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检察机关的职能能不能区分为诉讼职能和监督职能,如果承认这种划分,在权力和资源配置上,能否划分为两个体系,即由不同的检察人员甚至不同的检察科、处分别履行诉讼职责和诉讼监督职责,这是当前在加强法律监督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诉讼职能 监督职能 资源配置 检察机关 监督职责 检察人员
  • 简介:一个政治社会的制度框架,通过并依据法律组织起来,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而制约绝对权力。在众多的公共权力之中,行政权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从摇篮到坟墓,行政权的扩张几乎关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使得人们对它的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在众多的控权模式中,行政诉讼制度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它既是一项法律

  • 标签: 行政诉讼 举证责任 《证据规则》 举证时限 行政权力
  • 简介:研究检察权的配置应当从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功能切入。单一制国家的“大国司法”,由上而下的“推进型法治”,公民缺乏监督意识,议行合一的宪法体制,强大的行政机关,导致我国有必要将检察机关定位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也决定了我国法律监督以制约行政滥权为重要目标,因此应确立行政公诉制度,加强侦查监督,维持并弱化审判监督。为实现法律监督功能,应当采取检察一体化,但应当注意检察机关内部配置检察权的分权。

  • 标签: 法律监督 检察权 检察一体化 权力配置
  • 简介:一、医疗事故刑事案件司法适用现状近些年,我国医患纠纷呈逐年上升态势,医患关系愈来愈紧张,重大医患事件连番发生。据相关文献,在医患纠纷案件中,约有10%—20%属于医疗事故。1有学者根据北大法意网案例库的统计数据,推断我国医疗事故刑事案件的相对发生率大约是3%。2但据笔者调研,2009年至2013年共5年间,上海市司法机关未曾受理一起医疗事故刑事案件。

  • 标签: 医疗事故罪 医患纠纷 刑事案件 北大法意 司法适用 医患关系
  • 简介:<正>目次一、检察权诱发的权力冲突二、解决权力冲突的现有思路三、检察权的本质还原四、检察权的形式重塑一、检察权诱发的权力冲突我国学界关于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之间在人员的身份确定、职权的界限划分等方面的争议由来已久,而诸种争议的存在集中反映了检

  • 标签: 法律监督权 检察机关 司法性 权力冲突 侦查权 公诉职能
  • 简介:检察制度研究是我国台湾地区法学研究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专题和领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热度'。台湾检察制度研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学术紧随实践而脉动、检察官群体尤其是基层检察官的广泛参与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20世纪70年代恢复法制及检察机关重建以来,大陆法学界关于如何科学地定位和配置检察权始终存有争议。比较两岸检察制度研究,可以发现存在着很多共通性的问题,例如,检察官的定位问题、检察独立与检察一体的分际问题、检察官行使包括羁押权在内的强制处分权的合理性问题,等等。虽然这些问题提出的背景并不完全相同,但台湾地区检察制度研究,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上,对于大陆的检察制度研究都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检察制度 检察官 检察改革 检察独立 检察一体 检察人事权
  • 简介:从现代各国的体制看,检察官一般归属于政府系统,然而,确定检察官是单纯的行政官员的国家很少,普遍认可检察官具有双重的属性,只是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倾向性.有的国家倾向于检察权是司法权,检察官是司法官,如德国、意大利;有的则倾向于是行政权和行政官,如美国;日本的检察制度虽然受美国法的影响,但检察官在任用资格上与法官一样,总体上讲德国法的特征仍然很明显.

  • 标签: 法律监督职能 检察权 合理配置 行政官员 检察官 政府系统
  • 简介:一.何谓权利(力)配置(一)从法理角度看权利(力)配置权利与权力是两个紧密相关却内涵外延不同的词汇,两个在中文中发音相同.但是在西语中.代表权利与权力的词,无论写法.还是读音皆大不相同.比如古希腊文dikaion与dunamis,拉丁文jus与potestas.德文Recht与Macht.英文right与power等等。

  • 标签: 代表权利 配置 民事诉讼 撤诉 power RIGHT
  • 简介:真正的执行难是指有执行条件而因种种原因致使执行行为不能依法正常进行、债权人的权益不能通过执行程序及时实现的现象。人民法院内部对执行活动的阻力和障碍一定程度上在于执行权配置中缺乏有效的权力分立和监督。在执行权力相互分立和制约的进一步改革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的执行权力优化配置改革应重在执行监督权的有效确立和实现。

  • 标签: 执行难 执行权优化配置 执行监督权
  • 简介:公司法一方面为了保证公司经营者的自由裁量权,促进经营者把握商机大胆地进行商业判断,及时作出经营决策,实现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另一方面既要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监督经营者的滥权行为,推动公司形成合理、有效的治理机制,又要防止股东滥用诉权妨碍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正因为如此,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诉权虽然属于公司,但是,在制度构建上,公司法必须于公司、经营管理者、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进行诉权分配和再分配,以求兼顾和平衡各种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

