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取的96份标本进行离心,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浓度。将所有标本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在室温和3℃冷藏条件下。观察对比室温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状态下的氨浓度。结果室温状态下放置30min,溶液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放置30min以上,溶液浓度数值均呈现大幅度上升,与0h浓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冷藏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的氨浓度与0h氨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120min以上检测的氨浓度数值与0h浓度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标本采集后,应在30min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可放置于3℃冰箱内冷藏,于120min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血氨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透室护理实行护理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透室中进行护理的患者共196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对象,医院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对比分析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与实施后(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的护理应用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透室护理实行护理流程管理的相关成效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状态、健康知识宣导、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和患者进行沟通能力等。在实行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服务状态、健康知识宣导、专业技能水平和沟通能力等评价也更高(P<0.05)。结论透室实行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使风险发生率有效降低,对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护理人员服务状态良好,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到位,积极有效的沟通,使患者满意更高,医患关系得到有效改善,医院整体形象得到提高。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 护理流程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慢性脑供不足患者实施长春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治疗的慢性脑供不足患者110例,将11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55例参照组与实施长春西汀治疗的55例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后,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临床治疗效果指标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相比P<0.05,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价值意义。结论慢性脑供不足患者实施长春西汀治疗,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长春西汀 治疗 慢性脑供血不足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整合整体护理对晚腹水型患者治疗效果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站收治的晚腹水型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整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好转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整合整体护理对晚腹水型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整体护理 晚血腹水型 治疗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间接胆红素的症患儿200例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我院出生并伴有高间接胆红素的症婴儿200例。结果75例新生儿是溶血性的疾病,40例患儿是继发感染所致高间接胆红素的症,40例为外源性母乳性的黄疸;25例是围生因素。结论溶血性的疾病、继发感染、外源性母乳性属于主要原因,需要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干预,改善新生儿预后效果。

  • 标签: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病因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静脉采血晕针晕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受静脉采血的2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名,对于对照组选择常规的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对两组静脉采血者的晕针和晕血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采血者一针见、晕针晕、采血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都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受检者对于采取环境、礼仪服务、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静脉采血的时候,对接受静脉采血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静脉采血的效果,并且减轻受检者出现晕针和晕的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采血 晕针晕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临床疏通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出本科室的86例急性脑梗塞病患,根据用药的差异把他们分成试验组A与试验组B各43例,试验组A运用依达拉奉治疗,试验组B加用疏通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在试验组A与试验组B病患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试验组B比试验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A的总有效率是79.1%,试验组B是93.0%,试验组B比试验组A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运用疏通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升病患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疏血通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本院受者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为本院输血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资料,并为估算湘北地区非目标人群及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艾滋病、梅毒的感染情况提供便捷依据。方法对18326例受者在输血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艾滋病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者送本地疾控中心进行确认实验,并收集资料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30岁以下年龄为青年组,30-55岁年龄为中年组,,55岁以上年龄为老年组。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样本资料的艾滋病、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15%、3.52%,合并感染3例。其中男女性HIV阳性率分别为0.16%、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01%,2.98%,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HIV阳性率分别为0.15%、0.14%、0.15%,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各组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46%,4.08%、1.74%,青年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讨论对受者输血前进行病原血清学检测,能直观地掌握患者感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与治疗,并对估计本地区非目标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艾滋病 梅毒 性别 年龄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年期功患者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更年期功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显效率100%,服药过程中无阴道出血,27例在治疗期间闭经,2例月经稀发,1例恢复正常月经。结论通过对更年期功的治疗,止血并纠正贫血。

  • 标签: 更年期功血 治疗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取的96份标本进行离心,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浓度。将所有标本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在室温和3℃冷藏条件下。观察对比室温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状态下的氨浓度。结果室温状态下放置30min,溶液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放置30min以上,溶液浓度数值均呈现大幅度上升,与0h浓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冷藏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的氨浓度与0h氨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120min以上检测的氨浓度数值与0h浓度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标本采集后,应在30min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可放置于3℃冰箱内冷藏,于120min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血氨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留居高原不同时间官兵胆红素、血脂和酶的变化规律意义。方法:将140名官兵按留居高原时间分为组1(0.5-1年,n=50)、组2(2-4年,n=30)、组3(5-10年,n=30)、组4(>10年,n=30)。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结果:一组1和组2比较,组3和组4T-Bil显著下降(P<0.01)、TC增高(P<0.05);与组4比较,组1CK显著增高(P<0.01);与组1比较,组4AST增高(P<0.05)。D-Bil、TG、HDL-c、LDL-c、LDH、ALP、γ-GT和ALT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Bil减低和TCAST增高,可能与留居高原罹患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CK增高可能与新进高原乏氧体能训练强度有关。

  • 标签: 高海拔 胆红素 血脂 血液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提高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780例次标本,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确定影响标本质量的潜在失效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与去年同期标本缺陷率对比。结果标本缺陷率从去年的2.94%下降到0.6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项影响标本质量的潜在失效因素风险指数769降到14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中,可有效降低缺陷标本发生率,提高标本质量,确保标本检验结果,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血标本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味桃红四物汤对气虚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粘度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出本院2016年9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88例气虚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4例,对照组给予地奥心血康胶囊,观察组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9.5%,观察组是95.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粘度,观察组高切血粘度、中切血粘度、低切血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是68.2%,观察组是97.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气虚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粘度,且可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加味桃红四物汤 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 全血粘度 影响
  • 简介:目的:迅速补液扩容,预防因输液导致的冷休克。方法:选用输血(液)加温器,将温度迅速升高。结果:液体保持36.5~37℃可获得安全、可靠、舒适的补液效果。结论:加温输液补容治疗是休克复苏的重要措施,对于预防大量输液后导致冷休克非常必要。

  • 标签: 休克 出血性/治疗 补液疗法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透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回顾分析影响透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方案。结果透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其身心健康的危害性明显降低。结论及时了解透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严格根据防护对策实施,可明显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血透室护士 职业暴露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脑供不足头晕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内我院神经科接收的88例脑供不足头晕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头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患者头晕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供不足头晕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头晕症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整体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广大医护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头晕 临床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乳糜对高血脂患者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高血脂患者为观察组,126例同期至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集两组静脉并分析其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WBC、PLT、Hb、MCH以及MCHC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患者出现的乳糜症状会影响其血常规指标,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多加注意。

  • 标签: 高血脂患者 乳糜血 血常规 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芪颗粒在临床中治疗孕期贫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16年7月~2018年3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孕期贫血患者,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对照组(n=55)、观察组(n=55),对照组行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观察组行芪颗粒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妊娠结局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同对照组展开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较高(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情况更理想(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孕期贫血患者而言,选择芪颗粒治疗的效果理想,还能够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安全,具有可观的医疗价值。

  • 标签: 孕期贫血 芪血颗粒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