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各种肝胆疾病的发病率随之提升,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肝胆外科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主要科室。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进行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从而才可以避免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微循环障碍等情况,从而更好的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也对中线导管尖端位置的选择提出了一定要求,本文就不同导管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100例患者在分别应用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效果,内容如下。

  • 标签: 肝胆外科 中线导管 锁骨下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羊膜在治疗部分眼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45例眼疾病患者,均给予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研究中4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全部未发生感染。45例患者进行羊膜移植术治疗后均未发生排斥反应,羊膜和组织的贴附效果良好,呈半透明状,在手术后七天全部变为全透明薄层,术后14天左右开始溶解,术后一个月左右与附近的结膜融合良好。45例患者术后视力全部得到显著改良,平均视力为0.85±0.09。 结论 部分眼疾病采用羊膜移植术治疗能够良好的重建眼,并且不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眼表疾病 羊膜 羊膜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氧气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广泛的普及,对预防和治疗哮喘、慢阻肺等呼吸类疾病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临床上一些单一的供氧方式和氧流量的低灵敏性,不准确性,操作不灵活性都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甚至引发了一些医疗事故。【方法】我们研发了一种新型氧气。【结果】该氧气不仅能达到吸氧流量准确,操作方便灵活,还能实现吸氧、雾化、呼吸机治疗的快速切换操作,实现了氧气雾化、呼吸机治疗普通病房基础常态化,具有高效的治疗效果。【讨论】该新型氧气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幅度的使用,相比于市场上传统氧气具有明显的优势,得到医护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 标签: 新型 氧气表 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个体化食物成分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与干预组(采用个体化食物成分),均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1.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钙磷乘积、血磷、血钾均低于参照组,血钙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个体化食物成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钙磷乘积、血磷、血钾、血钙水平,维持营养平衡。

  • 标签: 血液透析 食物成分表 营养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不同面罩通气模式在小儿麻醉诱导期间对患儿气道峰压和胃气的影响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行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共44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22例(接受手动控制通气)和研究组22例(接受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气道峰压以及面罩通气前后胃窦区面积、胃气情况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儿不同时间点(T1、T2、T3)气道峰压均较参照组低;研究组患儿通气后胃窦区面积明显小于参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面罩通气期间胃气发生率9.09%(2/22)明显低于参照组45.45%(10/22),组间差异明显(X2=7.333,P=0.007)。结论 小儿麻醉诱导期间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通气效果优于手动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可有效减少和减低患儿胃气发生率及其气道峰压;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麻醉诱导 面罩通气 气道峰压 胃进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表格式健康宣教路径对评估、预防、宣教等环节的把控效果。方法 将2021年1至3月期间实施了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健康宣教。以2021年4至6月期间实施了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安全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健康宣教路径的指导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宣教路径表 食管癌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与预防性护理在ICU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01-2021.12时间段内我院ICU病房7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对照组(n=36例)和实验组(n=36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评估并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ICU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过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与预防性护理措施,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起着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 预防性护理 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