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制裁是法律的内在构成要素,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必要机制,对于实现法的公平与正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序制裁的确立体现了程序的独立价值,而我国的程序制裁机制需要进行合理的制度改革与程序构建。

  • 标签: 程序性制裁 程序规则 诉讼程序
  • 简介:《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于完善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两年多来的司法实践表明,该《决定》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是否采用陪审制的决定权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对陪审员的任期与遴选等问题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陪审员的管理和培训问题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陪审员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

  • 标签: 人民陪审员 决定权 遴选 权利 义务
  • 简介: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法律都规定有限合伙企业有权变更为公司法人,甚至准许反向转变。但我国《合伙企业法》关于有限合伙企业变更为公司法人的规定仍是一片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限合伙企业变更为公司法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亟待法律的完善。变更企业组织形式应当规定严格的程序等加大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力度。如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的登记、公示义务,建立替代赔偿资源等制度,赋予债权人请求提前清偿、提供足额担保的权利。

  • 标签: 有限合伙企业 企业组织形式变更债权人保护
  • 简介:从错案追究终身制的历史发展来看,其在防治司法不公上的作用非常有限。作为司法机关内部的一种责任追究机制,它也表现出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和明显的制度缺陷。“错案”界定不明、纠责范围不确定以及职业风险终身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法官采取各种方式来规避这种制度缺陷,使得错案追究终身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种逆向刺激结果。为了纠正我国错案追究终身制的发展难题,司法机关应当以法律实用主义的理念重构该制度

  • 标签: 错案追究 逆向刺激 制度重构
  • 简介:要保证村镇银行的支农,可考虑借鉴美国《社区再投资法》的相关做法,在确保村镇银行盈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明确规定其发放贷款的一定比例必须针对"三农"客户,特别是要对中低收入农户以及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的金额、发放笔数、贷款分布和占该机构在本社区贷款总额的比例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并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对村镇银行满足所在区域内贷款、服务需求的程度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强化执行力度和惩处措施。

  • 标签: 村镇银行 支农性 商业性
  • 简介:刑讯逼供是侦查活动中的常见现象,具有极大的危害.本文作者首先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然后从制度的层面分析了此现象产生的根源,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 标签: 刑讯逼供 证据排除规则 理念变革 制度建构
  • 简介: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 标签: 羁押 审查 《刑事诉讼法》 人民检察院 制度 变更强制措施
  • 简介:法律的合法缺陷包括了价值缺陷和技术缺陷。无论是哪种缺陷,一旦发生,就需要寻求救济,其救济的基本方式有立法救济和司法救济。其中司法救济是一种针对个案的日常救济。司法救济法律合法缺陷的资源和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法律体系内部寻求救济方案和资源的内部救济;二是在法律体系外部寻求救济方案和资源的外部救济。其中外部救济即民间法的救济。民间法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作为非正式法源且对司法实践中具有规范意义的民间法,必须具备八个基本条件。对法院和法官而言,在司法实践中运用作为非正式法源的民间法,是一种权利。民间法作为法律合法缺陷的外部救济资源,只有经过法律授权和必要的司法审查程序后,才能和案件事实结合,构造裁判规范,从而完成其对法律合法缺陷的外部救济。

  • 标签: 民间法 法律合法性 合法性缺陷 外部救济 司法视角的民间法
  • 简介:根据单位组织体责任论,单位制度瑕疵彰显单位危险人格,当单位危险人格连续引发单位犯罪时,适用单位累犯制度并不违背累犯的一般原理。单位累犯制度包含两个层面,在形式层面是因单位危险人格对单位加重处罚:在实质侧面则是因单位利益群体之行为偏差,进而对其加重处罚。不同于一般累犯,单位过失犯罪及单罚制罪名均可彰显单位之危险人格,具备成立单位累犯的可能;在单位初犯与再犯之间,因单位组织形式发生变动以致有单位利益成员加入时,适用单位累犯制度并不违背刑法人权保障功能。

