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部按摩疗法是反射疗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按摩的方式,对双手反射区进行施术的方法,是我国学者将中医理论与国外反射学原理相结合创立的方法,具有诊查、治疗疾病和保健功能。本文对临床上用手部按摩疗法治疗妇科常见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妇科病 手部反射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0例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480例患者1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3.2%,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急救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拔除鞘管的护理,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过反射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3日-2014年11月3日收治的符合高位脊髓损伤自主神经过反射患者13例,23例患者均进行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康复护理。结果经过综合康复护理,9例患者在一年内无自主神经过反射再发生,2例患者在首次发作后,一个月内仍有头疼、血压高的表现,但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1例患者在首次发作后,因压疮、便秘、尿潴留等原因再次诱发自主神经过反射发作。半年后逐渐好转,症状减轻,无一例因自主神经过反射死亡。结论对高位脊髓损伤自主神经过反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情得到缓解,降低了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过反射 康复期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直肠肛门瘘患者手术前后直肠肛门反射的变化。方法选择在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被我院肛肠科收治的80例直肠肛门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肛瘘类型分组,其中高位肛瘘患者纳入A组,低位肛瘘患者纳入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等直肠肛门反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RRP、AMCP、ARP等指标有所下降,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大于B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C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肛门瘘手术后可引起肛管内外括约肌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直肠肛门反射下降,尤其对高位肛瘘患者影响程度更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直肠肛门瘘 手术治疗 直肠肛门反射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射性肠淤张X诊断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对我院10-11年的100例放射科诊断反射性肠淤张住院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临床诊断胆、肾绞痛及胰腺炎的病例35例,急性阑尾炎的有28例,腹部外伤的有24例,腹部肿瘤的4例,肺炎1例,其它的8例。结论可以进一步提高传统X线急腹症中对“反射性肠淤张”诊断的认识,并为临床进一步针对性检查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急腹症 反射性肠淤张 X线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实施心脏介入治疗术528例患者,对于所发生的28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介入术后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由多种因素引起。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的发生,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预注对芬太尼诱发呛嗽反射的影响。方法10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B组和对照D组,每组50例。在静注芬太尼2μg/kg(3s内注射完毕)前1min分别预先注射丙泊酚(1.5mg/kg)和等容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观察记录芬太尼注射2min内呛咳次数、严重程度及丙泊酚注射前(T1)、丙泊酚注射后1min(T2)和芬太尼注射后2min(T3)患者的HR、MAP、SpO2。结果丙泊酚B组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D组。但两组呛咳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丙泊酚预注(1.5mg/kg)可降低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

  • 标签: 丙泊酚 芬太尼 呛咳
  • 简介:摘要手部按摩疗法是反射疗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按摩的方式,对双手反射区进行施术的方法,是我国学者将中医理论与国外反射学原理相结合创立的方法,具有诊查、治疗疾病和保健功能。本文研究了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症如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男性不育症等病症的手部按摩疗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720例,其中8例患者并发迷走神经反射,对其原因和护理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8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全部抢救成功,均有效完成心脏介入手术。结论在对患者行心脏介入手术时,要及时观察,有效护理,这样才能让治疗中的危险系数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让手术成功率提高。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迷走神经反射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大鼠H反射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4天,每日一次;采用神经电生理H反射评价模型和治疗效果;结果阳经针刺组显著抑制大鼠H反射的出现,和阴经针刺组、阴阳经针刺组、巴氯芬组、MCPG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阳经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 H反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 50例为研究组,研究时间为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选取同期非冠心病者 50例为参照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测量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并分析冠心病组患者病变程度与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间关系,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高于参照组, P<0.05。使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冠心病发病存在相关性;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的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升高,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表明动脉僵硬度可一定程度的反映出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 标签: 冠心病 病变程度 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进行心血管介入术的360例患者,了解本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结果对360例患者中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5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止痛、补充血容量、升压、解痉及诱导排尿,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时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作,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08例进行分析研究,手术均成功,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情况,针对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有6例,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迷走神经神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预防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 迷走神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塞患者采用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后循环脑梗塞患者64例为研究对像,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后,等患者病情稳定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2例,实施针灸康复治疗)和观察组(32例,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8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中显效13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后循环脑梗塞患者采用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的推广。

  • 标签: 后循环脑梗塞 针灸康复治疗 脑反射联合针灸康复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循证分析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心脏介入术后患者4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介入术后患者护理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25±1.25)天少于对照组患者(11.39±2.45)天(P<0.05)。结论给予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采用循证分析,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心脏介入术后 迷走神经反射 循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病人易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探讨对该手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模式。方法术前采用心理干预、加强营养、保证睡眠、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术后加强监护。结果减轻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减少了VVR的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术后加强监护,及早发现VVR并实施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围手术期 迷走神经反射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治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选择11例冠心病介入诊治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处理后均能顺利通过手术,康复出院。结论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疼痛刺激、空腔脏器压力改变等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