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石刁柏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ODS和Sephadex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D—fructofuranose—1,2’:2,1’-β-D—fruclofuranosedianhyclride(1)、1,3-O-di—trans-p-coumaroylglyceml(2)、二十四烷酸(3)、山柰素-4’,7-二甲醚(4)、芦丁(5)、槲皮素(6)、5-羟甲基-糠醛(7)、L-天门冬酰胺(8)、咖啡酸(9)、阿魏酸(10)、肌苷(1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2)、乙基-β-吡喃果糖苷(13)、蔗糖(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2,4,7,10~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石刁柏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大枣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大枣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18.十八烯-1,3,4-三醇(1)、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2)、2α-羟基齐墩果酸(3)、2α-羟基乌苏酸(4)、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5)、伊谷甾醇(6)、胡萝卜苷(7)、十七烷酸(8)、二十四烷酸(9)、芦丁(10)、D-葡萄糖(11)。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枣属植物中分得的神经酰胺脑苷脂类化合物,化合物4、5、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大枣 神经酰胺 脑苷脂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金莲花由于其清热解毒作用在中药蒙药中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药物,金莲花已经引起了生药学家、药理学家、天然药物学家、营养学家等的广泛兴趣。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发展较快,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有效成分的归属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金莲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结合本研究组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十年有关金莲花的研究报道,对金莲花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 标签: 金莲花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艳山姜是贵州少数民族习用的常用药,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艳山姜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均有较好的作用,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民族地区特色药用植物。本文对近年来艳山姜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艳山姜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凤仙花属植物冷水七ImpatienspritzelliiHook.f.var.hupehensis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学成分,用光谱法测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2′-乙酰胺基-3′-苯基苯丙醇基2-苯酰胺基-3-苯基苯丙酯(1),豆甾-Δ7,22-双烯-3β-棕榈酸酯(2),豆甾-Δ7,22-双烯-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3),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和二十二烷酸甲酯(5).结论:这5个成分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冷水七 生物碱 甾体
  • 简介:目的:研究藤苦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9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LH-20、Rp-18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藤苦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covenosigeninA(1)、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2)、3-O.(β-glucopyranosyl)acovenosigeninA(3)、△^5-pregnene-3β,17α,20(S)-triol(4)、pinoresinol(5)、cleomiscosinA(6)、chinensin(7)、patriscabratine(8)、乌苏酸(9)、(24R)-cycloartane-3β,24,25-triol(10)、β-谷甾醇(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8首次从该种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藤苦参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绣球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绣球藤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咖啡酸(2),pluchoicacid(3),原儿茶醛(4),香草醛(5),3,4-二羟基苯乙醇(6),4-羰基-5-羟基戊酸甲酯(7),4-hydroxydodec-2-enedioicacid(8),(+)-川木香醇F(9),(-)-丁香脂素(10),(+)-guayarol(11),(-)-牛蒡苷(12),(-)-落叶松树脂醇(13),金丝桃苷(14)。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绣球藤 铁线莲属 木脂素 黄酮
  • 简介:目的:研究中华大蟾蜍皮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手段分离纯化蟾皮的水溶性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蟾蜍环酰胺D(bufogargarizanineD,1),脱氢蟾蜍噻咛(dehydrobufothionine,2),环(脯氨酸-甘氨酸)二肽(cyclo(Pro-Gly)dipeptide,3),环(丙氨酸-丙氨酸)二肽(cyclo(Ala-Ala)dipeptide,4),尿嘧啶(uracil,5),胸腺嘧啶(thymine,6),腺苷(glandglucoside,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为首次从中华大蟾蜍皮中分离得到。

  • 标签: 中华大蟾蜍 水溶性成分 蟾蜍环酰胺D
  • 简介:目的:对苦茶(Camelliaassamicavat.kuchaChangetWang)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取,聚酰胺、SephadexLH-20、ODS柱和HPLC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嘌呤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theacfine(1),caffeine(2),theobromine(3);7个为茶多酚类,分别为(+)-catechin(4),(-)-epigallocatechin(5),(-)-gallocatechin(6),(-)-epigaUocatechin3-O—gallate(7),(-)-gallocatechin3-O—gallate(8),1,2,6-tri—O—galloyl-β—D—glucose(9),gallicacid(10)。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1的核磁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 标签: 苦茶 化学成分 嘌呤生物碱类 茶多酚类
  • 简介:目的:系统研究蒙古鸦葱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使用硅胶、Sephadex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进行活性跟踪和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脱氢木香内酯(1)、β-谷甾醇(2)、胆甾醇(3)、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22-二烯-3β-醇(4)、硬脂酸-1-甘油单脂(5)、1-亚油酸甘油酯(6)、硬脂酸(7)、软脂酸(8)、蔗糖(9)、毛地黄黄酮-5,3′-二甲酯(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1)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2)。结论:1~12均为首次从蒙古鸦葱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1,4和10在50μg·mL^-1浓度下对小鼠肺腺癌细胞A-549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蒙古鸦葱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云实(Caesalpiniadecapetal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云实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3,4-(1″-羟基-环氧丙烷)-2,3′-(1″′β-羟基-2″′-羰基-环丁烷)-1,1′-联苯(1),3,5-二羟基-肉桂酸二十八酯(2),2′,4,4′-三羟基查耳酮(3),bonducellin(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云实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豆科 云实 6′-羟基-3 4-(1″-羟基-环氧丙烷)-2 3′-(1″′β-羟基-2″′-羰基-环丁烷)-1 1′-联苯 3 5-二羟基肉桂酸二十八酯
  • 简介:目的:为阐明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L.的有效成分,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各种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结果: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17R)-3β-羟基-22,23,24,25,26,27-六去甲达玛烷-20-酮(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没食子酸酯(4),异杨梅树皮苷(5),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软脂酸1-甘油单酯(8),芦丁(9),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芸香苷(10),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1),丁香苷(12),(6S,9S)-长寿花糖苷(13),山柰酚(14),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5),β-谷甾醇(16)和胡萝卜苷(17).结论: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3,4,5,7,8,10,11,12,13,15为首次从罗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经PTP1B酶活性抑制测试,化合物1IC50值为23.3(M,其余均没有明显的PTP1B酶活性抑制作用.

