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维持镇静深度为镇静-躁动评分(SAS)~4分或Ramsay评分2~3分,记录SAS评分、Ramsay评分和BIS数值,机械通气时间>6h,分析BIS与SAS、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镇静过程中,SAS1~5级评分与BIS值呈正相关,镇静程度SAS1~5级时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Ramsay评分1~6级与BIS值呈负相关,镇静程度Ramsay评分2~3分时与BIS值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Ramsay评分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BIS监测结果可有效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IS监测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动态血糖监测仪脱落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工具对预防动态血糖监测仪脱落管理。通过加强医护沟通、仪器交接观察、操作步骤、固定手法等培训,制定内分泌动态血糖仪管理办法、动态血糖仪安置流程、动态血糖仪知情告知书等制度流程。结果通过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到动态血糖丢失的管理中,2018年2月-8月354名患者发生动态血糖仪脱落0台。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运用到动态血糖监测仪中,医护人员从医患有效沟通、仪器安置及固定、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改善,大大减少动态监测仪的脱落,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有效性、从而为医生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发作性疾病进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分析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癫痫组25例,非癫痫组100例。对125例发作性疾病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者33例,异常率26.4%,癫痫21例、非癫痫性疾病12例。结论脑电图对于发作性疾病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发作性疾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流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的培养与鉴定,根据药敏结果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共检出MDRO5764株,连续3年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1.52%)、鲍曼不动杆菌(26.37%)、铜绿假单胞菌(20.77%)、肺炎克雷伯菌(10.70%)、金黄色葡萄球菌(6.80%)。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MDRO有较高敏感性,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革兰阳性MDRO。结论MDRO感染严重,并且耐药性普遍较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36例,在麻醉诱导前对下左侧桡动脉局部麻醉,对桡动脉进行穿刺将其置入动脉导管从而进行有创血压监测(IBP),右侧手臂连接连续无创血压监测(NIBP),等到系统稳定后,同时对两侧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和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值,时隔5min后记录有创血压监测值以及相应时点的连续无创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两种血压监测和术后监测不良反应以及一些并发症。结果两种监测方法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之间的差值分别是(0.084±8.36)、(3.23±7.14)、(2.62±6.87)mmHg(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肢体坏死、缺血等并发症。结论与有创血压相比,无创血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应用广泛,能够为患者提供无创、连续、安全准确的血压监测,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 标签: 连续性 无创血压监测 全身麻醉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与Holter监测,评估监测结果。结果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35例(29.17%);Holter检出心肌缺血74例(61.67%),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PMI)51例68.92%,SMI23例(31.08%)。其中PMI与SMI在ST段下移程度与持续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在上午6~10时的发作频率最高,SMI的昼夜变化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lter能够早期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状态,对临床预防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监测及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将本院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肠内营养监测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营养监测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和重要的作用,值得不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肠内营养监测 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埇桥区2017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FOLLOWINGIMMUNIZATION,简称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埇桥区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区2017年上报的188例AEFI,采用描述性方法。结果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共上报188例个案。2017年全区报告发生率24.48/10万剂次,一般反应165例,占87.77%,异常反应22例,占11.70%,心因性反应1例,占0.53%;男女比例为1.191,以1岁以内发病率较高,6~7月份报告例数较多,反应多发生于预防接种后1天内。报告发生率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百白破疫苗(无细胞)66.55/10万,白破疫苗(儿童)60.41/10万,麻风疫苗57.01/10万,接种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第四剂次AEFI的发生率高于前三剂次。结论AEFI常发生在小年龄组儿童和接种后一天内,埇桥区预防接种安全性较好,但个别地区仍需加强业务指导,尤其是针对百白破疫苗(无细胞)接种后的预防措施等,提高检测敏感度。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且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性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分析有效、科学管理预防控制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月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的5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所有数据。结果数据显示,52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科室主要为手术科室,占65.38%,护士在职业暴露人员具有最高发生率,大约是69.23%,医生为26.92%,保洁人员3.85%,乙肝、梅毒、HIV、丙肝、不明暴露源占据职业暴露发生的前三位原因,分别占51.92%、15.38%、3.84、3.84%和1.92%,锐器伤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方式。结论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的关键就是培训医务人员有关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提升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脑电图监测在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1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常规脑电图监测、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动态组重度异常(χ2=4.01)、中度异常(χ2=4.03)、轻度异常(χ2=4.86)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种不同脑电图监测方法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监测用于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动态脑电图监测 病毒性脑炎 &theta 波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肺炎儿童患者中肺炎链球菌的监测分析,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方法通过991例儿童肺炎患者进行肺炎链球菌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87株肺炎链球菌通过VITEC-2进行药敏鉴定,相关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1份临床样本中,共分离到87株肺炎链球菌,阳性率为8.78%;87株肺炎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比较高,耐药率依次为72.41%、74.71%、67.82%,对厄他培南、利奈唑烷、万古霉素三种药物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加强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监测,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为防控肺炎链球菌耐药状况进一步恶化。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药敏鉴定 耐药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就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进行总结分析,为规范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单统计。利用Excel表分别对每年报告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明显比前几年的例数增多,医师的主动性得到大幅提高,护士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也占一部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和培训,安排医务人员学习和开展药品不良反应工作,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 标签: 不良反应 监测 建议
  • 简介:摘要1975年Stern首先报道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LDF)监测皮肤血流,1986年LDF技术由Gazeliusetal首次在牙科文学中描述,认为该方法可高效的评估健康和创伤牙齿的牙髓活力。随着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法已基本成熟,成为一种客观、连续、实时、敏感、非侵入性、无风险的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本文重点就LDF的操作方法、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情况等作一综述。

