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眼针带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眼针带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 结论 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可积极应用眼针带康复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普及应用。

  • 标签: 眼针带针康复疗法 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恢复期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肩袖损伤中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1 月,对 66 例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路径的围手术期护理。男性 30 例,女性 36 例。平均年龄 40 ~ 67 岁,平均年龄 50 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皮肤准备、术前饮食,术后体位护理、功能锻炼、康复期饮食指导、康复期注意事项、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 结果 所有患者出院都愈合良好。 结论 对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实施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分阶段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保证关节镜下冶疗肩袖损伤修补手术的疗效,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康复指导,降低患者疼痛,加快康复进程。有助于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肩关节 健康教育 路径 肩袖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颅脑损伤早产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研究选取2019/7/1-2020/6/30期间治疗的108例颅脑损伤早产儿,随机分为54例为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另外54例则作为观察组并加用早期康复治疗,从认知能力、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能力和社交行为等五个角度评价两组早产儿不同产后时间(6月和12月)发育商数(DQ)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患儿智力指数(MI)进行探究。结果:此次研究证实了加用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早产儿出生6个月时和12个月时的DQ各个指数指标评分与对照组均有差异(P<0.05),观察组MI智力指数相对较高(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早产儿治疗时运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提升患儿智力指数和发育商数有帮助,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有助于改善患儿运动、言语及智力等发育状况,可以降低患儿发育迟缓的概率,具有推广必要性。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早产儿 颅脑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核磁共振和 CT进行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核磁共振检出率为 100.0%(60)明显高于 CT 83.3.%(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具有较高检出率,有助于为进一步 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镜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对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5 月来我院进行关节镜手术的 80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 40 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为主,比较术后康复效果、住院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结果: 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甲组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大于乙组( P < 0.05 );甲组住院时间少于乙组( P < 0.05 );甲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乙组( P < 0.05 )。 结论: 于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镜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关节镜手术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骨科康复训练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 本院 98 例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骨科康复训练) 和 对照组( 实行 常规康复治疗), 每组 49 例。对 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 10.55 ±0.16 明 显低于对照组的 15.23±3.12 ,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骨科康复训练结合 常规康复治疗,对 改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神经和脊髓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骨科康复训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血管内皮是血管的屏障层,可以通过产生和释放多种物质来达到调节血管功能,影响血流的状态。同时,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与血液接触,因此极易受到血液成分的影响,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引起一系列血管病变,最终造成靶器官损伤。本文通过介绍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以及中医药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对心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 损伤因素 中医药 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证实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 72例,根据手术前所接受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6例。对照组术前采用 CT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术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病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检查操作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诊断准确性高于对照组;纠纷事件发生仅 1例,少于对照组的 6 例;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达到 97.2%,高于对照组的 86.1%;检查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操作时间,但能够明显提高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例数,及由此所导致的纠纷事件,使患者对检查方案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核磁共振 诊断 误诊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眼外伤视神经损伤患者实施认知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09月-—2020年09月本院接收入院的88例眼外伤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之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认知干预),各44例。观察统计并对比分析其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1周后SDS抑郁心理评分、SAS焦虑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眼外伤 视神经损伤 认知干预 应用效果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康复护理对患者颈段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对照分析法,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颈段脊髓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病患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肺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膈肌移动度、呼吸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与最大通气量(MVV)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护理对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能够改善患者膈肌移动度和肺功能指标,可对肺康复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康复护理 颈段脊髓损伤 患者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5T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60例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医院中进行骨折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1.5T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损伤及骨挫伤的诊断:在60例患者中,给予所有患者踝关节镜检验方法,有14例患者存在骨折,对14例骨折患者进行1.5T磁共振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有14例患者有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1.5T磁共振成像中可见,患者的骨髓中出现水肿及挫伤,信号显示骨髓内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压脂序列的信号主要表现为高信号。踝关节韧带损伤磁共振诊断:在60例患者中,经切开术及踝关节镜检查方法显示,诊断出踝关节韧带损伤者有3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者有32例,其中,有11例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损伤,8例单纯跟腓韧带损伤,13例单纯距腓前韧带损伤。在对38例诊断出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1.5T磁共振诊断时,有31例患者被诊断为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准确率为81.58%。1.5T磁共振成像中可见,患者的韧带出现完全及部分连续性中断,韧带出现增粗及皱缩状态,信号状态异常。结论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疾病诊断中1.5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法展现出了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为疾病治疗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依据。

  • 标签: 1.5T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 运动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在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60例进入ICU需颈托固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11月作为分组节点,这个时间段前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常规预防,这个时间段后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在高危部位预防性使泡沫敷料。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 对照组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80.0%(24/30)高于观察组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0.0%(9/30),数据有统计学差异(X2值=4.296,P<0.05)。结论 针对进入ICU接受颈托固定的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MDRPI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ICU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将采用物理治疗与运动康复相结合的方法,对急性肩袖损伤进行临床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患者,经检查后均确认为急性肩袖损伤,其中58例患者符合实验要求,根据患者治疗顺序,分别采用单双数形式进行方案选择。控制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以理疗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康复治疗,进一步分析患者病情改善的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86.2%,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肩袖损伤 运动康复 物理疗法 治疗探讨
  • 简介:摘 要:分析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DIL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6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用某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浅表组织伤患者 85例做,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了超声波检查,其结果表明,患者均为疑似性肌肉、肌腱、韧带、半月板损伤,加强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结合高频彩超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测能力,对比高频彩超与 MRI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查效果。结果:患者通过彩超仪器检测后,高频超声检测设备呈现出现更高的检测效果,检测过程中,能够清晰的观测到患者的软组织水肿情况、清晰呈现患者的肌肉损伤程度,鉴定血肿大小、假性动脉瘤,判断是否存在异物,患者肌腱有无撕裂情况。结论:对于创伤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测工作而言,采用高频超声可以大为提升检测效率,并且能够保障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快捷性等。另外,这种检测方法的成本也具有较低的特点,因此,这种检测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肌骨超声 软组织损伤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 预防 老年卧床病人压力性损伤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治疗的老年卧床病人 50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奇数偶数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25 例。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 。 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老年卧床病人中, 可 有效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老年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标 准外伤大 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 对解放军九六零医院泰安院区在 201 9 年 3 月 -20 20 年 3 月之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 52 例 案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 ,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