  • 标签: 罗勒 化学成分 PTP1B酶抑制活性 (17R)-3β-羟基-22 23 2 4 25 26 27-六去甲达玛烷-20-酮
  • 简介:目的:研究舞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舞草中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光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舞草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表儿茶素(1)、木栓酮(2)、β-谷甾醇(3)、槲皮素(4)、水杨酸(5)、桑黄素(6)、芹菜素(7)、木犀草素(8)、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胡萝卜苷(10)。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舞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目的:对河南济源产冬凌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结果: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正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1),角鲨烯(squalene,2),木栓酮(friedelin,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N-(2-氨甲酰基-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5-O-β-D-阿洛糖苷(N-(2-Aminoformylphenyl)-2-hydroxybenzamide-5-O-β-D-allopyranoside,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和4-乙酰氨基丁酸(4-acetylaminobutanoicacid,7).结论:化合物5是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1~3和7为首次从冬凌草中分得.

  • 标签: 冬凌草 化学成分 新化合物 胡萝卜苷 首次 Β-谷甾醇
  • 简介:目的:确定丹参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转移率为综合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丹参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丹参饮片用10倍量95%乙醇提取2h,提取液在40℃浓缩至规定量;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第1次2h,其余2次各1h,将3次提取液在40℃浓缩至规定量;对两种工艺进行优化,结合实际生产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先用95%乙醇8倍量提取2h,残渣加8倍量50%乙醇提取2次,第1次2h,第2次1h,提取液分别在40℃浓缩至规定密度。结论:此工艺不仅能够充分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减少在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保证质量

  • 标签: 丹参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 简介:目的:研究臭辣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臭辣树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6个生物碱:2-methyl-6-hydroxy-1,2.3,4-tetrahyaro-β-carboline(1),N,N—dimethyltryptamine(2),N-p—coumaroyltyrmnine(3),dictamnine(4),robustine(5),haplophine(6);3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limonin(7),rutaevine(8),和evodol(9);2个黄酮类化合物:quercetin(10)和(+)-dihydroquercetin(11):以及β-sitosterol(12)和daucosteml(1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臭辣树 生物碱 黄酮 柠檬苦素
  • 简介:目的:寻找山银花(LoniceraconfusaDC.)药效物质物基础,全面评价金银花类药材的质量.方法:应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利用各种色谱和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4个酚酸类化合物,经鉴定为:咖啡酸(caffeicacid)(Ⅰ),绿原酸(chlorogeniccacid)(Ⅱ),绿原酸甲酯(methylchlorogenate)(Ⅲ)和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5-O-caffeoylquinicacidbutylester)(Ⅳ).结论:化合物IV为从本属中首次分离得到,其它均系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山银花 酚酸类 化学成分 咖啡酸 绿原酸甲酯 绿原
  • 简介:目的:研究海地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特征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地瓜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尿嘧啶(1)、胸腺嘧啶(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尿嘧啶脱氧核苷(4)、胆甾醇(5)、对羟基苯甲醛(6).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参中分得.

  • 标签: 海地瓜 化学成分 分离 纯化 鉴定 尿嘧啶
  • 简介:目的:研究生白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生白术环己烷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苍术酮(1),白术内酯Ⅰ(2),双白术内酯(3),白术内酯Ⅱ(4),白术内酰胺(5),白术内酯Ⅲ(6),4R,15-环氧白术内酯Ⅱ(7),4R,15-环氧-8β-羟基白术内酯Ⅱ(8),8β,9α-二羟基白术内酯Ⅱ(9)。结论: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9为首次从中药白术中分离鉴定。

  • 标签: 白术 化学成分 4 R 15-环氧白术内酯Ⅱ 9α-二羟基白术内酯Ⅱ
  • 简介:目的:研究侧柏叶CacluneuPlatycladi的主要化学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侧柏叶乌发作用的有效组分。方法:通过提取得到侧柏叶所含的挥发油、总黄酮、鞣质以及树脂,采用蘑菇酪氨酸酶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挥发油、鞣质均表现为轻度的抑制作用,而总黄酮则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树脂表现出较强的激活作用。结论:侧柏叶中具有乌发作用的活性组分可能是树脂。

  • 标签: 侧柏叶 侧柏叶化学成分 酪氨酸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