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将反馈干预作为外部线索引入元记忆研究,采用重复学习任务,在第一轮次学习-测验之后插入反馈干预,用两个实验分别考查任务反馈和能力反馈两种形式下的反馈效价对第二轮次即时学习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进行自我监测;②在任务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导致反馈干预对元认知监测和认知过程没有影响;③在能力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的冲突消失,结果消极反馈影响了元认知监测.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在不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的情况下,反馈干预才对学习判断产生影响.此外,在有反馈干预的情况下,两个实验中都出现了显著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 标签: 反馈干预 反馈效价 学习判断 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 简介:<正>1978年美国福里满公司(W.H.Freemanco.)出版了一套心理学丛书,其中一本就是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教授亨兹满(DouglasL.Hintzman)编写的《学习和记忆心理学》(ThePsychologyofLearingandMemory)。该书一方面从历史的发展系统地阐述了学习和记忆的研究过程,特别是对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关于学习和记忆的观点和实验作了

  • 标签: 记忆心理学 学习理论 十九世纪 记忆理论 俄勒冈 美国
  • 简介:学习倦怠是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等原因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师专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关系到师专生的学习质量。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师专生学习倦怠问卷》,对550名师专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达一半师专生存在学习倦怠状况;男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初中起点五年制学生的学习倦怠得分显著高于高中起点三年制学生;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其学习倦怠现象越明显;最后,在学习倦怠方面,经济状况特困的学生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的趋势。研究表明师专生学习倦怠问卷是研究师专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

  • 标签: 师专生 学习倦怠 现状研究
  • 简介:<正>(一)从当前科技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增加很快,技术发展迅猛异常,因此国际上都从一次性教育转向二次性、多次性乃至终生教育;从我国具体情况看,现在正当青壮年的六千万职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十年浩劫的影响,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都要补课。成人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工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这点在发达国家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为了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抓好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保证,应该把它看成是实现“四化”的一项战略任务。但是要抓好成人教育是有很多困难的。首先是一些领导和决策人不够重视,看不到它的重要性或

  • 标签: 成人学习 成人教育 心理优势 直接影响 心理机能 儿童少年
  • 简介:学习倦怠是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等原因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师专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直接关系到师专生的学习质量。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师专生学习倦怠问卷》,对550名师专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达一半师专生存在学习倦怠状况;男生的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初中起点五年制学生的学习倦怠得分显著高于高中起点三年制学生;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其学习倦怠现象越明显;最后,在学习倦怠方面,经济状况特困的学生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的趋势。研究表明师专生学习倦怠问卷是研究师专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

  • 标签: 师专生 学习倦怠 现状研究
  • 简介:示例演练学习理论和ICAI朱新明,李亦菲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前言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起源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它的目标是建造计算机辅助的教学系统,这些系统汇集了某一课程对每个学生都是最合适的教学材料,并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来鼓励和控制学习...

  • 标签: 认知学习理论 学生模型 操作性规则 问题解决 产生式系统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考试发挥着两个作用,一是选拔学生升级或升学,二是检查教育水平。这两个方面是各有侧重的,选拔测验或考试是侧重于学生潜在能力大小,而水平考试是侧重于检查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标准。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考试把这两方面混淆在一起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准,导致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现象,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我国的升学制度是一锤定音式的,完全忽视了考生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业情况和许多重要的心理品质,忽视了教师可能提供的对学生的评价。

  • 标签: 非智力因素 评价标准 学习品质 片面追求升学率 教学大纲 思维能力
  • 简介:采用调查问卷法,以自编的《中学生学习方式量表》对初一至高三8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尚不稳定,初三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高中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运用达到自控水平:初中、高中男、女生问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学习策略整体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随年级的提高.部分学习策略水平的性别差异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学习成绩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学习策略 年级 性别 学习成绩
  • 简介:探讨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高低不同的2种学习目标要求(作文目标与测验目标)要求与大小不同的2种时间压力(无时间限制提示与有时间限制提示)是如何通过61名被试的临场情境评估状况而影响其自我调节学习活动水平的。结果表明,在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无论学习目标高低还是时间压力大小,被试的自我调节学习活动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被试的临场动机控制状况(自我效能感、兴趣和情绪状态)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临场主观目标(目标方向与准备付出的努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学习目标要求与时间压力对实际自我调节学习活动的影响是以被试的临场主观目标为中介的。

