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采用聚乙烯醇载药微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挑选医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对象,并在随机数表法下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栓塞治疗,研究组进行聚乙烯醇载药微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病情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各项肝功能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案中采取聚乙烯醇载药微介入栓塞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肝功能。

  • 标签: 聚乙烯醇 载药微球 介入栓塞 原发性肝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宫腔囊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在2022年4月-2023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中随机挑选出70例,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35例。在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宫腔囊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宫腔囊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4h出血量、手术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情况,观察组分别为(545.20±23.40)ml、(62.74±15.10)min、(5.03±0.70)周,和对照组相比情况更佳(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观察组是97.14%,和对照组的82.86%相比,观察组情况更理想(p<0.05)。结论 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治疗中利用宫腔囊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球囊 卡贝缩宫素 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孕足月计划分娩产妇使用COOK宫颈扩张囊并同时结合人工破膜的应用情况,以便为足月分娩提供可考依据。方法:于本院内展开研究,以科室接收(2020年3月-2021年10月)的126例足月产妇为例,依照分娩计划分为参照组(63例)和分析组(63例)。参照组单使用COOK宫颈扩张囊,分析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破膜计划,就两组的分娩计划实施情况及结果做统计和对比。结果:分析组产妇的自然分娩占比高于参照组,1d内顺利完成分娩的占比同样高于参照组,且分析组的总产程所用时间比参照组更短,以上均经统计学验证,P

  • 标签: COOK宫颈扩张球囊 人工破膜 足月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涂层囊在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中的疗效及价值体会。方法:将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1年10月~2022年9月,将100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组,观察组50例应用药物涂层囊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院内及出院后3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之间收治的87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n=44)、对照组(n=43),基础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丢失高度、椎体中缘丢失高度、COBB 角以及VAS 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丢失高度、椎体中缘丢失高度、COBB 角以及VAS 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改善病症。

  • 标签: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 COBB 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50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施治疗方法的不一样,将50例患者分为对比组(n=25)和观察组(n=35)。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组采取支具外固定施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其具有的安全性比高,较传统的椎体成形术更具安全性、有效性,其能将被骨折而导致的塌陷的松质骨积压于椎体之上,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形态,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 脊柱压缩骨折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囊拘禁与导丝保护在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经冠脉造影确诊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取80例。两组均行主支植入支架术式治疗,对照组分支应用导丝保护,观察组应用囊拘禁,对比两组术后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分支受累率低于对照组,分支受累致T术式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选择囊拘禁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对分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球囊拘禁 导丝保护 真性冠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腔囊填塞与B-lynch缝合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本院68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B-lynch缝合与宫腔囊填塞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和术后2h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P

  • 标签: 产后出血 B-lynch缝合 宫腔球囊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双囊在延期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中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70例延期妊娠引产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实施常规缩宫素进行催产,实验组实施宫颈双囊进行引产,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的临产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总产程时间、胎儿APgar、Bishop评分、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宫颈双球囊 延期妊娠引产 促宫颈成熟 效果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腔囊填塞与B-lynch缝合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本院68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B-lynch缝合与宫腔囊填塞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和术后2h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P

  • 标签: 产后出血 B-lynch缝合 宫腔球囊填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囊反搏治疗心血管危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主动脉囊反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NT-pro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脉囊反搏治疗心血管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助于降低血压并减缓心率改善患者的新功能,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危重症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初产妇运用分娩与助产士导乐陪伴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57例、联合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方式,联合组采用分娩与助产士导乐陪伴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联合组患者自然分娩率52.7%显著高于对照组49.1%,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显著低于对照组15.8%,联合组1、2、3产程时间及产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分娩球 导乐陪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初产妇运用分娩与助产士导乐陪伴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57例、联合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方式,联合组采用分娩与助产士导乐陪伴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联合组患者自然分娩率52.7%显著高于对照组49.1%,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2%显著低于对照组15.8%,联合组1、2、3产程时间及产时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分娩球 导乐陪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紫杉醇药物包被囊治疗对罪犯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课题,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样本容量均为42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PCI+DES和PCI+PCB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手术指标和罪犯血管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四项水平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 标签: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罪犯血管 紫杉醇 药物包被球囊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苍白/壳核T1WI信号强度(G/P)比值、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与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生儿科住院的256例足月重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依据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进行评分,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组各201例、46例、9例,另取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MRI检查。检测并计算4组新生儿的G/P比值,同时测定血清B/A比值,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无症状/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的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度组与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B/A比值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新生儿G/P比值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新生儿B/A比值水平与中度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核磁G/P比值、血清B/A比值与胆红素脑损伤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有效指标,并且核磁G/P比值比血清B/A比值在中重度胆红素脑损伤患儿中能更准确的反映脑损伤程度。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损伤;核磁共振;信号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囊反搏联合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2.6-2023.6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后进行PCI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主动脉囊反搏,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数据均比对照组数据好(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主动脉囊反搏和PCI效果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加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主动脉球囊反搏 PCI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不全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