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在西方,刑事和解是恢复性司法的起源与模式之一。在我国,刑事和解起源于轻伤害案件处理方式的改革,是民事赔偿责任的和解,更强调当事人双方矛盾的化解,而非社会关系的全面恢复,属于原发性的而非继发性的、整体性的而非平行性的司法举措。

  • 标签: 刑事和解 恢复性司法 澄清
  • 简介:<正>《刑法》第13条表述:“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笔者咀嚼再三,感到“但是”一词用在这里欠妥。理由有二:一是在法律条文中,“但”

  • 标签: 语言逻辑 情节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 《刑法》 缓刑考验 犯罪
  • 简介:恢复性司法以其特有的冲突解决方式实现了传统刑事司法很难实现的社会效果,得到联合国的肯定与推广,也十分契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但由于采取非诉讼和非刑罚的方式,加害人与受害人在冲突的解决中居于主导地位,颠覆了传统司法的国家主导及刑罚为主的模式,尽管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其公平与正义性却遭到质疑,成为在我国确立推行的障碍。辨析体现公平正义的传统刑事司法基本原则,恢复性司法的正义价值不容置疑。

  • 标签: 恢复性司法 刑事法治原则 正义价值
  • 简介:历代判词是中华法律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中华法律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从探讨樊增祥判词语言雅与俗的特征出发,说明他的用词用语无一不是受看法律文化价值观念的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樊增祥的礼法文化的价值观,支配着他的语用方式,决定着他的判词语言的风格特征。

  • 标签: 樊增祥 礼法文化 判词语言 俗语雅言
  • 简介:“满汉复设”是清代官制的突出特色之一,但在刑部这样具有相当特殊性的部门里,满汉官权力的配置及其运作实态如何?对此,由于清廷粉饰遮掩,讳莫如深,令研究者常有资料不足征之憾。本文借助所见史料,从语言和人事政策两个角度试做探讨,粗线条地勾勒出清代刑部满汉官权力消长的大致脉络,展现了从清初满官垄断刑部到晚清出现的所谓“专家掌部”现象的反差。尽管清廷一再重申“国语骑射”等崇满抑汉的民族歧视政策,以期维持统治民族的向心力,但是,伴随着无法阻挡的族群融合及制度文化发展的内在趋势,司法领域内追求审判公平及专业化的潮流,最终还是冲破了种族和语言的藩篱。

  • 标签: 刑部 官制 语言 满汉复设
  • 简介: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课程的第二次讲授始自1908年11月5日(周四),终于1909年6月24日(周四),共有十一位学生听讲。主要内容为概说(集中涉及符号学问题**),语言学内容的内部划分,共时性规律和历时性规律的区分,印欧语言学概要(作为普通语言学的附论添入)。在此选刊的,就是其主体部分,涉及语言的内部和外部研究,价值、同一性、单位问题,共时态包括横组合段理论和联想理论等问题。文本由日本学习院大学索绪尔文献研究专家小松英辅整理,取两种学生听讲笔记,一是AlbfrtRifdlingfr的,他与EmilfConstbntin相互传抄,较为详尽;一是ChbrlfsPbtois的,较为简洁,各有其价值。

  • 标签: 索绪尔 第二次教程 语言内部研究 共时性 历时性 横组合关系
  • 简介:论司法文书及法制新闻语言的准确性陈天恩司法语言,关系到当事人的荣辱得失,甚至生杀予夺,其表达必须十分准确。稍有差错,或与事不符,或与法不合,都会有碍于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既影响当事人权益,又影响政法机关的威信。这是一个必须慎而又慎的严肃问题。下面举一...

  • 标签: 司法文书 新闻语言 法制新闻 立功表现 被告人 积极修辞
  • 简介:法律传播的任务是让社会成员更容易地理解法律语言和行为,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基于专业术语的"速记"特点以及法律语言所承载的社会身份甄别功能和利益功能,法律语言的抽象式表述已成为传统,构成了逻辑自洽的形式语言,使得法律语言的专业性与受众的通俗性需求存在着冲突。因此,遵循维特根斯坦"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的哲学思维,法律语言的易读性传播,就是将法律语言从形式语言"解码"为日常语言,使法律语言嵌入"生活形式",回到赖以生存的、具体的生活形式,通过对不同法律语言游戏的生活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使统一的专业术语与人们不同的生活形式对接,获得它原本的含义。