  • 标签: 股东 派生诉讼 权利配置 利益平衡
  • 简介:从检察权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来考察,检察机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角色定位,使其具有承担国家民事公诉权能的自然身份,有充分理由将民事公诉纳入我国检察权新型配置的视野。我国民事公诉法律制度的构建,需要对检察机关的诉权和诉讼法律地位,公诉案件的受案条件、范围和管辖,公诉案件的证据规则,公诉案件的审理、裁判和执行等具体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既保障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又避免与政府公权力的行使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产生冲突。

  • 标签: 民事公诉 权力配置 制度建构
  • 简介:民事再审程序中检察权的配置,关键在于协调检察权与审判权、检察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的关系,难点在于检察权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冲突的协调。应以实现民事诉讼的多元性目的为考量,保留和完善检察权对审判权的监督,同时在具体制度上避免检察权对当事人处分权的“误伤”。

  • 标签: 民事再审程序 民事检察权 当事人处分权 民事诉讼目的
  • 简介:当前正是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重要时期,从我国的司法鉴定现状来看,我国刑事侦查中的司法鉴定制度必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国家侦查中的司法鉴定制度进行比较,对我国侦查程序中司法鉴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只有对侦查机关的鉴定权从纵向上加强检察机关对其监督,从横向上加强当事人的鉴定权,才可以克服当前刑事司法鉴定事件中存在的缺陷与弊端,使其在刑事诉讼中更好地实现其价值.

  • 标签: 刑事侦查 鉴定权配置 改革对策
  • 简介:在实行法官员额制改革过程中,必须一并考虑法院审判人员的分类管理和优化配置问题。在民事诉讼中,为保障公民的裁判请求权,对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必须配置入额法官;对于非讼案件的审理、诉前或审前的法院调解以及立案登记等程序事项的处理应交由司法实务官进行,从而让法官专注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判,以更好地落实公民的裁判请求权保障之宪法理念。司法事务官不同于助理审判员,其不能审理所有的民事案件;司法事务官也不同于法官助理,司法事务官不是法官的助手,其可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事务官不是宪法意义上的处理民事纠纷的法官,司法事务官不必进入法官员额。

  • 标签: 法官员额制 分类管理 司法事务官 裁判请求权
  • 简介: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职权配置应当贯彻基础正当、有利于维护民事诉讼秩序、现实必要和可行、维护公正和公益的原则。职权配置的内容应当全面和开放,包括对起诉的监督和对裁判行为、执行行为的监督,但行使职权时应当有所限制和谦抑;监督的重心环节应当适当前移。行使职权的方式包括提起诉讼、参与诉讼、抗诉等,相伴随的程序应当明确、具体、刚性、效率。同时,检察机关应当具备保障性职权。职权行使的体制也应当进一步改革。

  • 标签: 民事诉讼 检察监督 抗诉 提起诉讼 参与诉讼
  • 简介:我国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工作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其表面原因在于主观上的监督意识缺失和客观上的监督方法的缺位,根源在于检察权配置问题。本文从检察权配置的角度对当前审判监督工作的难点提出自己看法,并对改革发表一定见解。

  • 标签: 检察权 法律监督 审判监督 立法
  • 简介:检察权具有复合性和多层次性,应当在坚持实质上的“一元论”的同时,承认形式上的“两分法”,在检察机关统一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大前提下,实行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适度分离,进而要依次解决好检察机关的性质、检察权的性质和内容、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的关系、实现诉讼职权和监督职权优化配置的具体路径等四个问题,可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优化职能、强化监督,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 标签: 检察权 诉讼职权 监督职权 优化配置
  • 简介:(一)受害人的先举证责任。受害人的先举证责任,是根据有关旅客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中所蕴含的前提,结合长期审判实践所形成的经验和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所确定的受害人在向铁路运输企业主张侵权赔偿责任时,应当先证明的基础事实。该基础事实至少应有以下几个要素。

  • 标签: 举证责任 损害赔偿案件 旅客 配置 诚实信用原则 侵权赔偿责任
  • 简介: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重要司法改革举措,它所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涉及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必须首先从理论上予以梳理,以提高人们对这一重大活动的认识,并为司法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其次要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江苏省法院从本省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了优化职权配置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做细致而扎实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新思路。

  • 标签: 司法改革 职权配置 江苏法院
  • 简介:法院内设机构的配置涉及司法职权分配、法院内部组织形式及上下级法院之间关系等重要内容,是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人民法院内设机构的配置存在着机构不断扩张、运行机制及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日趋行政化等失范现象,由此导致职能定位模糊、分散审判力量、内部权力互扰、降低审判效能、影响法官定位、损害审判独立等弊端。究其缘由,既因观念上存在着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又受行政管理惯性下审判绩效考核模式的主导。考察其他国家法院内部管理模式,可以看到,尽管形态不尽相同,但均采取了审判管理与行政管理相分离的模式。这为我国法院内设机构的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重构人民法院内设机构配置,首先应以去行政化为基本理念,任何内设机构的设置和运行都应以服务和保障审判权的正当行使为核心目标。其次,厘清法院内部条块明晰的审判业务体系、司法辅助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再次,建立“以法官为中心”的管理保障体系,明确主体形式、合理配置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职业保障,推动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作高效、保障有力的法院管理体系,最终保障审判权的独立行使。

  • 标签: 人民法院 机构配置 行政管理体系 内设机构 审判力量 司法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