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生活饮用水中微生指标检测结果。方法:研究开展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技术人员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中相关要求,规范采集运输本地区生活饮用水样本,并行微生检测,总结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研究采集本地区生活饮用水样本1304份,微生指标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7.4%,其中出厂水合格率为97.6%,末梢水合格率为97.0%,二次供水合格率为98.3%;丰水期合格率为97.1%,枯水期合格率为97.7%。微生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7.4%,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8.5%,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为99.8%。结论:本地区生活饮用水微生指标检测结果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定风险,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2~2019.12间检验科室收治的112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类型的微生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及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分析其微生检出率及不同类型的合格标本涂片培养出的阳性符合率。结果:112例标本中微生细菌培养率为104(92.86%),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其结果为66(63.46%),且不同类型的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阳性符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微生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有效提升其送检标本阳性准确率,减少培养结果误差,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实施微生检验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进行微生检验的4136份临床标本的检验报告,基于检验结果分析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4136份临床标本中,共有657例为阳性,占比为15.88%;其中,腹水标本、伤口分泌物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37%(170/392)、36.26%(41/113),占比相对较大;次之为尿标本(16.88%)、痰(纤支镜)标本(14.87%)及全血标本(10.43%),相对最低的为脑脊液标本(8.33%)、胸水标本(6.31%)及粪便标本(2.47%)。结果:标本类型不同,其微生检验的阳性率也有明显差异,临床需根据疾病特点及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恰当标本开展微生检验,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同时,也帮助患者得到及时诊疗。

  • 标签: 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临床微生学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结合的交叉学科,己成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支撑,其建设和管理水平将对医疗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与医学实验室其他专业领域一样,临床微生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涵盖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全部过程;以及影响检测结果的所有因素。总之,微生检验应严格遵循实验室各项操作程序,严格认真执行每个操作环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满足临床需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临床微生实验室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质量 策略
  • 简介:摘要: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微生转化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的现代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合成、结构修饰以及新化合物的开发。微生转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已知中药活性成分的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也可以用来生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量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同时可用于药物代谢机制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微生转化技术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中药 活性成分 微生物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生检验中应用涂片检查时的意义。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9月,纳入180例我院接受微生检验的患者,以掷骰子法均分为A组和B组,B组以原始标本涂片检查,A组以经过细菌培养后进行涂片检查,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A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44.44%,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40.00%,真菌检出率为15.56%,B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43.33%,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37.78%,真菌检出率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两组不同标本涂片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始标本涂片和细菌培养涂片检查在应用于微生检验中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都能较好地检出病菌类型,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始标本涂片 细菌培养涂片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现如今微生检测的现实情况,制定微生检测标本的质量控制和控制策略,为不断提高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集了我们实验室收到的256份不合格微生检测样品,并出于不合格原因提取了统计样品。结果:256个不合格的样本的来源为唾液样本(42.19%),尿液样本(33.20%),血液样本(14.45%),分泌样本(5.08%),粪便样本(2.73%)和无菌体样品(2.34%)。形成不合格样品的原因是样品污染(26.95%),然后是错误的采集时间(22.66%)。结论:针对微生标本存在的问题,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检验标本 质量控制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探讨微生临床检验的检查效果,并对其细菌耐药性监测要点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实验时间限定为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6月,选取该时间段我院实验室分离出来的致病菌 220株,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耐药性及敏感性资料展开探讨。结果:检出的致病菌共计 200株(革兰阳性球菌 82株,占比: 37.27%,革兰阴性杆菌 138株,占比: 62.73%),含菌种包括大肠埃希菌 83株( 37.72%)、金黄色葡萄球菌 48株( 21.81%)、铜绿假假单胞菌 27株( 12.27%)、肺炎克雷伯 22株( 10.00%)、肠球菌 19株( 8.63%)、变形杆菌属 15株( 6.81%)。结论:临床多重耐药性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这种改变与细菌耐药性逐渐上升之间有密切关联性,因此需要为患者展开微生临床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检测,力求对细菌耐药性变迁形式取得动态掌握,为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降低患者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微生物临床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微生检验的价值。方法:共计52例尿路感染患者,研究组运用微生检验,对照组运用常规检查。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的确诊率、治疗总有效率、感染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尿路感染治疗过程中应用微生检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尿路感染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如今,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导致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无法摆脱疾病的困扰。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简述了细菌耐药监测的实际意义,分析了常见细菌的耐药情况,并提出了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常见措施。

  • 标签: [] 微生物检验 细菌 耐药性 现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的比较。方法根据收取时间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组,一组为2011-2012年收取为观察组(100例)、一组为2012-2013年为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微生检验,收取标本为200件,分析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微生检验患者呼吸道标本阳性例数38例,所占比38.00%;血液、胸腹水以及脑脊液标本阳性例数10例,所占比10.00%;粪便标本阳性例数5例,所占比5.00%;其他非呼吸道标本40例,所占比40.00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相比具有差异,应对微生检验的相关知识以及技术进行充分掌握,进而使检验准确率明显提升,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疾控中心微生检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方法以基层疾控中心感染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管理方式分别是常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对比诊断结果,详细统计所有差错标本,分析误差原因。结果对于准确性、可靠性,研究组更优,P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基层疾控中心
  • 简介:摘要: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通过目前的生物技术、药理分析仪器等对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微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血清药理学也能够很好的对抗微生中药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 标签: 血清药理学 抗微生物中药研究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 100 例病原微生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2 月,随机均等的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 50 例, 比较干预前后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微生标本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施干预后除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外,其他科室均达到了医院设定的微生标本送检率的要求;但胃肠外科、创伤骨科送检率高于干预前的送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医院感染漏报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率都得到明显降低。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标本送检率,同时,医院感染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标本 综合干预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