  • 标签: 法律语言 易读性 传播 解码 生活形式
  • 简介:法律语言学研究迫切需要进行"一库三典"的资源建设。"一库"指经过语言学属性标注的法律语言语料库,"三典"包括侧重收录法律语文词汇的法律词典、侧重收录法律专业词汇的法律辞典、侧重收录法律专用和常用句型的法律句典。

  • 标签: 法律语言语料库 法律词典 法律辞典 法律句典
  • 简介:当前学界在讨论立法语言的特点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描述性的方式将其归纳为“准确、肯定”,“通俗、简洁”,“规范、严谨”以及“庄重、严肃”等,却几乎没有去探讨背后的问题。如,立法语言为什么应当或能够具有这些特点?以及这种关于立法语言特点的观察或描述是否能够从根本上成立?可能也正是忽略了这些背后的问题,因而往往在分析立法权以及其它法治实践、法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时缺乏有穿透力的视角。从认识哲学、语言哲学等角度对立法语言的特点展开分析与证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回应、缓解上述问题。

  • 标签: 立法 立法性 语用性 描述 证立
  • 简介:由剑桥大学KeithBrown教授主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权威专家和著名学者历时十余年编纂完成的世界上最大、最新、最全和最权威的一套语言学百科全书——《语言语言学百科全书》(第2版)近期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该书14卷,包括37个专题,750万单词,11000页,3000

  • 标签: 百科全书 现代语言学 教育出版社 剑桥大学 研究领域 语言地图
  • 简介:与传统报应或预防性刑事司法的单一目标不同,恢复性刑事司法以广泛的社会修复为目标,因此在其实践中必将面对各方主体的不同利益需求所引发的冲突,从而陷入多元价值的选择困境。传统的刑罚目的观念无法解决恢复性刑事司法的价值选择,只有新报应主义刑罚目的刑罚纯粹化的观念,能够与恢复性刑事司法去刑罚化的内涵相互印证,相互衔接。新报应主义刑罚观通过其内含的“具体正义”、“均衡”要素,完成了对传统报应性刑罚观的修正,并使恢复性刑事司法制度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最终达成社会修复的目标。

  • 标签: 恢复性司法 价值多元 新报应主义 具体正义
  • 简介:基于对语言形式自身审美价值的关注,周作人对现代散文语言的理论思索是颇为独特而深刻的。与当时其他论者相比,周作人并不因强调白话传达现代思想意识的功能而轻视其自身的“艺术之美”,而是认为语言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所以,他提出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古今杂糅、中外互补、雅俗共赏、骈散结合,使现代散文在走向通俗易懂的同时,并不乏东方古国的神韵和灵气。

  • 标签: 现代散文 语言 理论
  • 简介: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各种特定的语言文字符号总是与特定的社会生活以及通用的语言文字符号相统一并相适应的。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刑法学领域,诸如犯罪客体、法益、期待可能性等一些至关重要的刑法学专有名词却存在着基本的词义误用和理论误读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刑法学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性程度。本文欲通过基本的词义分析、理论反思和正本清源的理论批评,试图把“犯罪客体”还原为犯罪对象,把“法益”还原为社会利益,把“期待可能性”转化为期待不可能性,从而实现词与义的协调与统一,并确定其在刑法理论中的应有地位。

  • 标签: 刑法学研究 通识性语言 犯罪客体 法益 期待可能性
  • 简介:"陌生化"诗学贯穿西方文学理论话语链条,为中西方诗歌创作和诗歌阐释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穆旦诗歌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一个高峰。其语言特色之一就是陌生化技巧的应用。在语言法则、语言意义、语言句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诗人通过顺序的倒置、搭配的错位、词语的活用、夸大的词义、隐喻的意象、否定的肯定、无问的问句、压缩的叙事等陌生化技巧的运用,让诗文在语言的组合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展示出中西合璧的诗歌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耐人寻味的诗篇,构建出穆旦独有的生命诗学体系。

  • 标签: 穆旦诗歌 陌生化 生命诗学
  • 简介:边缘法学:法律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江西农业大学胜利召开,此次会议对我国法律语言学二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总结,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会议由江西省边缘法学研究会举办,江西农业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所承办。

  • 标签: 江西农业大学 法律语言学 国际研讨会 边缘法学 法学研究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