双重PCR检测灵敏度与单一PCR一致。【结论与意义】建立分子方法可精准检测出含有aad1基因和dmo基因转基因作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特点,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筛选检测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 标签: 转基因生物 除草剂抗性基因 分子检测 PCR方法
  • 简介:Multiprotein桥因素2(MBF2)基因首先作为涉及Fushitarazu基因BmFTZ-F1-mediated激活激活剂被识别。此处,MBF2基因九相应基因被识别。进化分析显示出那这个基因家庭是昆虫特定并且家庭成员是仔细与对病原体(REPAT)反应有关基因。织物分发分析表明这些基因能以一种织物特定方式被表示。发展侧面分析证明MBF2基因家庭成员高度在不同阶段被表示。九MBF2家庭基因表示模式分析证明杆菌bombysepticus处理导致了几MBF2家庭基因起来规定,包括MBF2-4,-7,-9,-8。而且,我们发现MBF2家庭基因被饥饿和在重新喂之上恢复这些基因表示调制,除了MBF2-5,-9。这些调查结果对病原体和滋养新陈代谢在昆虫防卫为这些蛋白质建议了角色,它为设计害虫控制策略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基因鉴定 基因家族 组织分布 芽孢杆菌 饥饿 组织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