  • 标签: 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 牙龈血流 牙髓血流 牙髓活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心肌酶谱监测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出生的30例患肺炎新生儿(观察组)和30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都接受心电图监测和心肌酶谱监测,对比监测结果。结果(1)心电图监测结果对照组新生儿无异常,观察组急性期肺炎新生儿存在两项及以上的变化;(2)心肌酶谱监测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心肌酶谱结果都更高,重症儿高于轻症儿,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5)。结论心电图、心肌酶谱监测有利于诊断新生儿肺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同时评估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酶谱 新生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方法本研究收集整理了2016年1月之2017年1月之间进行非重复病原菌检测1000株病原菌标本的资料,对其实施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不同抗菌药物对于临床常见菌株耐药性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的抗菌药物实施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进而提高临床用药的针对性。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88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取44例设成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余下44例为另一组设成观察组应用心电监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疾病转归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与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疾病转归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调查44例,对照组除死亡3例外调查41例,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实施心电监护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监测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市0~1岁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监测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市2015年5月—2015年12月0~1岁1300份腹泻患儿样便监测资料。使用常规病毒及细菌检测法检查样便,统计相关数据。结果本次监测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微生物1000份,总检出率为76.92%;细菌共检测300株,病毒共检测出660株,隐孢子虫40例。肠道致病细菌的检测率最高的是秋季,最低为冬季,腹泻病毒检出率呈现“W”折线走势。检出率结果显示,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最高。结论导致我市0~1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A组轮状病毒、C组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腹泻主要发生于0~6个月的婴儿群体,且集中在夏秋季。

  • 标签: 腹泻 婴幼儿 微生物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虽说水平逐步提升,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度也有所加强,且意识也有所提升。近年来,全球范围中在解决公共卫生问题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如监测公共卫生状况,已有建立健全的网络体系,指系统的、连续的、有计划的解释、分析、整理、收集疾病相关数据,并监测所得到的信息状况,将其反馈给相应人员和机构,用于制定并监督调整疾病控制和预防策略。

  • 标签: 公共卫生 传染病 监测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观察其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80例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者的检出率。结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室早、房早、室早二三律、房早二三律、短阵室速、短阵房速、窦性停搏、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高,结果准确、可靠,检查方便灵活,临床实践价值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24h
  • 简介:摘要目的作为2017年国家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点,了解石柱县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提供数据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指导手册》和《重庆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方案》,对石柱县15~69岁的常住人口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873人。结果石柱县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2.8%,加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5.2%。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为16.30%、18.60%、12.30%。结论石柱县居民健康素养虽达到目标水平,但总体处于较底水准。特别是慢性病防治素养较低与当前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现状不一致,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重点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和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 标签: 健康素养 监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