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70岁以上)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粉碎性骨折21例,对高龄患者进行受伤前、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并对21例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及输血、术后引流进行统计,并对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1例高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进行随访观察12—24个月。Harris评分受伤前为87—91,平均89.8;术前为32—51,平均43.7;术后为78—90,平均86.2。其中术后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1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95%。手术时间为51—113min,平均63min。术中出血123—473ml,平均387ml。术后引流80—360ml,平均180ml。术后髋关节疼痛l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入院后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手术治疗,不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早期负重下地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 标签: 双极股骨头 置换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远端亚髁锁定钢板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5例,均行股骨远端亚髁锁定钢板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Mcrchan评分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骨折愈合时间为3~7(4.5±1.2)个月,未见感染、断钉、再骨折等不良事件发生,治疗优良率为100%。结论股骨远端亚髁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远端 亚髁锁定钢板 股骨中下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Ⅱ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2月对3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Ⅱ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平均12个月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无切割,断裂,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良14例,优良率100%。结论PFNAII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满意。

  • 标签: PFNA-Ⅱ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康复护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8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均无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重点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学习各种锻炼方法,以提高肌力。术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拟定康复计划,是保证康复锻炼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下段骨折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0位股骨下段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20)与观察组(20)。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结果在发生并发症概率、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下段骨折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使发生并发症概率得到明显降低,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股骨下段骨折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对3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liss钢板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这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2~16月的随访,均愈合。Liss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要优于解剖钢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H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liss钢板组优良率为85%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liss钢板 解剖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症,采取一般股骨近端钢板与PFN两种手术方法,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在本科随机抽取2014年8月到次年8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30名,其年龄在47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岁。对这30名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15人,甲组采用普通股骨近端钢板固定,乙组采用PFN固定。记录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时长,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予以对比观察。结果对比二组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二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有所长,加强控制和注意该两种内固定方法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需结合实际来选择内固定方法。

  • 标签: 普通股骨近端钢板 PFN 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行走世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98.1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来讲,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而且还能增加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动力髋螺钉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术后下地行走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颈骨折行内周定术后的患者中出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发生率及引起此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16年1—8月在我门诊复查的46例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收集与诊断FAI相关信息,对与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及时做出诊断。结果所随访的46例患者中,3例发生FAI(6.52%)。3例头下型2例GardenIV型、1例GardenmⅢ型。结论实施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当中,有FAI的存在可能,且有一定发生率,可能与术中复位质量及骨折类型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后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安全度过手术期,通过6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治疗的患者中,16例为优,20例为良,6例为可以,优良率达到了85.7%。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高龄患者来说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经治疗后,有0例无效,有效率为100.0%。Matta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更佳,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实用技术,具备临床实用性。

  • 标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2012年符合标准的老年患者50例临床资料纳入分析当中,依治疗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将所收五十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病人在功能恢复时间、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下地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优良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 标签: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打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髁钢板手术方法对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作出指导。方法将2010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髁上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倒打髓内钉固定手术和股骨远端髁钢板固定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对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倒打髓内钉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性低于股骨远端髁钢板组(P<0.05);对倒打随内钉组患者和股骨远端髁钢板组患者和愈合时间合治疗疗效等级评定发现,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和疗效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打髓内钉和股骨远端髁钢板对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倒打髓内钉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方面与股骨远端髁钢板固定方法相比有优越性。在临床使用时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法,以期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倒打髓内钉 股骨远端髁钢板 股骨髁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的50例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为我院2012-2015年确诊收治。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采用髓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案分组治疗后,试验组高达92.0%(23/25)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0/25),差异显著(P<0.05)。经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试验组仅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经髓内固定法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股骨转子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髓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时,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效果更佳,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12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数据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首次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康复所需要的时间明显较少(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6%、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龄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手术效果