  • 标签: 单位累犯 危险人格 单位组织体责任论 单位利益群体
  • 简介:羁押必要审查制度系2012年新《刑诉法》的一项创设,旨在改变我国"一捕到底,一押到底"的司法现状。但是,羁押必要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制度定位有误,羁押必要审查制度不应定位为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能,而应定位为对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权;其二,程序设计不够科学,立法者对羁押必要审查制度的程序设计存在诸多漏洞,引发实践中诸多问题,应予以矫正。中国未决羁押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检察官的中立不足和逮捕功能的异化。此根本原因不仅存在于羁押必要审查程序中,亦存在于审查批捕程序中。未决羁押率的降低,与其寄托于羁押必要审查程序,不如在审查批捕程序中便予以实现。

  • 标签: 羁押必要性审查 司法审查权 高羁押率 检察官的中立性
  • 简介:农村征地纠纷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从制度纠纷的视角来看,农村征地纠纷的频频爆发说明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在设计上存在一些偏差。本文发现,这些偏差主要是:农地产权制度设计不合理,为官民争地大开方便之门;征地程序设计不完整、征地范围设计不一致以及征地补偿设计不合理,促使地方政府征地权力扩大化。为预防和减少因农村土地征收引发的官民冲突,缓解社会稳定和发展遭遇的压力,本文建议及时调整农地产权结构和改革土地征收制度

  • 标签: 农村征地纠纷 制度性纠纷 制度设计 土地征收 公共利益
  • 简介:刑事诉讼中,刑事案件的处理有时会涉及到专门性问题,而这些专门总是必须借助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的检验结果或判定才能予以解决.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科技化的今天,犯罪活动也呈现智能化、专业化的趋势.有些案件事实的认定如果离开以专门知识和技术手段为依托的鉴定,已几乎成为不可能.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鉴定的应用领域必将不断拓宽,其重要也将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中立性制度 制度改革 机构中立性
  • 简介:仲裁的公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程序;一为结果。仲裁员作为程序的控制者、裁决的作出者,在仲裁公正中的作用较大。目前对仲裁公正的研究大多致力于仲裁员的选择、披露、责任、报酬和回避等制度,明确仲裁员的聘任及考核标准,是仲裁员公正裁断的有力保障。

  • 标签: 仲裁员 仲裁 公正性制度保障
  • 简介:民事立案程序是当事人在寻求司法救济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程序,能否科学地设置案件受理制度直接关系到公民的诉权是否能够有效地行使,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立案登记制的确立是一大进步,但目前立案登记制度存在的合法却有待商榷。在肯定立案登记制的前提下,立案与审查的双轨制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同时立案登记制度的具体措施也应该细化,方便各级法院操作。

  • 标签: 立案登记制度 双轨制 起诉状
  • 简介:构建成年残疾人辅助监护制度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需求,亦与域外成年监护立法趋势相符。成年残疾人辅助监护制度应扩大监护对象,对监护内容和保护方式作更灵活的类型化规定,还应完善相应的监督和匹配措施。

  • 标签: 成年残疾人 辅助性监护 监护对象 类型化 监护监督
  • 简介:“关于行政诉讼中协调问题的调研”是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重点调研课题之一。行政诉讼是否具备建立调解制度的可行,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问题。本文刊登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调研报告正是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初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 标签: 行政诉讼 调解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课题研究 协调问题
  • 简介:目前,我国婚姻法对婚约没有作出规定,但民间订立婚约的现象则是普遍存在的。一旦因为婚约问题而引发诉讼,相关司法解释也不足以解决婚约问题。为指导人们订立符合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理念的婚约,规范人民法院审判婚约纠纷案件,有必要从法律上对于婚约制度进行一个全面的、制度上的研究,尤其是用如何立法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更具有建设意义。本文正是以此为目的,从比较法的角度提出在我国建立婚约制度的可行,希图为我国婚约制度的构建提出一些想法。

  • 标签: 婚姻 婚约 婚约制度
  • 简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民事检察监督具有内在规律,其功能呈现多元化。民事检察监督的践行体现了基层检察院在纠纷解决中的价值,对司法权威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检察院 民事检察监督 司法权威
  • 简介:修订后的刑诉法对捕后羁押必要审查的规定,有利于防止超期羁押和不必要的关押,对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现有法条对捕后羁押必要审查的规定不够细化。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工作程序、审查处理结果、监督程序等方面对捕后羁押必要审查制度提出建议,以使这一制度更具可行

  • 标签: 捕后羁押 权利保障 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