  • 标签: 学习目标 时间压力 临场情境评估 自我调节学习活动
  • 简介:以90名4-6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在小模型旋转任务中利用线索学习和位置学习表征空间位置的年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线索学习的利用要优于对位置学习的利用;(2)4岁儿童已经可以使用线索学习的方式表征空间位置,但到6岁左右才开始能够使用基于方向的位置学习;(3)线索特征对于儿童的线索学习有显著影响,明显、突出的线索有利于儿童的线索学习

  • 标签: 空间位置编码 空间表征 线索学习 位置学习 儿童
  • 简介:选取大学生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考察不同评估反馈类型(个体反馈,任务反馈,社会反馈,无反馈)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时间的推移,4组成绩均升高,任务反馈对学习成绩有积极的影响,其余三组无显著差别,评估反馈与动机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任务反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余三组降低学习动机。

  • 标签: 评估反馈 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干预
  • 简介:老师:目前,我正被分数所困,十分烦恼。在上学期,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好像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反之,偶尔的失误,竟招来异样的目光。对于我来说,我成绩好的唯一的作用是能够让父母在入前显示。还记得春节时,亲戚朋友那势力的目光和那假惺惺的称赞。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怀疑,我是在为谁而学习,我的成绩到底是真是假?成绩不过是别人用来评价我的标准。我的同学和我说不上真心话,父母也没有文化,他们的目光只能是大众化的,正因为如此,从小到大,我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您回信的话,请说一些实际性的语言。

  • 标签: 学习目的 扭曲 成绩 上学期 有文化 大众化
  • 简介:目前对于学习策略,一直将其看作是外显的元认知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了策略能在无意识的条件下使用。在国内,有学者以“奇偶检查策略”为研究对象证明了内隐学习策略的存在及其的自动性特征。国内外对学习策略是否具有的研究都较少。本文先介绍学习策略的定义、策略无意识性研究与内隐性质的判定,再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奇偶检查策略”的研究和其内隐性质的判定做讨论,并在文末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文章可为国内学习策略的内隐性质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 标签: 内隐学习 学习策略 奇偶检查策略 奇偶效应
  • 简介:采用自编的,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 标签: 中学生 知识学习观 学习成绩
  • 简介: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探讨小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关因素,从其关键因素出发,为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指导。本文采用自编的小学生兴趣调查问卷,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扬州市梅岭小学120名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对所学的科目的兴趣情况。结果表明,小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兴趣在年级和性别上不存在差异;教师的吸引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相关;学习兴趣与其学习成绩成正相关;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对待孩子的态度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

  • 标签: 小学生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 简介:<正>一、问题我们在一九八三年曾经组织闸北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班的同志对学生课内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之间确实呈现较高的正相差,但两者还远未达到同步的关系。本研究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及每一项目的男女性别差异,为中小学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 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 毕业会考 提供依据
  • 简介: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主体因素差异对学习判断值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选取708名高一学生作为被试。男女各半。实验一考察主体对材料性质的觉知感差异对学习判断值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实验二考察主体对材料项目数的确定感差异对学习判断值及其孤立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主体对材料性质的觉知感,可以提高学习判断值,但并没有提高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而提高主体对材料项目数的确定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判断值,而且可以提高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

  • 标签: 主体因素 学习判断值 孤立效应
  • 简介:兴趣是人类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著名物理学家扬振宇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通过我二十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产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愿学、爱学、乐学,而且会学得快、学得活、学得牢,

  • 标签: 学生学习 数学学习 激发 心理倾向 学习活动 思维发展
  • 简介:采用颜色-形状联合搜索任务探讨短期特征联结知觉学习的效果和机制。训练被试在由不同颜色和形状组合的字母干扰子中搜索具有特定颜色和形状的目标字母,训练时间约为40分钟。通过训练,被试搜索特定的颜色-形状联结的目标字母的能力有所提升,并且学习效应能够迁移至背景改变目标不变的条件中,但是不能迁移至背景不变目标改变的条件中。这一结果提示,被试在进行短期联合搜索知觉学习时,学习到的是目标,而并非背景或目标与背景的联系。

  • 标签: 视知觉学习 联合搜索 短期 目标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